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449 真言名目 沙门赖宝述                         六大体大事。四曼相大事。 三密用大事。三种即身成佛事。 三劫事。六无畏事。 十地事。十缘生句事。 五智事。四种法身事。 五转事。十住心事。 两部大日事。不二事。 有相无相事。遮情表德事。 浅略深秘事。本有修生事。 字相字义事。显密分别事。 六大体大事 一。体大者六大也。六大者。 一。地大。^h□字黄色方形坚性。 二。水大。^h□字白色圆形湿性。 三。火大。^h□字赤色三角暖性。 四。风大。^h□字黑色半月动性。 五。空大。^b□字青色团形无碍性。 六。识大。五色五形等一切具足五智九识心王心数等也。 以上六种遍有情非情体性广大事。世间出世间中自是广大法无之。是故名此六大也。上自诸佛下至众生。以此六大为所依建立之。故云体大也。显教名真如法性。无色无形而只有道理。今真言以此六大为体。色相具足而诸德圆满。广大无际名之法界。立五佛名。决定不改故立五智称。因果万德本此法体。云自证法。若未至此法体云假名法(云云) 四曼相大事 二。相大者四种曼荼罗也。四曼者。 一大曼荼罗。诸尊相好具足身也。又绘像佛形五色交色故名大。大者殊胜义圆满义。则五大色云大曼荼罗也。 二三摩耶曼荼罗。诸尊器杖等。又印契。若其像彩画是也。三摩耶者。此云平等。则周遍义也。五大形也。遍一切处所依止义也。 三法曼荼罗。诸尊种子真言。一切经论文义。生佛迷悟心心所等也。法者轨持义也。一切功能道理等其自性住持是也。 四羯磨曼荼罗。诸尊威仪事业及涅铸克业也。羯磨此云事业。上三曼荼罗上威仪事业也。 以上四种各备万德。迷悟染净差相历然。是故名曼荼罗者。此云轮圆具足。即是相大义也(云云) 三密用大事 三用大者三密也。三密者。 一身密。手作印契。及行住坐卧等一切事业也。 二语密。口诵真言。及一切言说口业等是也。 三意密。心观本尊。及随事起念一切事业也。 以上三则众生三业也。约真言意云之。今此三业速疾隐密。而等觉十地难见其事迹。故名密也(云云) 三种即身成佛事 即身成佛者。凡夫肉身不转。直本有佛体印成也。是有三种。一理具即身成佛。二加持即身成佛。三显得即身成佛。 一理具。一切众生身心本来而两部体也。身者五大本有理体也。心是识大本觉智德也。身心两部故凡夫肉身外更无本觉体性。迷悟浅深皆此中有互上下二转成。身心两部法体法然而不动是云理具成佛也。 二加持成佛者。众生本觉功德诸佛感应方便相应。而身心本有功德速疾显现一念间。觉知诸法实相。不起于座。成辨一切佛事。是故名加持也。加者诸佛大悲来加行者。持者行者信心感佛因感应因缘故即座不思议现。是则加持成佛也。 三显得成佛者。加持内证唯独自明了余人所不见故。自身万德开示而佛相出现。地地升进而第十一地所显圆极是也。 以上三种若本有若修生。或内证或外用。皆平等法界中法然事业不成之成金刚舞戏故。通名即身成佛。凡此教中说三摩地之法故即身成佛义立之于诸教中名义共阙(云云) 三劫事 真言行者从因至果位所超度烦恼妄心有三重。是名三劫。三劫者一初劫。名粗妄执。二第二劫。名细妄执。三第三劫。名极细妄执。 初劫者人执品之惑也。于心外诸法执实有。万法体存空性相违妄心也。依此心五蕴和合人体执实有。自他差别存。显教声闻缘觉二乘人断此惑。 真言行人度粗妄执。于瑜伽境界知无性相证寂然界位与此等也。但时分与妄执别。至下可悉之。 第二劫者法执品惑也。于五蕴等法执有实性。生死涅槃二法实有谓。名之法执。显教中三乘教菩萨断此惑。了诸法唯心。于一切作幻化影像观。 真言行人度细妄执。一切瑜伽境界皆是唯心影像了。心外无一法。觉自心性亦前后际不可得观位与此等也。 第三劫者无明品惑也。于一切法执有能所。平等法界相违心也。依此心一心与诸法执有能所。三乘菩萨虽知诸法唯心义。尚不能离心影像。显教一乘断此惑证真如平等理。于一切法皆知一实之境。 真言行人度此惑觉诸法皆入阿字门。证一切法平等无为位与此等也(云云) 以上三劫真言行人遮情分齐也。劫者具云劫跛。梵语也。显教约时分经位故。三大阿僧祇劫成正觉。 真言约妄执度之故。一念之间超三妄也。今此时分与妄执。竖前后分别名之时分也。横粗细分别故一念中发阿僧祇劫。竖分别故三世中成无量时分。真言横了心无分别故一念间三部诸尊显发。显乘竖差别等法性了知。故三世千佛显而多劫成觉也(云云) 六无畏事 六无畏者。真言行者菩提心一念功德有此六种差别。一善无畏。二身无畏。三无我无畏。四法无畏。五法无我无畏。六一切法平等无畏也。 初善无畏者。世间善心也。持五戒十善等离三途业位也。 真言行人修三密供养本尊位与此齐也。 次身无畏者。声闻不净观成就而观心符。不秽相现前位也。 真言行人依有相之观。于坛上本尊众相现前位与此齐也。 次无我无畏者。声闻人证无我理。于一切法观无我相也。 真言行人于本尊海会觉众像缘生。不生爱着位与此齐也。 次法无畏者。寂然界人于五蕴等法性相觉空证偏真理也。 真言行人于瑜伽境界如水月镜像。无性无相观位与此齐也。 次法无我无畏者。三乘人了万法唯心心外无法。得心自在位也。 真言行人一切境界皆知自心功德。得自在用位与此齐也。 后平等无畏者。一乘之人了万法一实。于诸法无能所本末观而住平等法界位也。 真言行人诸法本不生也。本不生故观心实际。住一切法平等本源位与此齐也。 以上六种中前四初劫中开之。第五第二劫也。第六第三劫也。但三劫者约所度妄执立之。六无畏约能超净心立之。无畏者苏息处之义也。一切众生烦恼所缚似死灭。若到此六处各各离彼厄缚得苏息处。是故名六无畏也(云云) 十地事 一欢喜地。成就檀波罗蜜断见惑。证二空理。初入圣位见未曾有故云欢喜地也。 二离垢地。成就戒波罗蜜断修惑。除毁犯垢。令身清净故名离垢地也。 三发光地。成就忍辱波罗蜜断修惑。得谛察法忍。智明显发故云发光地也。 四焰慧地。成就精进波罗蜜亦断修惑。令慧性炽焰。故云焰慧地也。 五极难胜地。成就禅定波罗蜜断修惑。真俗二智行相违令相应极难胜故立此名也。 六现前地。成就慧波罗蜜亦断修惑。发最胜智无染净差别。令现前故立此名也。   七远行地。成就方便波罗蜜发大悲心。亦断修惑。二众自度远离故立此名也。 八不动地。成就愿波罗蜜断修惑。作无相观。任运相续故云不动地也。 九善慧地。成就力波罗蜜亦断修惑。具足十力。于一切处知可度不可度。能说法故立此名也。 十法云地。成就智波罗蜜亦断修惑。具足无边功德。普遍法界如大云故名法云地。 以上十地仪拟常途显教说明之毕。今经实义者以此十地为十六大菩萨位。初地金刚萨埵也。王爱喜三菩萨又摄初地。自二地至七地宝光幢笑四菩萨摄之八九十三地。法利因语业护牙拳八菩萨摄之。仍十地因行证入四佛位也。又等十二点则十地法门也。又菩提心十转开明则是十地体也。是故十地是行者自心本有菩提心也。又阿字门等法界法门也。阿□等五佛三摩地也。萨埵等十六大菩萨所证也。大师释云。心也。法门也。佛也。菩萨也。凡异余乘(文)如此意又约体性本觉有万德法身之别。约因缘修行则行者入证之位也(云云) 上来十地自宗经说等委不说之。大日经但第八第十二地说。金刚顶经初地第十地二地说。然而依仁王华严等说其名字释之(云云) 十缘生句事 一幻。幻术师所作种种相貌也。 二阳焰。热空尘等因缘和合旷野中现水相等也。 三梦。睡眠中所见种种境界也。 四影。镜中影像也。 五乾闼婆城。蜃气映日光于大海中现宫殿之相也。 六响。深谷空谷等中依声生响。云空响音。 七水月。水中所现月影像也。 八浮泡。水上所现泡沫也。 九虚空花。依眠瞙于空中见种种花也。 十旋火轮。人持火烬空中施转生轮像等以上十缘生句。从缘生无自性义也。真言行人修瑜伽时。于本尊海会生着相者。魔则得便。是故以此十喻观无性生不执着也。略有三重。先就最初幻喻云之者。一即空幻。观诸法缘生无性。而不存一尘也。则初劫所观幻也。二即心幻。观万法唯心。虽不折破诸法当体。寂然一心影像也。境界皆为唯心所变。故云即心幻也。三即不思议幻。非归诸法心上。一心全体遍一切处。平等平等而万法具足。非生诸法。非一心含诸法。无能无所。此心只是诸法。诸法只是一心也。心性与诸法不纵不横非一非异故超凡夫情量。是故名不思议幻也。如云幻法阳焰梦影等九喻各各可有此三重也。右十缘章句真言行人之遮情观门也。直入行者虽不成此观。了一切色尘为佛事。故直达法界也(云云) 五智事 一法界体性智。差别过刹尘名之法界。为诸法所依。故曰体。法然不坏故名为性。决断分明故以为智也。 二大圆镜智。自他三密无有边际。名之大也。具足不缺故曰圆。实智高悬万像影现镜之喻也。 三平等性智。性净智水不简情非情。彼此邪正同如常住不变。名曰平等性智也。 四妙观察智。五眼高悬邪正不谬。因以为名也。 五成所作智。二利应作故曰所作。妙业必遂成之称也。 以上五智一切佛具之。然而约别相云之者如次。大日·阿□·宝性·弥陀·不空五佛也。自家不二实义可思之也。 四种法身事 一自性法身。诸佛真身理智法性自然具足。常住法身三世常恒为从身流出菩萨众说三密之法。自体法然故曰自性。具无为之作业故曰法身也。是有理智差别。法界诸法体寂然法尔不改名理法身。则胎藏四重圆坛是也。一切法互相周遍冥然同体名智法身。金刚界一印会大日是。 二受用法身。此有二种。一自受用理智相应自受法乐故名自受用。则上智法身同体也。或法然本觉智云智法身。法然始觉智名自受用。智身与受用别体义有之。古来异义也。前义为正欤。二他受用为十地菩萨所现报身也。今此加持受用身十地应现。法身内证传说。十地所见随虽有十重别。共法性所流令他受用。故名他受用。他受用义虽通后二身。他受用始故立此名也。今此自他受用虽异内证外用。共有受用之义。故名受用之义故名受用。则亦法然事业故云法身也。 三变化身。为地前菩萨二乘凡夫等所现丈六卑小应身也。亦是内证传说授众生也。今此应身八相成道转变无穷故名变化。缘谢则灭机兴则生法尔为作故名法身。内说秘密。外说显教。一代百亿教主。则此法身也。 四等流身。九界随类身非佛体也。或虽有佛形无而忽有。暂现速隐佛摄等流身也。始终应同随类众生义无此故不云变化身。平等流演九界等同故名等流。亦是法尔作业故立法身名也(云云) 五转事 一发心。发菩提心求佛果也。 二修行。修三密行趣向佛道也。 三证菩提。依行因证果德也。 四入涅槃。果德已满而入涅槃。涅槃者不生不灭理也。 五方便究竟。上四德具足圆满也。 凡五转者从因至果位所得功德也。五位转报故云五转也。就之有中因东因别。中因者。中方大日位为发心。东方阿□位为行。南方宝生位为证菩提。西方无量寿位为入涅槃。北方不空成就位为方便究竟也。东因者东南西北如次为因行证入。中方为方便究竟。此二次第中因本觉下转次第也。东因始觉上转次第也。上下二转同时具足故一切行人皆具此二义。则是内证外用本有修生义门也(云云) 十住心事 一异生羝羊心。凡夫不知善恶而行恶业不修微少善心也。地狱饿鬼畜生三恶趣修因也(云云) 二愚童持斋心。习五常三纲小分辨因果。知过必改心也。人间果报也。孔子老子教即是也。又佛法中五戒十善人间修因成即此摄也(云云) 三婴童无畏心。天乘心也。人间舍卑劣天上显胜妙世间最上心。故云无畏也。 已上三心世间住心也。佛法中又五乘说人天乘即是也(云云) 四唯蕴无我心。声闻乘也。断人执种子出三界。空我人存五蕴。故云唯蕴无我也。是出世初门小乘初心也(云云) 五拔业因种心。缘觉乘也。又除人执习气出三界入涅槃也。又是小乘后心也。 已上二心小乘教唯断人执同入无余也(云云) 六他缘大乘心。法相宗也初观唯心理发同体大悲。是故名他缘。大乘初门故殊立大乘名也。 七觉心不生心。三论宗也。舍唯心极觉无相理也。 已上二心三乘教也(云云) 八一道无为心。天台宗也。过无相极还存万德有。三乘同归一实体故云一道无为也(云云)   九极无自性心。华严宗也。一乘极理犹因分理云。此外立不可说果分也。 已上二心一乘教也。 十秘密庄严心。真言宗也。简因分谈说果分境。五相成身四种曼荼罗唯佛所知秘密也(云云) 已上十住心世间出世·小乘大乘·二乘一乘·显教密教等差别浅深虽其数无量。且举十纲摄之众毛。真言行者三句五转行位皆第十住心中摄之。约拟仪外迹云之者。九种住心位各能寄齐所寄齐二心有之(云云) 两部大日事 一金刚界则智法身之佛也。世间金刚坚固利用有二义。自体坚固不可破坏。故云坚固。能一切物摧破故云利用也。智体又尔也。生死海中沉沦三界无坏灭。还能破一切烦恼。是故云金刚也。界者体义又性义也。 二胎藏界则理法身佛也。真言理色相庄严。而本有佛体也。名此胎藏。此有数义。一含藏义。母胎内含藏体性覆^6□之。理体又尔也。能具足一切功德不失之。故云胎藏也。二隐覆义。在人胎内如覆藏其体理体烦恼中隐不显现。故云胎藏也。 已上两部共佛体也。此教以人为本故两部曼荼罗为所入法体。显教无相之真如为所证境界。一切人云假法。不可例同者也(云云) 不二事 不二者自他门所传各别也。他门安然两部各各云有不二。又慈觉大师两部外立不二。今大师所传不然。则二云不二。二外无一。两部各非有不二。又两部外非有不二。一则云而二。甚深难解可思之(云云) 有相无相事 有相无相有重重浅略义有相者。凡夫所知色心诸法事相显了。而心前现行易了易知云有相也。无相者。诸法体性。如幻虚假。自性空无色无形。不存一相故云无相也。深秘义有相者。一切法各各相分明而住也。无相者。一相中具一切相。一相不留云也。具一切相无一相故云无相。非非色非形也。先义常途显教意也。后义真言表德之义也(云云) 遮情表德事 遮情者。遮凡夫迷情觉法性无相。一法不住。不着一相。无执无著修行佛道也。表德者。于一一法不论邪正。悉了本不生。于所见境界表显真言功德也。已上二门浅略义遮情行者从因至果时用之。表德诸佛从本垂迹时用之(云云)深秘义遮表共通上下二转也。凡浅略义先住遮情。后观表德。深秘义先住表德。后观遮情。其义大别也。留心可思之(云云) 浅略深秘事 浅略者。如凡圣假名假立。作释其义浅近文广义略也。此云浅略也。深秘者。情外深奥旨演。非机人不授之故云深秘也(云云) 本有修生事 本有者。万德圆满。若凡夫若圣者。其德互具足无缺减也。喻如矿中金暗中庄严等。是云本有也。修生者。彼本有德互显现。以观行力开发之。渐渐修习次第出生故云修生也(云云) 字相字义事 自宗中一切文字用时有字相字义之差别。字相者不知文字义理。名与义各别。只以一往建立诵文字。是则有文字相义理相应无之。仍云字相也。字义者。声字即实相故一一文字全性体也。文字上若声若字皆带义理。字则义故云字义也。且就相字云之。^h□是文声必无诠表。上下长短空响无诠义。世间假约束作业义诠云。是则字相之文字也。次字义者。此^h□字义声声字也。义则五处初造作源故云作业。^h□字即作业此外非有作业义。是则^h□声全体作业义也。字外无义故云字义也。若字相用之。世间所用四种妄言说也。若字义用之。出世所用如义言说也。问常^h□字作业字相不可得字义云今相违如何。答字相字义重重也。今有文无义为字相。有文有义为字义。是声字义吽字义等大途定判也。次作业为字相。不可得为字义。入真言中分别有相无相时。以有相为字相。以无相为字义意也。凡字字相义有四种分别。别如释之(云云) 显密分别事 如来说法总有二种。一显教。二密教也。先显教者。文义显露浅智易了。随机方便权门施设。并是他受用应化佛随他法门也。次密教者。教理甚深情机难及。内证深奥诸佛秘密故云密教也。两部三部等法门虽有之。俱是诸佛法身自受法乐境界也。显教中立事理二门判一切法。理者一相平等无相空寂也。出过色相能为一切色心所依。譬如虚空离一切相而能随众色作其色也。事者随缘显现差别万品也。或色或心。性相相应历然生灭去来喻如水性遇风缘动波浪也。然此事理二法或即或离。非一非异义虽有之。寻其极底事法假名无相妄想所现起也。理性一相无相远离一切色相。是故一切显教中虽有修行方轨。若至极位终归于空。是则法性与事相各别非不二智境界也。密教中真俗二谛同色相宛然法尔道理。法性真际非如来所作。又非人天所作也。其故一切法色心因果自他有为无为等一一相形色声出现出生。皆非徒然。必法性实义。各现其色声故一尘一法无非真理相貌。十界依正迷悟色心其体则六大也。其相则四曼也。各各作业即是三密也。法性自尔非造作所成。若能观此实义。一切见闻触知境界皆是法性源底也。生死涅槃何取何舍。然于此中分别粗细。论上下二转。诸佛下转作六道神变。众生上转证自乘觉知。大师释云。行行至圆寂。去去入原初。三界如客舍。一心是本居(文)行行至圆寂者。上转门始觉胜义心也。去来入原初者。下转门本觉行愿心也。三界如客舍者。心界佛界众生界是名三界。心者迷心即行者自心也。佛者即是诸佛果位也。众生者迷众生即一切众生也。如此自身他身及诸佛互相涉入。彼此摄持故三世上上转。十方下下转。本有法界自然道理十界之体法然居本不生际。是曰一心是本居。一非一一也。心非心心也。一切色心无量形相本来自尔住本初智源。即是三摩地心也。如此观察秘密教二纲旨也。教所诠义门非一也。各各义理别建立之矣(云云) 真言名目(竟)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