戒,是一切要有正见,而且最重要的是去除增上慢心,以多闻培养自己的正见,因得正见而戒行清净。不得正见,一切众生自心已经成病了,纵然闻药师如来名号,也很难相感应。由于有正见,闻到药师如来名号,即身就得感应,即身可得成就。
其实一切佛法,不论小乘的四谛、十二因缘,大乘的六度万行,一切都是戒。所谓戒就是行,什么行呢?为善去恶而止于至善,行到了就是有功,就是德行的成就,所以千万注意古人的一句话:“行到有功即是德”,也就是事到有功即是德。什么是功德呢?必须一切有成果,行为到了,有成果,有功勋,才是真正的功德。譬如有一天和大家一起吃饭,跟同学们谈起,任何一个人做任何一件事,甚至做最起码的一件小事,像抹个桌子清扫室内环境,我们可以反省自己,谁能做到“久要不忘平生之言”这句话?往往是五分钟热度。
也许同学知道我有过分的洁癖,而且还有整齐癖,东西一定要摆整齐。有一次某某教授与另一位教授谈话,在我案头拿了一本便条纸做记录,用完了又放回原位,放得很整齐。他一边放一边战战兢兢地看我,生怕自己放得不整齐。我晓得他平常在家里不是这样做,因为有太太服侍他。当着我的面,惴惴不安,特别要把纸条放整齐,意思是说:这回我总合你的意了吧!结果他放好后,我又把本子拿起来,重新放一次,这下他傻住了。当时有很多长官、客人在座,他不好意思问我,我也不会讲。过了三天他来了,我跟他提起这件事,他说是啊!老师,我晓得在你面前放东西要放得很整齐。我说你放得很整齐没错,那是表面上看起来很整齐,实际上那本便条纸下面有几张折到被压住,你却没有看到,因为你过于小心,眼睛又不断看着我,所以没有注意到下面。
一个人行菩萨道,讲到戒的行为,像这样小的一个动作都不能马虎。“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这就是戒。我常跟同学们说,我晓得你们很发心,发心是佛家的话,就是一般人说的立志。但是我晓得不到三天,第四天就松懈了,慢慢地不动了。一个人入世也好,出世也好,一生有没有成就,就看他能不能做到“久要不忘平生之言”。这是非常难做到,因为环境的改变,自己马上变了。变了还找许多理由原谅自己,为自己作解释,结果还觉得自己没有错,错的都是别人,再不然就说这里的环境不好。
所以大乘佛法的布施就是戒,布施就是牺牲自我。谁能够真正牺牲自我?做不到的。朋友生病了,自告奋勇来帮忙照顾,三天?三个月?三年?乃至十年?你不会埋怨自己吗?不埋怨他,也会自己埋怨自己,唉!我当初为什么要答应呢?对不对?所以很难啊!修行要在这些行为上下功夫,由心里的行为到外面的行为,因此说“行到有功即是德”。功德不成就,想修道打坐开悟?行吗?那你早“误”了,耽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