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0. 2530 野金口决钞 先上堂观。作法如十八道。 御口云。护身法常用净三业三部被甲。如法行时。初加三密观也。又上堂间吾身观本尊时。住知拳印等可涉行。又观金刚萨埵时。二手金拳。左拳面向下当腰。右拳面少向外。当右乳下也。或随观何尊用金掌。又御口云。金刚拳者。地水火三指握之。空少屈以指端。押屈火侧。屈风立空甲上也裹书云。私云。仁和寺流。金拳三指握中。火以握空甲。屈风着立空甲节问也。雨流金拳异故为令知别记之。胎拳雨流俱同也。裹书云。私云。追检仪轨并大师园作作等尊像。皆以握大甲。当流习聊未审如何。寻申之处。仰云。诚金输仪轨东寺并高尾形像分明上。改本习可说彼说也仍薄草子等口决。以御自笔改之。为未叶记之。 次至道场门观(疏第十云。无能胜是释迦之夫属。取意又释迦化身文)。 御口云。二手伸掌。以右掌覆左掌背掌面当胸。以右空腹。押左空甲。次以右风。押同火背。向左风火背是之。三度明各一反。次改二物。各作拳皆伸风。左拳向胸安之。右拳面向。左。前上持。逆顺各三旋转。明各三反。次印少动。自丑角至上下方。次第印之。明各一反。次印央五处。明各一反。 次开道场门观。御口云。先观开法界道场门。次以右手开门户。入堂内立门内边诵^h□三反左右目。如次观^b□^b□。想自身或如来尊。或如金萨(委细别记)徐应步行礼盘许。 次坛前普礼。御口云。立礼般前。折念珠。诵明五体投地。至心礼拜。观念如次第自行及晴仪等作法如十八道记也。私云。五体投地者。称右膝投地。次左又尔。次以手押地。次左又尔也。次以额投雨手间地。反雨掌向顶少屈也。是则承本尊雨足接行者顶之意也。故俱舍云。稽首接足故称敬礼。 次辨供。御口云。辨供有二义。一云。先承仕辨供具。备折烽。胁机置之欤。次行者着礼盘之后取供具。备佛坛云辨供也。一云。随仁本备佛坛。行者着礼盘之后。阿伽器等少少押直。是云辨供。近来多分后说用。 次着座普礼(印相如印文)御口云。五输着地者运心作观。 次涂香。作法如十八道记。 次三密观。御口云。莲掌者大僧正御傅云。二中指端少开之。委如十八道记。但彼此诵明有异。谓十八道真言三反也。三密各一反故。金界。明九遍也。三密和三反故(御记云。是只广略之不同也)又秘傅云。口业时用四反。意云。断净身三口四意三十恶业义也。 次净三业。御口云。以前印安额(运心也)先唱颂。次诵明。次印四处。明各一反(先师御自笔被主之)御记云。凡四处五处等。诸加持印。聊其处扔动许也。 次三部被甲。印相印处观念。如十八道记。 次加持香水。作法如十八道记。 次加持供物。御口云。举多说中。且用小三古印降三工明也。右手伸五指。地大掌方入立。水风手背方偃立。空向火立。作五古形。掌面向左膝末方。前上持当胸下脐上程。顺逆各三反旋转。明逆顺各一反御记云。凡此印中立中。地水风空如次立四角像五古印面向坛。逆顺加持诸供物也。各三反逆顺各明一反。御记云。光师云。凡结印时。其臂极忿。恶极身副见苦。古程可相计。印上下可依印体欤。但上胸程下脐程也十八道记中虽载之。此御记要故重引之。于三宝院末流。专可宛终身之口实者也。 次览字观(印相如印文)御口云。或初心人。或钝根者。诵之观之。若久习人。若利根者。离文观之。自下准之。谓五相成身道场观等类也。诵^b□字七反等者。御口傅云。^h□^b□^b□^b□可诵也。 次净地(印观如说文)次净身(印观如说文)御口云。印四处真言各一反。自下准之。但明多印四处。或印五处。唯用一反。或如本尊加持等。又诵明三反毕。后印四处。佛母加持又尔也。问。印四五处次第如何。第。四处心额喉顶次第也。五处谓额右衣左衣心喉次第也。四五俱印少动印之。 次净三业。文云。虚心合掌。御口云。二掌诸指端合。少掌内令人也。 次化部心止观十度者雨手十指也。禅智者如次左右二空也。作拳才内缚拳也次莲花部心直竖禅度者。右空伸立也。 次金刚部心直竖智度者。左空伸立也。 次后被甲。止翼观翼者。如次左右雨手也。御口云左印面向身。少动扔印身五处。明各一遍。 次观佛(如印文)。 次金刚起御口云。檀惠相旬者我结了。印三举者三举者二风端三举也。明各一反。 次本尊普礼。文云。印真言如前前普礼印明也。 次四礼。御口云。四佛皆合掌种子并印处等如次第。 次金刚持遍礼。金刚持大印者。前金刚部三昧耶印也。御口云。先结彼印。次解印。二手伸诸指各屈大指。横掌中。掌面仰。如垂带之势。次雨掌相向。三度为舞仪。各伸大指。作金掌。置顶上如是间明一反诵之。又御口云。伸诸输印。皆屈大指。此流样也。与愿施无畏等皆尔也。自下准之。又仰云。垂带势有二说。一雨掌从下向上。渐举掌屈体。如打悬物之势一云。从上渐下。以雨掌背。如押物之形也。二说中初说为胜又仰云。金掌者先左掌少洼。次伸右掌。四指押左掌中左五指间右五指指入作金掌也。故僧正傅也。御记云。此垂带二说。只我风情。二手掌向外向内垂下雨样也。又此金掌口傅。自舞仪移金掌之时作法也。无舞仪之时。必不可然也。 次启白乃至三摩耶戒明。作法次。第皆以如十八道记。但发愿之处用劝请。时唯取香吕不打金。表白劝请五大愿等别有之(过智院御草)御口云。金刚界自行时唯用发愿。晴仪及御修法等用劝请(御修法中。大法时初夜日中劝请。后夜发愿。小御修法等。日中又发愿也。后夜日中相续行之故也)用发愿时打金(作金发十八道记也)其发愿词十八道中发愿文。除本尊界会明王明妃之四句。余句悉用之。又祈愿如十八道祈愿。但用摩诃毗卢遮那。除观自在菩萨名也。然祈父母师长(或施主等)之句下改观自在菩萨用金刚手菩萨又初令法久住句下。佛名如十八道记。彼时三打惊三部诸尊故。必用观自在菩萨名也。又表白神下句。御记中示异。余作法皆同彼毕。 次四无量观(从此以下结跏^2□坐)文云。即结定印御口云。金刚界但云定印。皆弥陀定印自下准知。 次胜愿次大金刚输。 次金刚撅次金刚关次金刚眼。 次金刚合掌。御口云。金刚合掌印母故。云一切印之首也。 次金刚缚。御口云。但云金刚缚。大旨皆是外缚也。五种拳中。外缚拳故。云作拳也。五种拳(如二八道记文)。 次开心(如印文)御口云。三度引开也。明各一反。 次八智(如印文)御口云。禅智并入。进力召三度明各一反。 次合智拄禅智者。御口云。屈进力合甲。着二大屈甲节间也。以下触胸者运心也。非正触。聊寄之也。 次普贤三昧耶。御口云。四处明各一反。 次极喜三昧耶(如印文)。 次降三世。印相如印文。忿怒拳者。御口云。水火深屈。又空少屈押火侧。地风偃名立也。但今印以左右腕。二拳背二地名结。二风伸立。逆顺各三度旋转。明逆顺各一反。次加持四处。明各一遍。 次莲花三昧耶(如印文)。 次法输。前印二小交立也。是输义也。 次大欲。如印文。御口云。智虎口者。左风空间也。右空出入三度。明各一反。 次大乐不空身。御口云。前印第三反入。不出用今印也。 次召罪。如印文。御口云。进力屈火傍相向召之三度。明各一反。 次摧罪。御口云。二中如元改余指作内缚。先诵明。二火交拍明终。^h□(一拍)^h□(一拍)^b□(一拍)也。二火立合观一独古也。重御口云。秘傅云。召罪如先印。二风端各观^h□字不名召。而先明二反诵之第三反三摩耶。^h□次^h□三反诵之。随诵召之。次二风作内缚诵^h□。次二火外皆作内缚诵^h□。立合二火观二独古左右火头如次想^h□^b□。又独古雨边观火炎。次诵摧罪明。以雨独古。交打如先。^h□^h□^b□三拍此印相甚深也。初心人不可授之。 次业障除。如文。御口云。进力屈二节者。进力各屈第一第二雨节。合甲以二大腹。彼押屈侧也。 次成菩提。莲花三昧耶者。二手外缚。二地二空立合。 次妙观察智。御口云。次第有雨说中依师傅行之无量寿印者。弥陀定印也。初印相是法界定印。有二说中其一也。大旨如印文。但二大头拄。如三角形也。师傅者石出内供说也。前后又同之。又仰云。从妙观察智。至诸佛加持。同用弥陀定印也。又故僧正口傅云。于初观想文存烂脱。想身证十地住于如实际之句。回即观于空中之上读之观。 次通达菩提心(本有菩提心)次修菩提心(修生善提心)。御口云。已上二菩提心。月输中观种子也。 次成金刚心。御口云。此心月输中。观本尊三昧耶形也。 次广金刚。次佻金刚。御口云。已上二种金刚。第三成金刚心广保观故。第三摄也。 次证金刚身。御口云。行者自身即成本尊三摩耶形也。 次佛身圆满。御口云。自身即成本尊羯磨身也。 次诸佛加持。御口云。自身成本尊羯磨身故。属园绕义也。此诸中持五相摄不摄先达异久也。然今属佛身圆满也。 私云。已上诸文但就身密虽记之。五相至要故粗注大概委如别钞。 次四佛加持。 不动佛(印相如印文)外缘。自下准之印心。 宝生尊。二火中节屈之印额。 无量寿(如印文)。二火莲叶形也印喉。 不空成就。御口云。掌面向下少开。如加数罗乌座形。二大二小相拄类乌首尾。二火垂下类乌足欤。 次五佛灌顶。 遍照尊。御口云。进力着中背。进力端付中节欤。 四佛。四佛如次。前四佛加持印用之但印处彼异。如次额顶右顶后顶左也。 次四佛竖鬘。御口云如次前加持印结各诵明。各解缚作结胄印。谓二手金拳。各钧立风指。印面向身。如绕比三度。伸雨掌从顶后向前。如垂带。此间无言也。御记云。先印言。次三结。次垂带。一佛一佛各如此作之也。 次胄付纸(二羽虚心合掌进力押忍愿背上节禅智着中指边矣)印相如文印处如法御口云。明得一反。合九反。 次结胄。押纸右头^h□左头^h□。印观如说文。御口云。二拳相向也。二内各顺绕如缠纺心交背顶后十二处各三结三诵(即少动运心可当后彼处也)次各伸掌作垂带势。次二掌相向。如次左右乳。左右春及额前五处。各三度旋舞(或总大输但三度旋舞而兼五处是吉)即作金掌置顶上(自垂带势至金掌无言也)次拍掌三度。明各一遍(拍掌有二产发十八道记也)欢喜咒者拍掌明也。此印晴仪显印也。 次现身。如印文。御口云。先二大并入。次出彼三度召入。明各一反。即金刚萨埵。召入自身义也。前去一肝观之。 次见智身。御口云。不解前印。二大并入不召入也。 次四明。御口云。先如降三世印。二风钩诵^h□。次二风合腹诵^h□。次二风钧结通^h□。次合腕振诵^h□也。 次成佛(亦名陈三昧耶)押纸(二羽金刚缚忍愿如莲花叶形)如印文。御口云。印四处明各一反。 次道场观。文云。结大羯磨印。御口云。二手外缚二大二小各端。相枉偃立不附风水侧。开掌掌面向身当脐。 次大海。押纸(印相二手头中各小四指叉入内。二大指头相枉也)如印文。御口云。二大不着风。又三度左右动摇。未必旋转。明各一遍。 次金龟。如印文。御口云。三度来去。明各一遍。 次宝山。如印文。御口云。二大以右押左入缚也。此则内缚样也。 次宫殿及本尊观。如来拳如印文。委如十八道记。 次七处加持。御口云。以前印少动印七处。明各一遍。 次大虚空藏。如印文。御口云。但二大并立。又与十八道印少异。彼二火外缚也。此二水外缚也。 次小金刚输。如印文。御口云。印五处。明各一遍。余处各一遍。收口时无言。此晴仪显印也。委私十八道记并御记中注之。 次启请文云。不改前印相。御口云。如前印。面仰诵明也。非不解前印。收口时散彼故同前印故云不改也。但无变印事(文)。 次开门。印相如印文。御口云。印面仰应诵真言终^h□。二风端开之。谓如次东西南北顺旋。行者面观向门开之。各一度。各一遍。又御口云。若如常本教者。先东门乍座开之。余三方起座顺行道可开之。虽然方处狭少故。四方俱乍座观想中运心也。 次启请伽陀(亦名启白)如印文外缚也。御口云。每度伽陀初加我实名。但有施主时应加彼名。 次金刚王(亦名佛海会)如印文。御口云。二臂以右押左。印面向身。二风三度召之。明各一反。三度弹指。明各一反合六反。 次右八名赞。御口云。用合掌四智也。百八名赞在金刚界仪轨并瑜只经等中。 次四摄。印相如先注。 次金刚拍(亦名拍掌)御口云。先三度成舞仪。 次三度拍掌。明一么如十八道记。 次圣不动结界护身。印相印处如说文。 御口云。但逆顺旋转时。左如本胸。左剑前举持印面。向左方当胸下程。先逆三转明一反。次顺三转明一反。次印少动印十方。各一字明一反^h□^h□^h□^b□^b□^h□^b□^h□^e□也。次印身五处。一字明各一反。然后左鞘加本左股上置。指右刀举印。胸程三反摇动。其后捧顶上。旋转散也。是结界义也。印十方事。始从刀顺次第旋。次上方。次下方也。顺逆十方五处。各用一字明。初印置股上时七反用本明也。 次金刚网(亦名虚空网)如印文。 次金刚炎(亦名火院亦名为火炎)如印文。 次大三摩耶。如印文。 次阏伽。御口云。印相及加持等作法。皆以如十八道。但捧阿伽器。先五部百字明诵之(但初行时计个用之。余时唯用金刚部百字明也)次阏伽真言二种诵之。次唱雨种偈毕。次以右手风空火。取阏伽器端滴水五度(晴等二度。后度少长滴拟四度也)次如先置火捥以右手空火。取火捥雨边端置本处也。 次莲花座。御口云。八叶印开敷莲花是佛座成。故殊开立也。 次振铃。作法悉以如十八道。御中云。但今次第虽不出杵明。取杵时可诵之。明如十八道。又振铃以前五处加地次杵少举虚空顺转。慈救咒一反。振铃后五处加持。慈救咒一反。次第虽不举之用之。具如十八道记。 已上成身会毕。 次羯磨会(御口云。此会印皆以金拳为印母也。下但云拳者金拳也)文云。结羯磨印。御口云。二手外缚开掌二大二小端枉偃立。向身当心安之。 大日。智拳印当胸。御口云。观自身即成大日。四佛等又准之。 大日。四佛等又准之。 阿□。御口云。左作金拳安脐(拳而少向下)右手伸五指。掌覆触地。又仰云。触地有二说。一五输成身之时。膝即地输故。押膝上云触地也。二从膝末垂下。指端正触地也。今次第云指端者。当后说也。 宝生。御口云。左如先右手舒仰膝上置之(又大指屈之与愿印也)。 观自在。弥陀定印定跏上。 不空。如文施无畏印他(大又屈云)掌向老膝末持之。 四波罗蜜。如次前同四佛印也。御口云。此中法波罗蜜。列三十七尊时。汉音呼之乱波罗蜜故。但举一菩萨时日本音呼之。 萨。如文。御口云。右羽抽掷杵者。伸诸指掌仰。大指屈掌中。三度作抽掷杵之势。明各一反。问。掌中屈大指。广泽观杵。今又可然乎。答。御口云。不然此流伸诸输印皆屈大故印形也。私广泽与愿施无畏等不屈大。唯此印屈故观杵欤。或傅广泽此印。又不屈大也。 王。如印文。御口云。但交者交肘也。右押左印面向身三度召之。明各一反。 爱。御口云。二拳相各风空相捻。如引弓之势一度。明一遍。 喜。御口云。二拳相合不着掌根。各风空相捻再弹诣。明各一遍。 宝。发文。御口云。二大并立。 光。御口云。二负二空如先。余六指开散三顺转。明各一遍。此异印文。此流样也。 幢。如印文。御口云。左拳仰。右拳面向左膝末方立肘于左金刚拳上。 笑。如印文。 法。御口云。左拳火已下三指。少钧开捻风空。想持花向右当心。右手向外伸火已下。以风空如花引开势三度明各一遍。 利。御口云。左如先右金拳想把和切叶势三度明三反。又仰云。故僧正傅云。右手正作剑印切之此流专用后说。 因。如印文。御口云。顺逆转三度。明各一遍。 语。如印文。御口云。语菩萨列三十七尊时。呼汉音乱护菩萨故。但举一尊时用日本声。 业。御口云。二金拳相向。各从大指是舒心雨现总相三度旋舞作金掌置顶。明一反。 护。御口云。二拳各伸。钧风向胸。三度缠结左右引之。明各一遍。 牙。如印文。御口云。但少向外安口雨边也。 拳。如印文。御口云。但二拳指差合也。 嬉。如印文。各面向下欤。 鬘。御口云。二拳伸钧风当心。三度结之。诸输伸散(大旨屈掌)。如从额顶后垂物之势。明一遍。 歌。如印文。 舞。御口云。伸雨掌相向。三度施舞作金掌置顺明一遍。 香。如印文。 华。如印文。御口云。又并拳也。 灯。御口云。二拳合面。二大并立如针也。 涂。如印文一度涂之。 四摄印。如前。 贤劫十六尊。御口云。右金拳右乳下程仰。少向身安之。左又金拳仰。从左膝前至右膝前。四处各四度印之。明各一反。雨足结跏地输四处分配。拳背印之。一处各四印四诵。十六度十六遍。以十六印诵运心。回坛四面观念。 二十天。御口云。如前印。从右膝前。至左膝前四处各五一诵。合二十度二十遍也。亦回坛四方。观想如先。前长^h□字。今短^h□字也。又前从行者至诸佛次第。今。从诸佛向众生镒第也。私云。十六尊内陈。二十天外陈施之欤。 次三昧耶会(御口云。此会皆以外缚为印母也。故下但云缚者外缚也)。 总印明(如说文)大日。如印文。阿□(如印文当心)。 宝生。如印文当额。无量。如印文当喉。不空如印文当顶。 四。波罗蜜。印相如四佛印。 萨。如印文各五古印也。 王。如印文。御口云。进力端不着也。 爱。御口云。前印钧交者。进力交立。右押左也。 喜。如印文。御口云。二度弹指明各一反宝。如印文。 光。如印文。御口云。三度施转。明各一反。 幢。文云。前二亦不改。中指入缚。余四指集立如幢。御口云。前二亦不改者。前印大头不改也。前印既不改。今亦不改故云亦不改也。前印既不改。今亦不改故云亦不改也。中指入缚者。今依外缚也。余四指等者。二水地合立也。 笑。如印文。 法。御口云。外缚二风莲叶二大并立也(或二大作缚也)。 利。如印文外缚也。 因。文云。忍愿复入缚。四竖五竖交。御口云。四者二水也。五者二地也。谓外缚二水合立。二地交立也。 语。如印文。御口云。但禅智开偃附者。开附二风侧也。 业。如印文。六外交叉也。 护。如印文。 牙。如印文。 拳。御口云。二大捻各小根。二风又捻各大背也。 嬉。如印文。御口云。偃立禅智者。风空间离立非二大离立也。 鬘。御口云。前印臂展立当额也。 歌。如印文。 舞。御口云。先外缚次解缚。二掌相向三度作舞势。作金掌置顶。 香。如印文。华。如印文。灯。如印文。 涂。如印文。钧。如印文。索。如印文。 锁。如印文。御口云。但上四交如^4□者。各空风空入。各其端相捻如环也。 铃。如印文。御口云。二空并入也。 次大供养会。又云。结金刚缚印外缚印也。下皆准之。 五佛。印同羯磨会五佛印。御口云。于此会有二说。谓如次第印文行之。又傅云。或云羯磨会印。或云三摩耶会印。但用三摩耶会印也。 东前萨。如印文当心。 东右王。同印右胁。 东左爱。同印左胁。 东后喜。同印安胁。 南前宝。同印额上。 南右光。御口云。三摩耶会光菩萨印。二风作宝形。二大并立余六指舒散旋转也。 南左幢。如印文。 南后笑。御口云。缚安笑处。笑处者。口缚云人中也。 西前法。御口云。缚安口。 西右利。同印右耳。 西左因。同印左耳。 西后语。同印顶后。 北前业。同印机上。 北右护。同印左肩。 北左牙。同印右胯。 北后拳。同印心上。 散花。并金拳向上散。 烧香。并金拳向下散。 灯明。二拳合面。二空并立如针。 涂香。二金拳开掌涂胸。 宝类。如印文。御口云。通八供总印明欤。 玩具。御口云。嬉菩萨二手金拳当腰。头少左低。 宝树。御口云。鬘菩萨如印文。 承仁。御口云。舞菩萨不空成就印。 观法。御口云。歌菩萨弥陀定印。 布施。如印文。 净戒。二金拳开掌涂胸。 安忍。左金拳安脐右伸掌。 精进。如印文。 禅定。弥陀定印。 智惠。智拳印。 解脱。如印文。御口云。法界定印有二说中其一也。怀中者御口云。或左袖中结此印也。或左袖中结也。二说中今流用右袖中结此印也。或左袖中结也。二说中今流用右袖义也说法。文云。十指爪一处聚集文御口云。余流雨手各五指。齐头取一处。圆二手头合。二掌根相离向身也。此流头指已下四指。竖编烈雨手指合二空并立。押二风甲侧。御口云。此印物持不纵不横也。一向非竖也。 四印会。金刚拳大印。萨(智拳印)。 三昧耶印。宝二手外缚二中如针。 法印。弥陀定印。羯磨印(不空成就印)。 次摩尼供(如印文)。御口云。前供事供此用之。作法如十八道记。 次四智赞。御口云。先金掌当心诵唵□日罗萨埵等。次舒臂指举当额。诵缚日罗罗怛曩等。镒合掌指头成下。从脐向上掌渐仰开。散口诵□日罗达摩等。次掌相向当胸程。三度成舞仪。三度拍掌诵□日罗羯磨等也。又仰云。十八道次第无舞仪。但拍掌也。然口傅用舞仪也。金界示傅受之前未用四段作法。金界傅受以后十八道如今次第作之又得。 次普供养印言三力。普供养印明。如明摩尼供。三力偈如十八道。御口云。三力偈。次加祈愿句。但十八道。普供养摩诃毗卢遮那。普供养本尊界会。雨部界会。今祈愿普供养摩诃毗卢遮耶。普供养雨部界会诸尊圣众已下句。彼此全同也又普供养印诵明四句偈。改印作金掌。唱祈愿礼佛等。委如十八道记也。 次礼佛。礼三十七尊。次第别在之。但十八道礼佛。四摄次加本尊。今无此句。又十八道。终礼雨部诸尊二句。加摩诃萨句。今但云。一切诸佛菩萨。不云。摩诃萨也。是故僧正御房御记意也。今御口决意彼且略也。委云之者。可加摩诃萨也。 次佛眼。如印文。但二大并立拄二中根。御口云。上四眼(二火二空各间手各风火间也)下一眼(二小间也)印面仰当胸。明诵七遍加持身四处又御口云。秘傅云。结印诵明五反毕。次印面向行者面。印面上五处(非印直付面上也)开五眼义也。次向面三顺旋转。五处更问。委曲如别抄。 次本尊加持。印智拳印明^h□^e□^h□羯磨会印言也。御口云。结印明三遍诵之。后印少上下加持心额喉顶(或四遍四处各一反也)。 次佛部百字。如印文言如前。 次金刚部百字。如印文言如前。 次宝部百字。如印文言如前。 次莲花部百字。如印文言如前。 次羯磨部百字。如印文言如前。 御口云。此中五部百字印明。初行时具用之。余时唯用金刚部也。 次入我我入。文云。结定印观(弥陀定印)御口云云。金界但云。定印。皆是弥陀定印。胎藏定印者。法界定印也。此观又初习。心中诵文观念久习离文观想也。 次本尊加持。此处本尊加持。虽无本次第。今依御口决加之。仰云。觉洞院口傅云。本尊加持三度四度雨说不同也。依之故。僧正别行等就十八道虽用三度。胎藏颈次第。举四处加持。是则相承口傅也问。今次第不举之。何可用四处加持乎。答。御口云。三处之时。入我我入之后用之。故十八道并广译雨界。入我我入以前无本尊加持也。今次第以前法之。入我我入与正念诵中间本尊加持。勿论成就旦略也。 次加持念珠。作法悉以十八道记中委注之但明及偈增加为异。 次本尊加持。但本尊加持云。羯磨加持者。用羯磨会印明故云尔欤。中问雨度本尊。唯大日印明。不用百字加持也。 次字轮观。御口云。先结弥陀定印。安结跏上。而口可诵^h□^h□^b□^h□^b□^b□^h□^b□^h□^h□·^h□^h□^b□^b□^b□^b□^b□^b□^h□^h□。心月输上顺逆安布之。次诸法本不生等又字诸法本不生等(文)又^h□逐月输等。又我即地大本不生等之观想。或诵文观之。或偏观之。可依行者意乐也。 次本尊加持。如先。 次百字加持。如先。 御口云。或五部。或唯金刚部如前。又傅云。总阏伽并前后本尊加持等。皆不用百字加持。 次佛母加持佛母者前佛眼也。 次散念诵。遍智院御记云。或贤。 次佛眼(二十一反)大日(台藏百反)本尊金刚萨埵降三世大金刚输一字(百反念诵次第。折珠作法等如十八道记文)。 次八供养。可用三摩会印言。 次摩尼供御口云。后供事供此无之。作法如十八道记。 次阏伽。如先。 次神分。祈愿。御口云。此结愿作法也。非常时所用也。 次后铃。裹书云。此中后铃虽无本次第。此记及御彼览时。以御自笔被加此毕。以此又可为相承口傅欤。 次四智赞。如前。次普供养。三力。祈愿。 次礼佛御口云。余流后供礼佛次后夜时用后夜偈。此流自行时不用之。 次回向二种。如例。御口云。二种者所修功德等并五悔终优也。先取香吕金(一丁若无香吕时可取珠)唱所修功德等文。云回施法界回向无上大菩提至心回向之时。置香吕作金掌可诵忏悔随喜等也。 次解界。大三时耶。火院。网界。不动。降三世。增界。地界。已上。各结印诵明。一度逆转。即解界意也。此中地结。结愿时计用之。 次解三昧耶拳。御口云。外缚掌开当心引开一度。 次解羯磨拳。如说文。言用师傅。 次反遣。御口云。先右风空火三指以。若前供若后供。花取一房。花本插二中端。先唱伽陀。次诵明解缚。以右风空。取花投后供方也。委如十八道记。 次四佛加持。如先。 次五佛灌顶。如先。 次四佛系鬘。如先。 次宝印。如印文。禅智亦复然者。二大又作宝形也。 次甲胄。如先。次结胃。如先。次舞仪拍掌。 次三部。如先。次被甲。如先。次普礼如先。 次四礼。如先。御口云。结诵四礼印明毕取珠。少折金一打或取珠。金一打后折之。私天。自行并晴仪珠吕杵等置次第。御记及私十八道记中委注。故今记中不具也。 次下礼。如十八道记。次出堂。 或傅云。出堂时自证既成。为利生出化他门之由观之。 弘长元年暮秋中句旬于醍醐寺报恩院奉傅受金刚界之次御口决代抽九牛之一毛尘滴巨海之一谛记之毕斯则虽^2□后贤之披览为恐当时之废亡而已。 金刚佛子赖瑜 加一览毕委细珍重可为末资之龟镜欤。 金刚佛子。宪深 此钞者豪瑜阿阇梨受报恩院僧正御房宪深御口决所钞也于三宝院正流者可为规模口决也。   元录二年极月十一日于各州长谷寺槙轩写之毕。 野金口决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