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401 东曼荼罗抄卷上               今仪轨中明诸会曼荼罗。文义隐密学者多迷。是秘教之例也。今为自行抄集诸文。安然和上案经疏意。出四种曼荼罗。今且约彼分门辨之。一示经说处。二引经疏文。就初有二。初示重重说处。后明重重说意。初示重重说处者。大日经说曼荼罗相诸品不同。安公具支灌顶云。今据本经及以义释。四处重说传法大阿阇梨造曼荼罗灌顶法则。一者大悲胎藏生都会坛曼荼罗。如具缘品说也。二者三昧相应转字轮曼荼罗。如成就悉地品转字轮品说也。三者成就字轮秘密坛曼荼罗。如字轮品秘密品说也。四者真实修证秘密位曼荼罗。如真实智品布字品百字五品入秘密法品入秘密位品说也。 私云。此四种名引疏为证。引初坛证云。秘密品义释云。前者大悲藏生是都会坛(云云)依此诚文故名大悲藏生都会坛(云云)今谓都会名可尔。唯属具缘品。可详应言缘品唯明都坛。秘密品意通明都别欤。引第二证云。成就悉地品疏云。从此品以前说真言之果。从此品以后次第明修行入证之方便。从此为首也。此中复有坐起威仪众多秘法。下别出之。此经圣者所秘故。不明白次第说也。又转字轮品疏云。心中作阿字。及眼作啰字等。前品已具说。今欲作坛先须住此三昧令与理相应以相应之智而运布规墨也(云云)依此诚文。正以成就悉地品中住三昧中与理相应之观而画转字轮曼荼罗位故。名三昧相应转字轮曼荼罗也(云云)今谓。此名善顺文理。引第三证云。秘密品疏云。已说字论。欲成就此字轮故。复入三昧更说秘密曼荼罗法(云云)第四(未得彼文可寻)又私云。悉地出现品说成就曼荼罗。疏云。此曼荼罗神位等。即与大悲胎藏同故。此中不说之。但以所欲成物置中。以大日置方隅(更问)又云。此中布列诸尊总同前位。但以金刚连结为异耳(云云)具如经疏。今谓。若尔所出四种只示大途。若细论者。应有多类。问。安公既具明之。此抄有何异乎。答。彼约经广明之。今对轨略辨之。又彼灌顶文第七卷世不流布故。彼第三曼荼罗中秘密品之余。并第四曼荼罗之全。人未识之。今皆示之。其余同异见而可知。次明重重说意者。转字轮品义释云。如前已广说敷置曼荼罗位。今何以更说。此有多义。欲更开发一类众生故。令前已听闻者倍得明了故。前虽说诸位地。然尚未普周遍。今更说令无所阙乏故。又前但说其名。犹多未显形状。今更说令具足故。何故不并说之。而更分析于此处说耶。此亦有意。乃至深乐法者。犹不顿为说之。欲令发起珍重之心。渐渐开导也。复次若但以图画尊容用为真实者。如彼画师等。亦可成就阿阇梨功德。然不但以图画故而得成彼真言之行。当须一一与三昧神通相应方名不思议行。今佛欲开显之故。云三昧等说法也。谓与三昧神通相应而敷之也。 秘密曼荼罗品义释云。然此大悲藏生。前已说竟。何故更说有何差别耶。然前虽说者是为秘密。更有秘中之秘密中之密。若不得此法者。设通达前法。亦不得成。故为最秘密。 入秘密曼荼罗法品义释云。如经初具有入大悲胎藏曼荼罗等诸法。乃以此法为要用之法。不于前说。乃在此说之。若不解此。上来所作漫荼罗终不得成也。所以回互前后不相承蹑者。岂佛有所□惜耶。但为欲令入正法者应须依师而学(乃至)今末代学人亦尔。不务近善知识咨承法要。而自师心欲望成就如来自在之业。直尔披文便欲作之。望得成就无有得理也。非但自损。又欲求名利故而妄作人师。自既违法而欲建立他无上善根。何有此理。由此无有□故。更招谤法破法之缘成无间之业。何有无间之业人而能自利利他俱成妙果耶。是故行者务求明师。一一咨禀微旨。晓了明白先自成立。堪能建立他人之无上善根(乃至)其或不然。慎勿妄操利器自伤其手也。 秘密漫荼罗位品义释云。前品说入秘密漫荼罗方便。所谓三种加持也。谓以真言加师之身及所入之坛。并加弟子令住坚固然后得安住于秘密藏中。故次说住证之品也。八印品义释云。此经皆前后相成。共为一事绮互其文。行者甚须相照览乃可行也。 百字生品义释云。前说真言品即令说之。何故不说至此方说耶。为迷彼寻经文人也。佛具大悲。何不即说而迷惑众生耶。答曰。非有□也。但谓世间有诸论师。自以利根分别智力说诸法相通达文字。以慢心故不依于师辄尔寻经即欲自行。然此法微妙。若不依于明导终不能成。又恐妄行自损损他故。隐互其文。令彼自以智力不得达解。即舍高慢而依于师。以此因缘不生破法因缘。故须如此也(云云)圣者如此不可不慎。故今此抄专为自行不许外人。唯除同学中第四三昧耶人也。 第二引经疏文为二。即就安公所出四种。初引初三文。后引二四文。初亦为二。初以轨对经引两坛文。次为助前义重引要文。初亦有二。先示诸坛大途。次正以轨对经。初示大途者。应知曼荼罗大分为二。一都会坛(亦名嘉会坛)二别坛。就都坛有多类。安公之持诵不同中。依秘密品意明诸坛不同。彼文云。此秘密坛亦有四重中有九类。一大日。二佛部。三莲华。四金刚部。五二明王。六佛眼。七诸菩萨。八释迦。九四菩萨(私云。若加二乘诸天可云十类)以为大坛。互以诸尊安中台也。是大阿阇梨秘密行法也。不可辄示第三三昧耶人(私云。五种三昧耶出秘密品)若作大日大坛了时。若随五事作余尊法者。不改大坛。直以所乐之尊入中台位(私问。何云作大日坛了时。不可别时故作欤。可详)故义释云。凡作余佛坛如作弥陀坛即移弥陀入中。其大日佛移就弥陀位。若是二乘诸天等即不令坐八叶花当去之。但于方坛中坐其本座。八叶上佛菩萨各移稍近外各依方所也。其大日佛当与宝幢并在一处。左右无在也。然亦须在中台院内耳。如以阎摩入中者。其外院本位但表地印而供养之也。此作扇底迦等。增益亦同之。同线法当中置橛旋绕之。亦置空中及下綖二种也。又云。师在中持綖。弟子绕之。半月如字作也(又安公灌顶文云。中台文有二例。义成三例。一八叶入中台。二二乘诸天入中。三文虽不说。若第一二重若释迦佛随入中台。与八叶座不异。亦须大日安宝幢后边。彼等本位法同外众。亦表地印而供养(云云。私问。何云后边)亦别坛有多类。持诵不同云。又九类尊(私云。若加二乘诸天可云十类)若随所乐作别坛者。义释上下都有三例。一九类中各以主为内院。眷属为次院。八部为外院。二九类中各以所乐之尊为内院。余尊为次院。八部为外院。三九类中合三部为一类。或七类互以所乐之尊为内院。余尊为次院。八部为外院。但三重坛不见正文。义推必为第三三昧耶大日持明者可作此坛。大日为内院。遍知印等佛部眷属为次院。八部为外院。又以八叶八尊随为内院亦准知之。互为主伴亦可准知(云云。私云。秘密品义释中诸坛文末各明别坛重。下当知)又云。今九类尊各有本坛若随所乐各作五坛。一大日坛。四方中台八叶之尊。五如来作方坛。四菩萨作圆坛。并安台及八叶之上。此大方坛是扇底迦。若乐增益等者。亦作圆角月点等也(云云。更检。私云。意云。此有扇底等五种。总大坛一一各有诸尊别坛。其别坛方圆不随总坛也)次正以轨对经者。安公灌顶文云。无畏法全会四坛意。彼此相成多用后三。少用初一。但相承者未辨差耳(云云)彼明诸坛亦有诸门。且初坛有三门。一者佛以本誓现漫荼罗。二者受持坛地入漫荼罗。三者令依图位画漫荼罗(已上依具缘品)又第三坛亦有三门。一者安住佛位入漫荼罗(此依字轮品。以字严身也)二者流出内证现漫荼罗。三者令依内证画漫荼罗(已上依秘密品)今轨明诸会坛混杂引彼二坛画漫荼罗文。近世学者不知本源。故今相对引彼显此。又中台九尊坛散在处处隐互不明。今亦集一处令见者易识。又虽集诸文而义难详故。诸坛文末各以图示之即为十三。前十二别。后一是总(如左)若欲具知。更检经疏并安阇梨具支灌顶文持诵不同文。若安公不传此道。秘教早坠于地。我今归命安然大师。来世必报今日恩矣。 第一中台九尊坛(安然阿阇梨持诵不同云。大日别坛名正等觉曼荼罗。亦名毗卢那曼荼罗。亦名最初悲生坛(云云)今案彼意。别坛有二。一都坛中别。谓总集一界。三部四重名为都会都。是总义也。总一界中一部一会。是都中别也。此中诸会主伴皆向大日行例。二都外之别。谓诸部诸会诸尊等随一也。此中又以一尊为主。眷属重重围绕而坐。各别建立一曼荼罗是也。各重下当知之) 私云。今轨不别说中胎毗卢遮那曼荼罗。但说道场观中云。 最初正觉等 敷置曼荼罗 密中之秘密 大悲胎藏生 及无量世间 出世曼荼罗 彼所有图像 次第说当听 四方普周匝 一门及通道 金刚印遍严 中羯磨金刚 其上大莲花 妙色金刚茎 八叶具须□ 众宝自庄严 开敷含果实 于彼大莲印 大空点庄严 十二支生句 普遍花台中 常出无量光 百千众莲绕 其上复观想 大觉师子座(乃至) 普光净月轮 清净离诸垢 中有本尊形 妙色超三界(云云。私云。此文是秘密品具缘品悉地出现品及第七卷等之意也) 具缘品云。 内心妙白莲 胎藏正均等 藏中造一切 悲生曼荼罗 十六央具梨 过此是其量 八叶正圆满 须□皆严好 金刚之智印 遍出诸叶间 从此花台中 大日胜尊现 金色具晖曜 首持发髻冠 救世圆满光 离热住三昧 (私云。此说大日曼荼罗也。但八叶下有别品散在处处。有隐意趣。更问) 义释云。内心妙白莲者。此是众生本心妙法芬陀利花秘密标帜。花台八叶圆满均等。如正开敷之形。此莲华台是实相自然智惠。莲花叶是大悲方便也。正以此藏为大悲胎藏漫荼罗之体。其余三重是从此自证功德流出诸善知识入法界门耳。正方四叶是如来四智。隅角四叶是如来四行。约此现为八种善知识。各持金刚惠印。故云遍出诸叶间也。如是十六法一一皆等法界。乃至无有少分不平等处。故其标相亦与冥符。略摄如来万德以为十六指(十本云。人法各八故为十六。人法皆无生。一一皆互遍)申而长之则无量无边。故此漫荼罗极小之量剂十六指。大则无限也。须□是一切三昧门陀罗尼门六度十八空等。如大般若之所说。从此一一须□。以加持神力故。现出三重漫荼罗中一种庄严眷属也。此是如来秘传之法。不可形于翰墨故。寄在图像以示行人。若得深意者。自当默而识之耳。从此实相花台中则表大日如来加持之相。其义已如前释。余秘密八印下品及图说之。 秘密漫荼罗品第十一 最初正等觉 敷置漫荼罗 密中之秘密 大悲胎藏生 及无量世间 出世曼荼罗 彼所有图像 次第说当听 四方普周匝 一门及通道 金刚印遍严 中羯磨金刚 其上妙莲花 开敷含果实 于彼大莲印 大空点庄严 八叶悉圆整 善好具须□ 十二支生句 普遍华台中 其上两足尊 导师成正觉 以八漫荼罗 眷属自围绕 当知此最初 悲生漫荼罗 从此流诸坛 各如其本教 事业形悉地 安置诸佛子 义释云。佛言有正等觉漫荼罗最密中密无上大悲藏生等名若无量世出世漫荼罗同者(二十本云。佛言有正等觉漫荼罗置秘密中密无上大悲藏等名若无量等世出世曼荼罗同者)即是如来最上正觉究极之说也。然此大悲藏生前已说竟。何故更说。有何差别耶。然前虽说者是为秘密。更有秘中之秘密中之密。若不得此法者。设通达前法亦不得成。故为最秘要也。若解此者。一切世出世间诸漫荼罗皆同用之。无所不入也(已下经疏等为说秘密稍难分辨耳。私云。十二十本无此注也)其作法。先作四方漫荼罗。其界唯用羯磨金刚智印。周匝相连以为其道。唯安一门。其中又作十字金刚印。亦如前作之。但以十字为异耳。其十字金刚印上画作莲花仰而半敷。令此十字如花之状也(私云。状字或本作茎。又令此以下九字恐应在上为异耳之次欤)其花上又安八叶之华。即如前五佛四菩萨方位也。当以心想而置九点。即是台及八叶中各想一点也。点即是大空之证。此正成正觉义也。于此八叶及中。当作方圆漫荼罗而画本尊之像。佛方坛。菩萨圆也。此但是行人自为己作。不合示人。若作法时。自在坛门而坐。自作灌顶等法。然后得作一切法也。此事尤秘。但心存之不可形于翰墨也。又其台上当想如上十二字真言王。令其字一一分明置于坛上也(更问。连环置耶。以何为次第耶。又云。花中安子者。谓画莲子。或十或过减无在。私云。安子者。或本云含果实者)经云。流出者。谓人了解此秘密法。一切世出世坛皆于中流出。随义相应可解也。略有四种造秘密之法。谓事业(即是从初至末缘坛种种事业所应作者也)形(谓本尊等形显分段)悉地(即所成果)安置位(即置本尊方位也)了解此四法即通一切流出之法也(更问)从此流出诸坛。皆依本教所说。佛子者。告彼也。谓金刚也。又四菩萨者。普贤巽。文殊坤。慈氏干。观音艮。是其位也。前缘起列众中。或以除障替观音。或以除一切恶趣替文殊。其义各异。课用一事亦得。以此中用观音为正也。已上毗卢漫荼罗竟(持诵不同云。亦如前作之但十字为异者。中台三重尊位同前坛。此秘密坛十字界道异前坛也。云云。今私案文意云。其中作十字。其上作莲花。云云。恐非界道欤。又云。大悲坛五色为界道。成就坛五股为界道。秘密坛十字作界道。云云。今谓成就坛五股检文亦不明。私案彼疏云。三股金刚更互相叉而作之。股股相连。是金刚结义) 轨云。宝幢日晖色。三角而具光。 经说世尊大威德生印了云。其漫荼罗三角而具光明。义释云。其漫荼罗作三角形。于其四边又有四三角围绕之。故曰周也^2□其中当观毗卢遮那世尊而在其中也。其三角漫荼罗。当观八叶花花台上作三角漫荼罗也。即是前瑜伽座。作此三角。其尖向下。其色亦赤也。前云三角尖向上。今向下者义用殊也。想佛在此中。而作威光印也。 经说世尊金刚不坏印了云。其漫荼罗如□字相有金刚光。义云。其漫荼罗形圆如苏(上)字(是娑字第五声)以金刚围之(当是金刚有焰光也)其金刚亦在漫荼罗四边如上也。所谓□字者。此漫荼罗正圆而白耳。亦在花台之上。其中有大日如来。以下皆放此也(私云。如苏字者。或本云如□字。注云。是波字第五声。云云。言□字者尤可然也。但波字第五声并苏字等者可思)又私云。或本如上也。下作图。 又轨云。弥陀真金色。月轮波头绕。 经说莲华藏印了云。其漫荼罗如月轮相。以波头摩花而围绕之。义释云。漫荼罗如前作圆月轮。但以四莲围之为异耳。中亦观大日如来。私云或本异耳下作图。又轨云。□音曼荼罗。半月空点围。 经说如来万德庄严印了云。其曼荼罗犹如半月形。以大空点围之。义云。漫荼罗半月形。而侧以点围之。余如前思之也。私云。或本此次作图。 又轨云。普贤曼荼罗。满月金刚绕。 经说如来一切支分生印了云。其漫荼罗如迦罗舍满月之形圆也。以四金刚围之。余如前。私云。或本次作图。今谓。坛形应如满月而作瓶者。似违疏也。 又轨云。观音颇梨色。彩虹金刚幡。 经说世尊陀罗尼印了云。其漫荼罗犹如彩虹。而遍围之垂金刚幡。义云。其漫荼罗如虹形。有诸色间错犹如虹之晕色也。其形如覆虹。其下平上有金刚之幡也。从上来诸曼荼罗有莲有金刚有点等。今此漫荼罗一一皆取以庄严围之相间错也(更问) 又轨云。文殊□金色。虚空杂色围。 经说如来法住印了云。其漫荼罗犹如虚空。以杂色围之。有二空点。义云。漫荼罗虚空形(方形作之)杂色间错。此是虚空色也。如空中含一切色像。如来大空智含一切法也。其两边各一点挟之。私云。或本作图。 又轨云。慈民黄金色。虚空用青点。 经说世尊迅疾持印了云。其漫荼罗亦如虚空。而用青点严之。义云。漫荼罗同前虚空。但改作青色。以众多白点围绕之。私云。或本作图(私云。说八印不云宝幢等。印亦不云八叶印。案经等及疏。初文似为花台大日印也。但疏末文云。复次第一东方宝幢佛乃至第八东北观自在。当知此八印毗卢遮那印也。如东方印则宝幢佛印亦是大日如来印。他放此也(云云)此九尊曼荼罗。经及诸轨处处散说。文义不明。意在深秘。今聚置一处欲令人易见。但每思圣旨甚多怖畏。南无大日如来哀愍覆护)安公持诵不同云。其台上想十二字者。私云。此十二字是五佛种子故。须以(大日)布之中央。字首四向。初安东。次第布之(弥陀例如互安中台之时。先以弥陀而为语端。以行者向东座。弥陀近在行者前故取而言之)布西(天鼓)布北(宝幢)布东(花开)布南。并以字首向外。即是西北东南顺行布之。 (九坛上安或尊形或印或字。转字之法亦准前坛。此有二文。一依秘密法可安九尊。二依八印品安随一尊。私问。八印品文云何。答。彼义释八坛皆令观大日故云尔欤。文虽不明。义意可然。学者可决) (私云。东南坛。经虽言瓶。疏取腹圆。而今令取瓶形。又西南坛。经云虚空形。疏注云方形。可详。西北同之) (私云。持诵不同出此二图。今谓是都坛中八叶坛也。一图之中难尽其义。为令具知作三图欤。十字为界。可详) 秘蜜坛都(持诵不同作秘密都坛) (私问。何故无第五耶) 大日别坛三重。 (大日别坛第二重有二文。一依不动坛文。以三都众为第二重。故以不动安中。大日安宝憧侧。二准诸尊坛。以大日诸三昧为第二重。此布列中有二说) (私云。此文不明。可决。又此中诸尊各各别坛方圆三角等相具在义。又第四阿阇梨所传图位中。更挭。问。此三重别坛出何文耶。答。是安公义推也。抑彼持诵不同依秘密品意作都别坛图。今法今轨融会诸坛取其秘要。故此中出之。下去亦如此) 第二东方遍知坛(安公云。佛部尊别坛。名如来曼荼罗。亦名佛部曼荼罗)轨云。 复次秘密主 如来曼荼罗 犹如净圆月 内现商佉色 一切佛三角 在于白莲花 空点为标帜 金刚印围绕 从彼真言主 周匝放光明 佛坐道树下 持此降四魔 方名遍知印 能具多功德 生众三昧王 次于其北维 道师诸佛母 光曜真金色 缟素以为衣 遍照犹日光 正受住三昧 复次七俱胝 佛母菩萨等 复于彼南方 大勇猛菩萨 大安乐不空 金刚三昧宝 救世诸菩萨 大德圣尊印 方名满众愿 真陀摩尼珠住于白莲花(私云。此文出具缘秘密两品。今混杂引彼二文也。但经只说佛眼及诸菩萨二位。此中加七俱胝佛母大勇大安乐不空等尊。此兼示天竺曼荼罗中尊位也。有一曼荼罗。今世流布之。诸尊座位多异经说。自是一途。安公对记云。是天竺曼荼罗(云云)今案此轨诸会文。初后依经具缘品秘密品藏品印品等。明诸尊坛相方位乃至印真言等。中间依彼天竺曼荼罗明诸尊方位。恐是示异说欤。然近代学者不知其元意。强会此经此疏令同彼曼荼罗。方底圜盖岂得合乎。又应知诸尊略有十事。一坛相。二方位。三座。四形仪。五持物。六德行。七种子。八三昧耶形。九印。十真言也。此中印真言出藏品印品等。具如五卷抄。种子即在彼真言中。又如转字轮品等也。坛位座形持物出缘品秘品。三昧耶形出秘密品。此六并在此中明之。德行通在彼此之中。又诸坛相难知。故以图示之。自下诸文以之准知。轨文秘略读者多迷。善得意矣) 具缘品云。 彼东应画作 一切遍知印 三角莲花上 其色皆鲜白 光焰遍围绕 皓洁普周遍 次于其北维 导师诸佛母 晃曜真金色 缟素以为衣 遍照犹日光 正受住三昧 复于彼南方 救世佛菩萨 大德圣尊印 方名满众愿 真陀摩尼珠 住于白莲上 义释云。次于东方内院。当大日如来之上画作一切遍知印。作三角形。其锐下向。纯白色光焰围之。在白莲花之上。即是十方三世一切如来大勤勇印也。亦名诸佛心印。三角是降伏降魔障义。谓佛坐道树。以威猛大势降伏四魔得成正觉。鲜白是大慈悲色也。如来师子奋迅大精进力正为是事因缘。乃至放大悲光常遍法界故。云普周遍也。次于大勤勇北至于北维置虚空眼。即是毗卢遮那佛母也。佛母义如般若经佛母品中广说。真金是如如实相之体。毕竟净句是彼教门之外饰。故曰缟素犹日光。恬泊一心人乃能见此故。其标帜犹如天女住于正受之像也。次复于大勤勇南至于南维。作一切诸佛菩萨真陀摩尼印。此是净菩提心无边行愿之所集成。常能普雨世出世间一切财宝诸救世者皆从性净莲花台中见如是宝故。云住于白莲花上。阿阇梨言。此是通一切印。亦可于诸方面皆置之。若诸佛菩萨经中不言所持印相者。执此无价宝珠皆得也。 秘密品云。 复次秘密主 如来曼荼罗 犹如净圆月 内现商佉色 一切佛三角 在白莲莲华 空点为标帜 金刚印围绕 从彼真言主 周匝放光明 以无疑虑心 普遍而流出 义云。次初明诸佛曼荼罗。即佛部。正觉者最初说也(云云) (私云。疏图也。其缘疏云。其锐下向。今此上向。可详) 又云。作此佛部曼荼罗。作圆曼荼罗。其圆如月。中白如具色。此圆中先作白莲花。花上画三角。此三角中作赤色。其中画佛像(作何佛更问)绕三角以金刚围之。如图也。绕三角置点。点标(更问)其外轮作光。如却敌形也。圆外周匝安点(今疑。此点一一皆是本尊之位。更问或可置字)光普皆流出者。为(或本作谓)想光从佛身中流出。渐次流布在三角外也(真言主谓本尊也。遍身有光流出)前大坛中亦有三角印。与此用处不同。前者但是印。此中置佛或置印。作法圆异于彼也(安公云。作阿佛者。即大日也。如却敌形者。如轮宝形也。私云。此与八印中威德生印义同也)又云。此但是秘密曼荼罗也。若作扇底迦等。方圆赤白。及天等各依本也。虽作圆曼荼罗。然本尊等座有方有圆。各依旧也(安公云。以此文属此中。但疏中在后。似乱。更检) (私云。是安公图也。今谓都中之别欤) 又安公云。若别作者。则遍知印为内院。三三昧耶乃至一切法平等开悟三十印诸尊为次院。世天为外院。随五种事虽改坛形。而其中诸尊座等各依本也。随乐安中及作五事(云云) 佛部别坛三重。 佛部别坛中台有二文。一准不动坛释可安九尊。二准诸坛例可安部主。第二重有二文。一依大悲坛释以三部眷属为第二重故。观音安中。金刚部佛顶等为第二院。二依佛母坛以大日诸三昧为第二院故。佛顶安中。佛眼等为二院(已上) 私云。所指诸文多不分明。各临其文善思择之。 私云。经别说二坛。一佛母。二诸菩萨。准轨在遍知院佛母坛(安公云。佛母别坛名佛母曼荼罗。亦名虚空眼曼荼罗。亦名诸佛菩萨母) 秘密品云。 复次秘密主 先说曼荼罗 诸佛菩萨母 安置坛形像 方正真金色 金刚印围绕 最胜曼荼罗 今当示尊相 彼中大莲华 晖焰遍黄色 中置如来顶 超越于中分 而至三分位 应作如来眼 自住光焰中 遍布彼种子 义云。次说佛母曼荼罗。前布置曼荼罗形。先应知此谓金色。前但列名未说尊形及印。今列之也。先作曼荼罗。金刚色。四方以金刚为界围之。此最上者尊形自上者。谓自此当说之。谓此佛母曼荼罗于诸坛最为上胜也。次于曼荼罗中作莲花。黄色有焰。莲上作佛顶印。其印如佛顶髻形。令顶高降。傍画两眼形也。若作佛母形者。当如女天之像。心置种子字。或可但画印(即佛顶髻也)或但作字耳。或佛顶为中台。诸佛眼等为眷属围绕也。佛恒自身火焰中住。种子布之者。谓此印于光焰中住中置种子即是也。舍三分位谓舍三座位而置佛眼。普布种子。谓于坛中遍布之也。安公云。舍三分位者。佛顶二眼以为三分之位。安佛顶了舍安傍位。故云舍三分位。若别作者准亦重。中台准为二例第二重亦准为二例。准前知之。虚空眼为中台。大日尊诸三昧为第二重。世天为第三重。   (私云。都中之别) 诸菩萨坛(安公云。诸菩萨别坛。名一切菩萨大如意宝曼荼罗。亦名一切诸菩萨真陀摩尼) 秘密品云。 次一切菩萨 大如意宝尊 谓彼曼荼罗 圆白而四出 遍寂极清净 满一切希愿   (中台二例第二唐二例亦准前知) 义云。前说菩萨部中未说者。今更说之。凡是诸菩萨应须作曼荼罗者。皆同此义也。其曼荼罗当作圆明之像。令极白净。于中作十字□日啰(二合)台。台各置标。大真陀末尼如承珠标。其头皆置如意珠。珠有光焰也。其本尊菩萨于十字中心置之。诸余菩萨在次院中次第而布。更外置八部也。极白是寂静色。当极令明净寂然而住。此等菩萨皆能施一切愿也。寂是息灾义也。安公云。具绿品释云。此是通一切印。若诸佛菩萨经中。不云所持印相者。亦执此无价宝珠皆得也。故若随乐以诸菩萨安中及第二院。皆令执此宝珠。若别作者准亦三重。中台准为二列。第二重亦准为二例。准前知之。摩尼尊为中台。十方界诸菩萨为第二重。世天为第三重。 第三观自在坛(安公云。莲华部尊别坛。名观自在曼荼罗。亦名莲花部曼荼罗) 轨云。 北方观自在 秘密曼荼罗 佛子一心听 普遍四方相 中吉祥商佉 出生□昙花 开敷含果实 承以大莲印 光色如皓月 商佉军那花 微笑坐白莲 髻现无量寿 住普观三昧 莲花部眷属 最西第一置 马头观自在 大明白身等(乃至) 披叶衣菩萨 彼右大名称 圣者多罗尊 青白色相杂 中年女人状 合掌持青莲 圆光靡不遍 晖发犹净金 微笑白鲜衣 内缚竖空风 左边毗俱胝 手垂数珠鬘 三目持发髻 尊形犹皓素 圆光色无主 黄赤白相入 前印风轮交 次近毗俱胝 画得大势尊 被服商佉色 大悲莲华手 滋荣而未敷 围绕以圆光 明妃住其侧 号持名称者 一切妙璎珞 庄严金色身 执鲜妙花枝 左持□胤过 密印准明王 上举风轮屈 近圣者多罗 住于白处尊 发冠袭纯白 □昙摩花手 定惠虚心合 空水入月中 于圣者前作 大力持明王 晨朝日晖色 白莲以严身 赫奕成焰鬘 吼恕牙出现 利爪兽王发 印如白处尊 移风空轮下 相去如穬麦 地藏内为缚 地水空并合 (私云。初三行二句。具缘秘密品等意也。次最西下五行二句。别示天竺曼荼罗尊位也。彼右十二行。具缘秘密藏品印品等意也。此中十事可思) 具缘品云。 北方大精进 观世自在者 光色如皓月 商佉军那华 微□坐白莲 髻现无量寿 彼右大名称 圣者多罗尊 青白色相杂 中年女人状 合掌持青莲 圆光靡不遍 晖发犹净金 微笑鲜白衣 左边毗俱胝 手垂数珠鬘 三目持发髻 尊形犹皓素 圆光色无主 黄赤白相入 次近毗俱胝 画得大势尊 被服商佉色 大悲莲花手 滋荣而未敷 围绕以圆光 明妃住其侧 号持名称者 一切妙璎珞 庄严金色身 执鲜妙花枝 左持□胤遇 近圣者多罗 住于白处尊 发冠袭纯白 □昙摩花手 于圣者前作 大力持明王 晨朝日晖色 白莲以严身 赫奕成焰鬘 吼恕牙出现 利爪兽王发 何耶揭利婆 如是三摩地 观音诸眷属 义云。大日如来右方置大精进观自在者。即是莲花部主。谓如来究竟观察十缘生与得成此普眼莲花。故名观自在。约如来之行故名菩萨。顶现无量寿者。明此行之极果即是如来普门方便智也。此像及菩萨身皆作住现法乐熙悦微笑之容。观自在身色如净月或如商佉。即是上妙螺贝。或如军那花。其花出西方。亦甚鲜白。当总此三譬言。其光鲜润彻白中之上也。次于观音右边画多罗菩萨。凡诸圣者皆面向大日。今言观音右边即是座西。他皆仿此。此亦是观自在三昧。故作女人像。多罗是眼义。青莲花是净无垢义以如是普眼摄受群生。既不先时亦不后时故。作中年女人状不太老不太少也。青是降伏色。白是大慈色。其妙在二用之中故。令二色和合不青不白也。其像合掌。掌中持此青莲花。手面皆向观音。如微笑形。通身圆光。如净金色。被服白衣。首有发髻作天髻形。不同大日发冠也。观音左边置圣者毗俱胝。其身四手。右边一手垂数珠鬘。一手施愿印。左边一手持莲花。一手执军持。面有三目。如摩醯首罗像。首戴发冠。如卢遮那发髻冠形。所云持者。如言地持万物。即是载承之义也。其身洁白圆光围之。光中具有黄赤白三色。不纯白纯赤纯黄故云无主。凡黄为增益色。白者寂光色。赤者降伏色。以此三昧光中兼具三力。是故用为标帜也。次近毗俱胝左边画得大圣尊。如世国王大臣威势自在名为大势。言此圣者以至得如是大悲自在之位故以为名。所以持未敷莲花者。如毗卢遮那实智花台既成果已。复持如是种子。普散一切众生心水中。更生未敷莲花。此尊□同是处。亦能普护一切众生潜萌之善。使不败伤念念增长。即是莲花部持明王也。次于明王左边画明妃耶输陀罗。译名持名称者。身真金色。以诸璎珞庄严。令极端严如天女之像。右手持鲜白妙花枝。果叶相间长条茂好。其花或有初□。或有欲开。或有正开敷者。若五若十乃至数十。左手持□胤遇花。亦是西方胜上之花也。以得大势明王主安立一切众生菩萨种子。而此明妃主含藏出生此中种种功德故。其被服标帜皆与此义相应也。多罗之右置半拏罗□悉宁。译云白处。以此尊常在白莲花中故以为名。亦戴天发髻冠袭纯素衣。左手持开敷莲花。从此最白净处出生普眼故。此三昧名为莲花部母也。次于观自在菩萨下置何耶揭唎婆。译云马头。其身非黄非赤。如日初出之色。以白莲花为璎珞等庄严其身。光焰威猛赫奕如鬘。指甲长利双牙上出。首发如师子顶毛。作极吼恕之状。此是莲花部忿怒持明王也。犹如转轮王宝马巡履四洲。于一切时一切处去心不息。诸菩萨大精进力亦复如是。所以得如是威猛之势。于生死重障中不顾身命多所拥伏者。正为白净大悲心故。用白莲璎珞而自严身也。已如法建立观音诸眷属竟。 秘密品云。 复次秘密主 观世自在者 秘密漫荼罗 佛子一心听 普遍四方相 中吉祥商佉 出生□昙花 开敷含果实 上表金刚慧 承以大莲印 布一切种子 善巧以为种 多罗毗俱知 及与白处尊 明妃资财主 及与大势至 诸吉祥受教 皆在漫荼罗 得自在者印 殊妙作标相 何耶揭哩婆 如法住三角 漫荼罗围绕 严好初日晖 当在明王边 巧慧者安立 义云。作方漫荼罗。内画商佉。商佉上有莲花。莲花上有金刚。金刚上又有莲花。花上置观音菩萨。或可安印或安字也。诸印上皆安种子字。谓商佉金刚及花上也。其次院安大势至等处。周遍作光。勿生疑虑也。以本种子巧皆安置之而作种子也。空处当置七白吉祥。一一皆有二使者。此经但略言之。自别有观音部法中具载。当别详检也(更问)明王资财主是能自在施与求者也。及大势至等如法作之也。作得自在之尊转标相印也。当殊妙作之。如马头在三角坛中画之也。如法作之住三角中。其余诸尊亦各有形色等别。及方圆半月三角等皆如广本也前所云须通五事。谓形色印本尊及位即此事也(如画彼尊。合作何色。及形像等各各有印)前者大悲藏生是都会坛(二十品云嘉会坛)今此中随三部各各别有也。如此中莲花部坛。中胎是吉祥坛。坛以观音为主。胎外留空地。空地外即是第二坐位也。悉置观音部诸尊。余尽如作大坛法。其空处亦置十方佛。其第三坐位亦置八部众等。准前可解也。三角中犹如日出之晖。谓日初出赤黄色也。在明王侧者。在大势至侧也。若作马头漫荼罗者。当在三角中置之。在外三重漫荼罗亦皆随之作三角也。作此时何耶疙哩□在中。即移观音替居势至之处。余眷属皆围绕之。余皆回互可以意得耳(安公云。白吉祥此中部主。加五眷属一忿怒为七。私云。前者以下明别坛也。自下亦尔。诸坛之末亦各明别坛也) 莲花部别坛中台。有二文如前。第二重有二文。一准大悲坛文以三部眷属为第二院。二依当部眷属为第一院。马头别坛亦准之。 第四文殊坛。 轨云。 佛子应谛听 次东第三院 施愿金刚坛 四方相均普 卫以金刚印 当于彼中作 火生漫荼罗 内心复安置 妙善青莲印 智者漫殊音(私云。文珠名妙音。故云漫珠音欤) 本真言围之 如法布种子 而以为种子 复于共四傍 严饰以青莲 图作勤勇众 先安妙吉祥 其身□金色 五髻冠其顶 犹如童子形 左持青莲花 上表金刚印 慈颜遍微笑 坐于白莲花 妙相圆普光 周匝互晖映 而住佛加持 神力三昧王(云云如文) 安公云。今轨列二十五菩萨。文殊(一)观自在(二)普贤(三)对面护(四)对护(五)惹耶(六)尾惹耶(七)^2□母鲁(八)尔多(九私云。图云阿耳多)阿波罗尔多十(私云。案理趣释。惹耶等名四□妹女天。都牟坛四□妹之兄也。图在文殊北方第六位。今列名次第近在文殊边)光网(十一)宝冠(十二私云。冠字或作观。可决)无垢光(十三)月光明(十四私云。图云见光梵号。若尔月光也)五髻文殊(十五私云。图云名五字文珠)乌波计设失□(十六私云。下文亦有计设□。但图无之。可详)奉教诸菩萨(十七)文殊二使者(十八九私云。或本云。文殊师利尊曼殊室利菩萨。义操所撰金刚名号复同之。可决)钩召四奉教(二十二十一二三四)并钩召菩萨(二十五私云。玄青三卷并无此句。但图文殊南有六位。一乌波计失尔。二奉教菩萨。三文殊师利使者菩萨。四文殊师利使者女菩萨。五钩召使者。六使者众。此第六四隅有四位。东南使者眷属。余三隅皆使者。云云。以之可知) 具缘品云。 持真言行者 次至第三院 先图妙吉祥 其身□金色 五髻冠其顶 犹如童子形 左持青莲花 上表金刚印 慈颜遍微笑 坐于白莲台 妙相圆普光 周匝互晖映 右边应次画 光网童子身 执持众宝网 种种妙璎珞 住宝莲花座 而观佛长子 左边画五种 与愿金刚使 可谓髻设尼 优波髻设尼 及与质多罗 地惠并请召 如是五使者 五种奉教者 二众共围绕 侍卫无胜智 义云。经中次说第三院菩萨眷属。当释迦之内正东门中画文殊师利。身□金色顶有五髻作童子形。左持泥卢□罗。是细叶青莲花花上有金刚印。熙怡微笑坐白莲花台。其秘密标帜也。阿阇梨言。□金即是阎浮金色。用表金刚深惠。首有五髻者。为表如来五智久已成就。以本愿力因缘故示作童真法王子形。青莲是不染着诸法三昧。以心无所住故即见实相。金刚智印能以常寂之光遍照法界。所以坐白莲者。意明不异中胎藏也。文殊北边当画光网童子菩萨。身真金色执持宝网。以种种璎珞庄严。坐宝莲花中。文殊师利持无相妙惠。而光网持万德庄严。如智度所说。以盐调和诸食。倍增其味而不可空啖故。行人失般若方便单修空惠即堕断灭中。纯修福德即堕有所得中。所以观佛长子者。意在此也。次作文殊五使者。一名髻设尼。二名优婆髻设尼。三名质多罗。四名地惠。五名请召。于妙吉祥左右次第列之。盖各持文殊一智也。髻设尼是髻端严义。邬波是其亚者。文殊以五髻征表五智故。此使者亦以美发为名。质多罗是杂色义。其五使者下各作一奉教者。皆跪向使者。如承受宣告之形。悉是文殊三昧。故经云侍卫无胜智也。 秘密品云。 佛子次谛听 施愿金刚坛 四方相均普 卫以金刚印 当于彼中作 火生曼荼罗 内心复安置 妙善青莲印 智者曼殊音 本真言围之 如法布种子 而以为种子 复于其四傍 严饰以青莲 图作勤勇众 各如其次第 光网以钩印 宝冠持宝印 无垢光童子 青莲而未敷 妙音具大慧 所说诸使者 当知彼密印 各如其所应 髻设尼刀印 优婆输罗印 质怛罗杖印 地慧以幢印 彼招召使者 以鸯俱尸印 一切如是作 围以青莲花 所有诸奉教 皆羌揭梨印 义云。以下明菩萨漫荼罗(此是大坛第二重诸菩萨位也)文殊曼荼罗正方。以金刚围之如前作。此中又作三角。火出即是三角也。三角中作青莲花印。取真言字。即种子字也。诵之想遍其中。于中安之(非但于中安之。亦四边安之也)其三角内傍界道边。周匝作小青莲。以围绕大青莲花印也。所以作印。为识此尊法门义趣等故。各随形色等观之。而识秘意也。如法取种子字。而种子之字也(即是安置此字作种子也)彼中作是印。如是作此。勤勇者即是满殊也。谓作青莲种子也。彼中次第作也。随形色观之而识秘意也。光网童子作钩印(私云。若作身持钩印)宝冠童子(持宝为印)无垢光童子(持未开花青莲花为印也)所说使者。此是文殊部中所说使者。持诵者如所相应而知彼印。以法相应作者。谓以下女童子智者即自文珠也。亦可名具德也。计设尼(大刀为印)小计设尼(输罗为印)杂色使者(以杖为印)地惠(以幢为印)招召使者(以钩为印。已上并女童使者也)诸奉教使者普皆作小刀印(如经及图。此刀作锯齿形也。云小刀非正翻也)右如上所作皆于方坛中作印。以青莲围之也。以上是东方文殊部类眷属也。若文殊为中胎。余菩萨为第二重。八部为第三重。他放此也。 第五除盖障坛。 轨云。 行者于左方 次作大名称 除一切盖障 大精进种子 谓真陀摩尼 住于火轮中 翼从端严众 当知彼眷属(云云如文)   (私云。本疏图也。是文殊都中之别也。别坛如准思) 具缘品云(行者右方。大日左方也。玄法轨云行者左方者。指示行者。大日左方作之也) 行者于右方 次作大名称 除一切盖障 执持如意宝 舍于二分位 当画八菩萨 所谓除疑怪 施一切无畏 除一切恶趣 救意惠菩萨 悲念具惠者 慈起大众生 除一切热恼 可可思议惠 义云。次于第二重大日如来左方画除盖障菩萨。西方俗法东向而治故。以东为初方。南为右方。西为后方。北为胜方。今此漫荼罗坛门向西故。当大日左方也。图中除盖障菩萨左手持莲花。花上有摩尼宝珠。右手作施无畏手。此菩萨及诸眷属皆是大慈悲拔苦除障门。正以此菩萨心中如意宝珠施一切众生。无畏。满其所愿也。经云舍于二分位当画八菩萨者。谓除盖障之侧。当作二使者然后如其次第置八菩萨。凡列诸眷属。皆令最初者在右。第二者在左。第三复在右。第四复在左。如是一左一右次第置之。今于此八菩萨中。先以除疑怪在除盖障之右。施一切无畏在左。次复以除一切恶趣在除疑怪之右。以救意惠在施无畏之左。次复以悲念菩萨在除恶趣之右。慈起菩萨在救意惠之左。次复以除一切热恼在悲念之右。不可思议惠在慈起之左。诸余布位他皆放此也。 秘密品云。 复次南方印 除一切盖障 大精进种子 谓真陀摩尼 住于火轮中 翼从端严众 当知彼眷属 秘密之标志 次第应图画 我今广宣说 除疑以宝瓶 置一服金刚 圣者施无畏 作施无畏手 除一切恶趣 发起手为相 救意惠菩萨 悲手常在心 大慈生菩萨 应以执花手 悲念在心上 垂屈火轮手 除一切热恼 作施诸愿手 甘露水流注 遍在诸指端 具不思议惠 持如意珠手 皆住莲花上 在漫荼罗中 义云。南方除盖障菩萨以如意珠为印。亦作四方金刚轮中又作三角坛(即名火轮也。所说相当以如意宝画大精进者种子。所谓如意宝也)三角中画如意珠。以眷属围绕也。以下菩萨皆是此中眷属耳。应当以眷属围绕。当知彼印相。今广说眷属也。于彼中当作印画之如次第。即是如法也。彼文有此字。指之如左也。除疑怪菩萨(即娇都也)其印金刚印^2□瓶(音越。私云。^2□字或本只作曰)中作瓶。瓶上插一股金刚。半在瓶中也。无畏施菩萨作施无畏手(如瑜伽中释迦印)除恶趣菩萨画作发拳手(谓舒手仰掌。从下向上举之)救意惠菩萨作悲手置心上(谓以水空相捻当心。余皆令申散也。其捻指向心)大慈悲喜菩萨作执花印(空风相捻发瓶花形。余指申散而竖之)悲念菩萨(屈火指向心前。余指皆申散之。智者即道此菩萨之名也)除热恼菩萨作与头主印(舒指仰掌向下流注甘露水。指等谓诸指也)不思议具惠者菩萨作思惟手(与如意轮菩萨手同。亦如前净居天印也)具不思议惠右皆作方坛置莲花上也(谓画此手等也)此皆除盖障眷属。余义如文殊中说之。   (私依文示之。是除盖障都中之别也。别坛准思) 第六地藏坛。 轨云。 北方地藏尊 其座极巧严 身处于焰胎 杂宝庄严地 绮错互相间 四宝为莲花 圣者所安住 金刚不可坏 行境界三昧 及与大名称 无量诸眷属(云云如文) 具缘品云。 次复舍斯位 至于北胜方 行者以一心 忆持布众彩 而造具善忍 地藏摩诃萨 其坐极巧丽 身处于焰胎 杂宝庄严地 绮错互相间 四宝为莲花 圣者所安住 乃与大名称 无量诸菩萨 谓宝掌宝手(私云。疏及诸轨多宝处宝掌) 乃与持地等 宝印手坚意 上首诸圣尊 各与无数众 前后共围绕 义云。次于北方画地藏菩萨于种种间饰杂宝庄严地上。以金银颇胝水精四宝为莲花座。亦令穷极巧丽。其在花座之上。光焰周遍其身如在胎藏。故云处于焰胎也。此圣者亦持宝王心地中性起功德无边宝藏故。其标帜以一切珍奇杂宝绮错庄严也。其余眷属菩萨义亦同之。当于地藏之右置宝处菩萨。地藏之左置宝掌菩萨。次于宝处之右置持地菩萨。宝掌之左置宝印手菩萨。持地之右又置坚固意菩萨。如是上首诸尊。又各于其左右画诸眷属。以自围绕也。 秘密品云。 北方地藏尊 密印次当说 先作庄严座 在因陀罗坛 大莲发光焰 间错备众色 于彼建大幢 大宝在其端 是名为最胜 密印之形像 复当殷勤作 上首诸眷属 无量无数众 彼诸慕达罗 宝作于宝上 三股金刚印 宝掌于宝上 一股金刚印 持地于宝上 二首金刚印 宝印手宝上 五股金刚印 坚意于宝上 羯磨金刚印 一切皆应住 彼漫荼罗中 义云。北方地藏菩萨印(大因陀罗轮也)于金刚轮中作宝庄严地(所谓在中先置座也)地上画莲花。具种种色。花上作幢。幢头安宝。不画形但画幢也。若作此印者极上色者。此是形相也。此说名最上形。是叹也。若作此印于诸印中最为胜上殊妙也。彼中画印殷勤作之也。此菩萨有无量眷属。今略说彼上首者如左。宝作菩萨印三股金刚在于宝珠之上也(但于宝地之上作印也。若画形者亦坐莲。如地藏法也)宝掌菩萨作一股金刚。安此金刚在宝上也。持地菩萨作两头金刚安于宝上是也(于一股中有五股形。如前印也)宝印手菩萨印作五股金刚置宝上(即是五佛金刚也)坚意菩萨作十字金刚(即羯摩金刚也)亦置宝上也。右一切皆彼漫荼罗中安置者。皆于方轮中作宝地。地上置宝宝上有印也。 第七虚空藏坛。 轨云。 西方虚空藏 勤勇被白衣 圆白悦意坛 大白莲花座 持大惠刀印 如是坚利刃 锋锐犹水霜 住清净境界(云云如文) 具缘品云。 次复于龙方 当画虚空藏 勤勇被白衣 持刀生焰光 乃与诸眷属 正觉所生子 各随其次第 列坐正莲上 今说彼眷属 大乘菩萨众 应善图藻缋 谛诚勿迷忘 谓虚空无垢 次名虚空惠 及清净惠等 行惠安惠等 如是诸菩萨 常勤精进者 各如其次第 而画庄严身 义云。次于西方画虚空藏菩萨。被鲜白衣左手持莲花。花上有大刀印。刀印上遍生焰光。及诸眷属皆坐正莲花上。此菩萨持如来等虚空惠。所以持大刀者。利惠之标帜也。被服白衣明白净无垢。是其教门外饰也。譬如虚空无所分别亦无积集。而世间万像依之以生。今此法门亦尔。于毕竟空中出生不思议自在之用无有穷尽。如大集虚空藏经中广明。故名虚空藏也。此中法门眷属。所谓虚空无垢菩萨虚空惠菩萨清净惠菩萨行惠菩萨安住惠菩萨。亦如前次第左右列之。所以皆云等者。明此上首诸尊复各有无边眷属也。其形相皆如图说。 秘密品云。 西方虚空藏 圆白悦意坛 大白莲花坐 置大惠刀印 如是坚利刃 锋锐犹水霜 自种子为种 智者当安布 及画诸眷属 印形如法教 虚空无垢尊 应当以轮印 轮像自围绕 具足在风坛 虚空惠商佉 在风漫荼罗 清净惠白莲 在风漫荼罗 行惠之印相 当以车契宝 上插青莲花 在风漫荼罗 安惠金刚莲 在风漫荼罗 略说佛秘藏 诸尊密印竟 义云。西方虚空藏菩萨即是文殊会中西方部主也。作圆坛极令明净鲜白。坐白莲上手持刀。若不画菩萨形者但画刀。其刀极利如霜(如是谓如是坚利也)又坚固以种子字而围绕之。智者以自种子而种子之。即是安本种子也。亦本围之还以轮围之也。此本即是字也(私云。亦本已下文。检二十本。在下虚空无垢菩萨之次。但是字也作是自也)次列眷属上首菩萨。彼印形如教。谓皆依教如法作也。虚空无垢菩萨(私云。检二十本。上亦本已下十六字在此)印作轮(即四股刀轮也)置风坛中。轮亦自围之也。虚空惠菩萨印于风坛中置商佉(即半月坛也)清净惠菩萨画白莲印在风坛中。行惠菩萨印于风轮中置商佉。商佉中插青莲。住惠菩萨印于风轮中画青莲华。华上置金刚也。   (私依文亦之。虚空藏都中之别坛准思) 已上四菩萨坛持诵不同不出之故。今私示之。 又义释明第二重文殊等四菩萨坛了云。凡于大悲藏坛中。文殊一会凡四菩萨。随以一菩萨为主置于中坛。余者各于第二院案方而列。第三院置八部也。若是大悲中第二院者。假令以观音为部主。其金刚部及佛顶等。并依方位而列为第二院。其第三院置八部。即不须置文殊会菩萨也。若释迦会者即如上说(更问之)此说是定义也(此事更问审也) 私云。苏悉地菩萨坛轨经等并不说之。可思。 右者依法曼院前大僧正正庆算命以东睿山天海藏御本书写为兴隆佛法被入法曼藏。 贞享二(乙丑)年五月十九日         笔者秀圆坊        东曼荼罗抄上 东曼荼罗抄中               第八金刚手坛(安公云。金刚部别坛名金刚手曼荼罗。亦名金刚部曼荼罗。亦名第二曼荼罗) 轨云。 复次秘密主 今说第二坛 正等四方相 金刚印围绕 一切妙金色 内心莲华敷 台现迦罗奢 光色如净月 亦以大空点 周匝自庄严 上表大风印 叆叇犹玄云 鼓动幢幡相 空点为标炽 其上生猛焰 同于劫灾火 而作三角形 三角以围之 光鬘相周普 晨朝日晖色 是中□头摩 朱黰犹劫火 彼上金刚印 流散发焰晖(云云如文) 具缘品云。 复次花台表 大日之左方 能满一切愿 持金刚慧者 □孕遇花色 或复如绿宝 首戴众宝冠 璎珞庄严身 间错互严饰 广多数无量 左执拔折罗 周环起光焰 金刚藏之右 所谓忙莽鸡 亦持坚惠杵 严身以璎珞 彼右次应置 大力金刚针 使者众围绕 微笑周瞻仰 圣者之左方 金刚商朅罗 执持金刚锁 自部诸使俱 其身浅黄色 智杵为标帜 于执金刚下 忿怒降三世 摧伏大障者 号名月黡尊 三目四牙现 夏时雨云色 阿吒吒笑声 金刚宝璎珞 摄护众生故 无量众围绕 乃至百千手 操持众器械 如是忿怒等 皆住莲华中 义云。次于大日如来左方安置金刚部主。所谓执金刚。能满一切愿者。其色如□胤遇花。是淡黄色也。或如绿宝。是绿靺羯宝。犹如虚空显色也。以净法界色与金刚智体和合。是故其身黄白。如是智身犹若虚空不可破坏。一切无能降伏之者。故用虚空显色以为标帜。此意言。若法乃至少分犹如极微是可得者。则是无常变易诸行所随。是故毕竟空智于坚固性中最为第一。所持密印即是五股金刚也。如来智皆兼权实二用。而以金刚惠手执持其中。故云右执拔折罗。此印当以光鬘普遍围绕故。云周环起光焰也。首戴三峰宝冠。形若山字。峰间如仰偃初月之形。以种种微妙杂宝一切璎珞庄严其体。此意言。般若波罗蜜多至果地心中转名一切种智。故云首戴众宝冠。以此妙惠广历一切诸法自在旋转。出生无量法界庄严。故云间错互严饰广多数无量也。次于金刚部主之右置忙莽鸡。所谓金刚部母。亦持金刚智杵。以诸璎珞严身。此是出生金刚智力王三昧。所谓金刚三昧也。次于部母之右置大力金刚针。素支译云金刚针。持一股拔折罗以为标帜。此拔折罗是一相一缘坚利之惠。用此贯彻诸法无所不通。故名金刚针也。其下有二使者。皆女人形。□跪微笑而瞻仰之。其状形卑而充满浅黄色。以金刚为慓。是彼摧坏重障三昧也。次于执金刚之左置金刚商朅罗。译云金刚锁也。其印执持连锁。两头皆作拔折罗形。锁下亦有二女使者。与金刚针使者无异。以此智印摄持一切刚强难化众生。使不退于无上菩提。故以为名也。次于执金刚下置忿怒持明降伏三世大作障者。号月黡尊。面有三目。四牙出现。如夏水雨时云色。作大笑之形。以金刚宝为璎珞。此是持金刚者。以无量门大势威猛摄护众生三昧也。以无量眷属而自围绕。皆悉卑而充满。作忿怒形。乃至一身具百千手操持种种器械。竖立森然。若不可尽画者。要作一二使者。乃至五六皆应住莲花上。意明此莲花心中法尔成就一切勇健大精进力。不从余处来也。已建立金刚萨埵诸眷属竟。 秘密品云。 复次秘密主 今说第二坛 正等四方相 金刚印围绕 一切妙金色 内心莲华敷 台现迦罗奢 光色如净月 亦以大空点 周匝自庄严 上表大风印 叆叇犹玄云 鼓动幢幡相 空点为标帜 其上生猛焰 同于劫灾火 而作三角形 三角以围之 光鬘相周普 晨朝日晖色 是中□头摩 朱黰犹劫火 彼上金刚印 流散发焰晖 持以□字声 胜妙种子字 先佛说是汝 勤勇漫荼罗 部母商憩罗 及金刚部主 金刚钩素支 大德持明王 一切皆于此 大漫荼罗中 印坛诸佛子 形色各如次 随类而相应 诸业善成就 义云。次作第二漫荼罗者。谓从莲花部数之莲华为初。即金刚为第二部也。我正宣说之。谓善说也。非前非后。依次而说也。其曼荼罗四方作。普以金刚围之以三股者作界缘相接围之。围中黄色中安莲花。花上有瓶。瓶白如月色。或用金刚围之。或用余物围之(谓随彼尊之印展转为中心。亦以其印围之)彼瓶上有大风。谓半月形也。此中如黑云状(如雨时云叆叇垂黑也)其下状有幡形。如大风吹形势流动。彼半月中如大猛火焰作三角形。其三角亦以金刚围之。三角中赤如日初出色。其中置莲。莲极赤如灾劫大火焰色(谓殷深赤。或可赤黑)莲上画金刚(谓或画本尊形。或画五股印或字也)其金刚流出种种焰光。若画形者。心上安种子字。谓吽(引)字也。若画印者。印上置字也。想吽字诵而加持之也。此是汝漫荼罗者。佛亲对金刚手说之。故告云是汝漫荼罗也。古昔诸佛皆说。我今亦如是说也。诸明王各依本坐类形色者。谓金刚母及金刚针锁之类众多金刚眷属。各依本尊形色差别。或画形或作印。或置种子字也各依其法次第相应。谓成就妙悉地故。案此中金刚手为中台。诸部类为第二院也。皆皆说中台也。转作无量坛也。先说者安右(私云。道字或本作说)后言者安左(私云。道字或本作言)随所开门以辨左右也。 第九不动等坛(安公云。二明王别坛名如来使者曼荼罗。亦名持金刚众曼荼罗) 轨云。 次往西方画 无量持金刚 种种金刚印 形色各差别   (私云。六尊置三重右决。金刚部别坛中台有二文。如前。第二重有二文。准大悲坛文。二依当部文。月黡等亦准之) 普放圆净光 为诸众生故 中置般若尊 不动曼荼罗 风轮与火俱 依涅哩底方 大日如来下 不动如来使(云云如文) 具缘品云。 次往西方画 无量持金刚 种种金刚印 形色各差别 普放圆满光 为诸众生故 真言主之下 依涅哩底方 不动如来使 持惠刀□索 顶发垂右肩 一目而谛观 威怒身猛焰 安住在盘石 面门水波相 充满童子形 如是具惠者 次应往风方 复画忿怒尊 所谓胜三世 威猛焰围绕 宝冠持金刚 不顾自身命 专请而受教 义云。次往西方画如来持明使者及诸执金刚众。有种种形色性类种种密印标帜。皆于图中出之。是一一尊大惠光明悉皆遍法界。所现身口意密亦遍法界。故云普放圆满光为诸众生故也。于此下位依涅哩底方画不动明王如来使者。作童子形。右持大惠刀印。左持□索。顶有莎髻。屈发垂在左肩细闭左目。以下齿啮右边上唇。其左边下唇稍翻外出。额有皱文。犹如水波状。坐于石上。其身卑而充满肥盛。作奋怒势极忿之形。是其密印标帜相也。此尊于大日花台久已成佛。以三昧耶本誓愿故。示现初发大心诸相不备之形。为如来僮仆给使执作诸务。所以持利刀以□索者。承如来忿怒之命。尽欲杀害一切众生也。□索是菩提心中四摄方便。以此执系不降伏者。以利惠刀断其业寿无穷之命。令得大空生也。若业寿种除则戏论语风亦皆息灭。是故缄闭其口。以一目视之意。明如来以等目所观一切众生无可宥者故。此尊凡有所为事业。唯为此一事因缘也。镇其重障盘石使不复动。成净菩提心妙高山王。故云安住在盘石也。复次于下方西北隅际作降三世忿怒持明王尊。首戴宝冠持五股金刚印。瞻仰毗卢遮那。如请受教□之状。偈云不顾自身命者。谓应图作至极忿怒奋迅不顾命之容。谓欲摄召法界众生皆使顺从法王威命。此亦是成辨诸事真言也。为此五如来智大自在力之所涤除摧灭者。皆悉至于果地庄严。非唯无所障碍偏证但空而已。是故持五股印首戴宝冠。而在风轮之中。即法华经诸有所作皆为开佛知见使得清净之意也。已安立第一漫荼罗上首诸尊竟。 秘密品云。 复次我所说 金刚自在者 谓虚空无垢 金刚轮及牙 妙住与名称 大忿及迅利 寂然大金刚 并及青金刚 莲花及广眼 妙金刚金刚 及住无戏论 无量虚空步 是等曼荼罗 所说白黄赤 乃至黑色等 印形及所余 三戟一股印 二首皆五峰 或执金刚鬘 随色类区别 一切作种子 大福德当知 不动曼荼罗 风轮与火俱 依涅哩底方 大日如来下 及种子围绕 微妙大惠刀 或复□索印 具惠者安布 降三世殊异 谓在风轮中 绕以金刚印 而住于三处 义云。复次我前说众多金刚之别名也。自在谓于金刚得自在也。复次此说我金刚执自在者。如前大悲藏大会中毗卢遮那之下。不动降三世之中间。画诸金刚者。皆未列名。今方列之。故云复次也。谓虚空无垢金刚·金刚轮·金刚牙·苏喇多金刚(妙住也。谓共住安隐也)名称金刚大分(谓大者之分。即是大心众生之体分也)金刚利(谓极迅锐之称)此坛总以印为之。寂然金刚(寂静义。如涅槃义也)大金刚(名也)青金刚·莲华金刚·广眼金刚·执妙金刚·金刚金刚(真以金刚单为名)住无戏论金刚·虚空无边游步金刚(以上列名也。各在一处在大坛中安之)如是等坛方圆等依前。顺其色形亦准此也。依名作次也。周而复始也。白黄赤黑等。随文次第。最在前者白。次黄。次赤。次黑。次者又白。如是次第也。及余谓所不说者。准此例解也。随其本类形色而作之也。此金刚有十佛刹尘数。前列众与此中互有出没。或此有彼中无。可知。又此等金刚所持之印。或三股或一股(即针也。此准前次第。初作三股。周而复始也)或两头。此两头即五股也。此印用周匝作四镰状。如四金刚。其中有一状。如五股而不开也。或鬘者或持金刚鬘也。此等金刚各以其本名为真言。即此名中最上字为种子也。吽随别字及通用。各于心上置之也。其手印通用上五股金刚印也。不动尊漫荼罗风火俱者。风谓半月。火谓三角。谓于半月坛中画三角。三角中作不动尊也。在涅哩底方者。故毗卢遮那之西南方作也。其心上当置种子字。其三角当以刀围之。若不画尊形。但画刀或索亦得也。或三世胜异者。异谓在于风方。以此为殊。余同不动也。三处以金刚围之也。在半月中以本金刚围之(谓所执印在半月中)三处者。谓或作形或印或字也。然此不动尊漫荼罗若别作者。不动在中。毗卢在中院东方。余金刚眷属周匝围绕也。   (二明王别坛中台有二文。一依当文可安九尊。二准诸坛例可安一尊第二院有二文。一准大悲坛释以三部为第二院。二依当文以西方持金刚众为第二院) 第十四大护二守护别坛(具缘秘密两品不说。今轨亦不别说) 今轨结大界后云。四方四大护(云云如文)经字轮品说第一重曼荼罗了。次说四大护。大途同之。但南方种子。轨云唅欠。经云吃(二合)字。又经轨不云西方持物。疏云刀。具如下引。又具缘品疏阿阇梨所传图中有之。悉地出现品释第一重门。门有二守护。不可越及相向。又秘密品释云。讷达罗洒常守护曼荼罗内门住于右边。阿毗目佉与讷达罗洒相对。常在门之左边。具缘品图中置第一重西门。摄轨广轨玄法轨等。皆置第三重西门。 又玄法等轨并图。文殊会中有对面护对护。东初门有二守门。同异可寻。 第十一释迦别坛(净居坛具缘品文不能别条故加此坛也) 轨云。 持真言行者 次往第二院 东方初门中 释迦师子坛 谓大因陀罗 妙善真金色   (此云□形。是今所用渴伽此云□。或云大刀) 四方相均等 如前金刚印 上现波头摩 周匝皆黄晖 金刚印围绕 紫金光聚身(云云如文) 又云。次于东北方布列净居众(云云)安公云。今仪轨中列三十八种。释迦(一)虚空藏(二)观自在(三)无能胜(四)妃(五)如来宝(六)毫相(七)大转轮(八)光聚(九)无边音声(十)如来悲(十一)愍(十二)慈(十三)白伞盖(十四)胜佛顶(十五)最胜(十六)高佛顶(十七)摧碎(十八)如来舌十九语(二十)笑(二十一)砾乞底(二十二)栴檀香辟支(二十三)多摩罗香(二十四)目连(二十五)须菩提(二十六)迦叶(二十七)舍利佛(二十八)如来喜(二十九)舍(三十)牙(三十一)轮辐辟支佛(三十二)宝辐(三十三)□絺罗(三十四)阿难(三十五)迦旃(三十六)忧波离(三十七)智供养(三十八) 私云。检图有智□稀罗·供养云海二位。若依彼说开智·供养可为二欤。 具缘品云。 已说初界域 诸尊方位等 持真言行人 次往第二院 东方初门中 画释迦牟尼 围绕紫金色 具三十二相 被服袈裟衣 坐白莲花台 为令教流布 住彼而说法 次于世尊右 显示遍知眼 熙怡相微笑 遍体圆净光 喜见无比身 是名能寂母 复于彼尊右 图写毫相明 住□头摩花 圆照商佉色 执持如意宝 满足众希愿 晖光大精进 救世释师子 圣尊之左方 如来之五顶 最初名白伞 胜顶最胜顶 众德火光聚 及与舍除顶 是名五大顶 大我之释种 应当依是处 精心造众相 次于其北方 布列净居众 自在与普华 光鬘及意生 名称远闻等 各如其次第 于毫相之右 复画三佛顶 初名广大顶 次名极广大 及无边音声 皆应善安立 五种如来顶 白黄真金色 复次三佛顶 白黄赤兼备 其光普深广 众璎珞庄严 所发弘誓力 一切愿皆满 义云。次往第二院画释迦牟尼。阿阇梨言。此中第二是隐密语耳。若从中向外。当以释迦牟尼眷属为第三院。今则以毗卢遮那法门眷属为第一。释迦牟尼生身眷属为第二。诸菩萨在悲智之间上求下化。故为第三。所以如此互文者。此是如来密藏。为防诸慢法人不从师受者。变乱经文。故须口传相付也(私云。转字轮品释异此。至下当知)于东方初门中。先置释迦牟尼。身真金色。并具光晖三十二相。所被袈裟作乾陀色。坐白莲花。作说法之状。谓以左手执袈裟角。如今之阿育王像。右手竖指。立空水轮相持。是其标帜也。此白莲花。即是中胎净法界藏世尊。为令此教广流布故。以此生身标帜而演说之。然与本法界身无二无别。故云住彼而说法也。次于世尊北边安置佛眼。亦是释迦牟尼佛母。此方释为能寂母也。当作世间乐见端严无比之身。皆身皆有圆光。喜悦微笑。此是如来出生随类形三昧。此三昧以大慈悲普眼为体。观察应度众生而导利之。慈眼之光无所不遍。故云遍体圆净光也。次于佛母之北画如来白豪相印。住莲花中。作商佉色。身在圆光。手执莲花。如半敷之状。内有如意宝珠。此是如来无边福业之所集成。如观佛三昧等经广说。能满足一切众生愿也。次于释师子之南。置如来五顶。第一白伞佛顶。第二誓耶。译为最胜佛顶。第三微誓耶。此用多声呼也。译为最胜佛顶。第四谛殊啰施。译云火聚佛顶。经云众德者。正译当云大分。是具大威德义也。第五微吉罗拏。译云舍除佛顶。是弃舍一切烦恼义。亦是摧碎义也。此是释迦如来五智之顶。于一切功德中。犹如轮王具大威势力。其形皆作转轮圣王形。谓顶有肉髻形。其上复有发髻。即是重髻也。余相貌皆如菩萨。令极端严欢喜。所持密印如图也。次于东方。最近北边布列五净居众。第一自在天子。第二普花天子。第三光鬘天子。第四意生天子。第五名称远闻天子。当次第列之(安公云。东北为始。第五自近豪相。私云。疏图东北为终)其印相具如图。阿阇梨言。此是五那含天子耳。过此已上有菩萨受佛职位处。亦名净居天。多是一生补处菩萨。是第二院所摄。非此中所明也。此天次南豪相之右。复画三佛顶。第一名广大佛顶。第二名极广大佛顶。第三名无边音声佛顶。其形相皆同五顶。是如来三部众德之顶也。其五种如来顶具有五种色。所谓真金色·郁金色·浅黄色·极白色·浅白色。是中真金郁金二色相似。然真金光净。郁金色稍重也。三佛顶则有三色。谓白色·黄色·赤色。此是兼具。寂灾·增益·降伏色也。此八佛顶皆周身有光。光极广厚。以诸璎珞严身。由如来本誓愿力故。悉能满足一切愿也。 秘密品云。 复次应谛听 释迦师子坛 谓大因陀罗 妙善真金色 四方相均等 如前金刚印 上现波头摩 周遍皆黄晖 大□具光焰 金刚印围绕 袈裟锡杖等 置之如次第 五种如来顶 谛听今当说 白伞以伞印 具惠者胜顶 围以大惠刀 普遍皆流光 最胜顶轮印 除障顶钩印 大士顶髻相 是名火聚印 广生拔折罗 发生以莲华 无量声商佉 观察知像类 毫相摩尼珠 佛眼次当听 顶髻遍黄色 围以拔折罗 无能胜妃印 以手持莲华 无能胜大口 而在黑莲上 净境界之行 所谓净居天 置彼诸印相 佛子应谛听 所诸思惟手 善手及笑手 花手虚空手 画之如法则 地神迦罗奢 圆白金刚围 义云。次作释师子漫荼罗(即释迦也。谛听佛子也)当作金刚四方令普(此金刚是如上所说。五轮中金刚轮方坛也。普者正四方之称也)其坛黄色。极令鲜好。于中画金刚杵(三股)杵上安莲花。莲花黄色。花上置□。□边通有焰光。若作佛形者。当画释迦佛。持□又以金刚围之。右边置袈娑(即僧伽梨)左边置锡杖也。次五佛顶。其白伞盖佛顶以伞为印(画之置座。座上置印。且依本部。如佛部一切方也。或依事。谓息灾圆等)胜佛顶以刀围。普光皆流出。犹如烧铁焰(谓赤焰光也)最胜佛顶以轮为印。除障佛顶以钩为印(摧碎佛顶)火聚佛顶画佛髻形(大士者号会金刚)会通大佛顶以金刚为印。阿毗揭多佛顶(发生佛顶也。是最胜尊一切超尊。以莲为印)无量音佛顶以珂贝(谓商佉也)色类应观(谓如前说观色类。谓白黄赤等色也)佛豪相用如意珠为印。此名印漫荼罗。此印法等灌顶成就物等用也。其息灾等则随形色转变。作此所用也。成就皆以本尊在中。佛眼当作佛髻形。两边置眼。其佛顶黄色。以金刚围之。无能胜明妃持莲花印(谓空风指捻花。余指申之捻花。指向心前持)若诸尊有印者。依文置之。若无文取本部主印置之。准种子字中也。无能胜王作口印。在黑莲之上。谓画作忿怒口。其口双牙上出者是也。此等诸佛位。若以释迦为中。则佛顶等列居。次院若随一一本尊中取一为漫荼罗主。即移释迦在外。余皆可例解耳。次说净居天印。经云。净境界行者。谓以禅定为味。以净为行耳。其印今次列之。思惟手(谓稍屈地水指向掌。余三指散舒。如三奇杖。稍侧头屈手向里。以头指指头)善手妙好义也。谓手施无畏皆用左手。右亦得也。笑手(谓回思惟手当心前。令三奇向上)花手(以风空捻花。而申三指。其三指或仰掌舒之。或竖舒皆得)虚空手(谓侧右手散指而在空中)此等天或作笑。或作思惟。或与愿等皆得(彼画法则谓依此法画之)次地神印。作宝瓶。圆白之中。其瓶插诸宝谷花□等严之。以金刚围之(私云。此中置地神。其意难详。具如下引具缘品) 安公云。从此上皆佛地德故。用开莲花座。二乘用芰荷或青莲花。唯五净居梵王四禅用赤莲花。义准菩萨以下亦令半敷。勿令极开。 净居坛 经疏如前。安公云。具缘品释云。东方最近北边布列自在等五净居众。又下云。近净居置大梵。所余四禅诸天皆列其左。无热等五净居列布其右(云云)若依此义。五那含天可与梵王四禅为一别坛。都坛亦安梵王之北。私详道理。此五净居是阿那含二乘所摄故。与一切声闻缘觉可为释迦眷属。故具缘品画五顶了。次画五净。后画三顶。此品释尊次列五净。若依此义。五净居天可与释迦为一别坛。都坛可安三佛顶右梵王四禅之南。别坛可安佛后(云云)今谓。此义可然。又具缘疏初文云。此天次南毫相之右画三佛顶(云云)若依此文。净居南不可安梵王四禅。具缘品疏上下似异。更思(思惟手印。自余准知) 第十二诸天别坛(自下经文不能别条故。先皆牒轨诸天文) 轨云。 行者于东隅 而作火仙像 住于炽焰中 三点灰为标 身色皆深赤 心置三角印 惠珠定操瓶(私云。诸云澡瓶) 掌印定持杖(云云如文) 安公云。今仪轨中列三十八天。火天(一)妃(二)后(三)婆薮仙(四)仙妃(五)阿诣罗(六)瞿昙(七)阿底哩与(八)毗哩瞿(九)自在女(十)毗纽(十一私云。图加女言)夜摩女(十二)贤(十三)摩羯(十四)二鱼(十五私云。上三是十二宫之三也)罗□(十六。私云。有云罗□星)阿伽罗(十七私云。有云大星)大主(十八私云。有木曜)阿悉多(十九)摩伽(二十)七曜众(二十一)间错(二十二)自记(二十三)质怛啰(二十四)果得(二十五)尾舍佉(二十六。私云。有云。南方有七宿。一摩伽·二果德·三间错·四阿悉多·五质多罗·六自记·七微舍佉。如次星·翼·张·轸·角·亢·氏也更详)药叉持明众(二十七)增长天(二十八)难陀龙(二十九)乌波大龙(三十)二阿修罗王(三十一)黑暗天(三十二)焰摩王(三十三)七母(三十四)黑夜(三十五)死后(三十六。私云。后字诸轨作后)妃(三十七)奉教(三十八)鬼众女(三十九)鬼众(四十)拏吉尼(四十一)成就大仙众(四十二)摩尼阿修罗(四十三)阿修罗众(四十四)金翅王(四十五)女(四十六)鸠般荼(四十七)女(四十八) 又轨云。泥哩底方主号名大罗刹(云云)又云。西门内左右。忿怒无能胜。阿毗目佉对。难徒拔难徒。及以诸地神。龙王□噜拏。天形女人状。龙光龟为座(云云。如文)安公云。今轨列四十三天。忿怒无能胜(一)阿毗目佉对(二)难徒(三)拔难陀(四)诸地神(五)□噜拏(六私云。文具云龙王□鲁拏。又检图。门南有水天。门北毗楼博叉次。或图有龙王水天二人。或有水天火天妃。可决)执曜众(七)尊辰(八私云。图上尊辰为二)香(九)对生(十)大光(十一)寂(十二。私云。有云。一七曜众。二尊。三辰。四香。五对生。六大光。七寂。如次房·心·尾·箕·斗·牛·女。是西方七宿也。更详)蝎(十三)弓(十四)秤宫(十五。私云。上三是十二宫之三也)月曜(十六私云。或本云日曜可决)女天(十七)男天(十八)摩弩赦(十九私云。或图有赦字。或图有赦^5□字。多用赦字)遮文(二十一)鸠摩利(二十一)释(二十二)梵(二十三)二天女(二十四私云。检图有释女梵女。故云释梵二天女欤。可决)自在(二十五)乌摩妃(二十六)广目天王(二十七)龙众(二十八)龙王·妃·眷属(二十九私云。图上水天妃·眷属以为一位。或图有龙妃·龙眷·水天·水眷四位)那罗(三十)毗纽·妃(三十一)辨才(三十二)焰摩罗(三十三私云。青三卷俱云辨才。塞建曩。广轨塞建翻童子。图云俱摩罗天。但又今轨下说印中。有塞建曩。安公持诵不同。塞楗那是鸠摩罗天云云。若尔今轨焰字误欤)月妃(三十四)战捺罗(三十五)鼓天(三十六)歌天女(三十七)歌天(三十八)乐天众(三十九)风天并眷属(四十。私云。可为二也)天使(四十一)并妃等(四十二)塞建曩(四十三。私云。今塞建为最后。可决。检轨。初总列中无塞建曩。以并妃等为最后句。下院印中有之) 又轨云。 北方门内置 难陀乌波龙 俱妃罗并女 次西舍乞罗(二合云云如文) 安公天。今仪轨中列四十六天。难陀(一)乌波龙(二)俱妃罗(三)并女(四)舍乞罗(二合五)释众诸眷属(六)明女(七)歌乐天(八私云。图上有歌乐二天位)摩□罗乐天(九)摩□罗伽罗(十。私云。已上二天或图有摩□罗伽及摩□乐天二位。或有摩□罗伽·音乐众·摩□罗伽众三位)成就持明仙(十一)持鬘(十二)并天众(十三)他化(十四)兜率天(十五)光音(十六)大光音(十七)毗沙门(十八)吉祥功德天(十九)八大药叉众(二十。二十一。二。三。四。五。六。七)持明仙(二十八)仙女(二十九)百药(三十)爱才等(三十一)贤(三十二)钩(三十三)(私云。检图贤钩是一位也)本方(三十四)曜(三十五。私云。检图本方曜是一位也)阿湿毗□(三十六)多罗(三十七)满者(三十八。私云。有云爱财·二百药·三贤钩·四多罗·五执曜众·六阿湿毗尼·七满者。如次虚·危·室·壁·奎·娄·胃也。更详)百(三十九)十二属天女(四十)螃蟹(四十一)师子众(四十二。私云。十二宫可详)大战鬼(四十三)大白(四十四。私云。有云仙人)毗那夜迦等(四十五)摩诃迦罗(四十六) 又轨云。 东门帝释天 安住妙高山 宝冠被璎珞 手持独股杵 天众自围烧 左置日天众 八马车辂中 二妃在左右 逝耶毗逝耶 摩利支在前 识处空处天(云云如文) 安公云。今仪轨中列四十三天。帝释(一)逝耶毗逝耶(二。私云。图为二位。或图只云微周耶。又别有曰天后)摩利支(三)识处天(四)空处天(五)无处有处天(六)非想天(七)坚牢神(八)后(九)器手天(十)后(十一)常醉天(十二)喜面天(十三)左右二守门(十四。五)二守门女(十六。七)持国天(十八)大梵天(二十。私云。可云十九。以下准之)四禅(二十一。二。三。四)五净居(二十五。六。七。八。九)木者(三十)作者(三十一)鸟头(三十二)米湿(三十三。私云。轨或本云鸟头并米湿。诸轨多云眼米湿。图有眼财米湿二人。故知诸轨眼字误欤。可作眼欤)增益(三十四)不染(三十五私云。有云。一作者。二木者。三鸟头。四米湿。五眼财。六增益。七不染。如次昴·毕·觜·参·井·鬼·柳也。更详)羊(三十六)牛密(三十七)妇天(三十八。私云。图云夫妇。或图云夫女。然羊·牛·妇天是十二宫中之三也。但妇天者十二宫中云男女宫。有人作图双画男女。今谓若尔天字恐夫字欤)彗星(三十九)流星(三十九)霹雳(四十一)日天子(四十二)眷属(四十三) 具缘品云。 行者于东隅 而作火仙像 住于炽焰中 三点灰为标 身色皆深赤 心置三角印 而在圆焰中 持珠及澡瓶 左方阎摩王 手秉檀拏印 水牛以为座 震电玄云色 七母并黑夜 死后等围绕 涅哩底鬼王 执刀恐怖形 □噜拏龙王 □索以为印 初方释天王 安住妙高山 宝冠被璎珞 持跋折罗印 及余诸眷属 惠者善分布 左置日天众 在于舆辂中 胜无胜妃等 翼从而持卫 大梵在其右 四面持发冠 唵字相为印 执莲在鹅上 西方诸地神 辨才及毗纽 塞建那风神 商羯罗月天 是等依龙方 画之勿遗谬 持真言行者 以不迷惑心 佛子次应作 持明大忿怒 右号无能胜 左无能胜妃 持地神奉瓶 虔敬而长跪 (私云。此一行半应在前释迦坛中) 及二大龙王 难陀跋难陀 对处厢曲中 通门之大护 所余释种尊 真言与印坛 所说一切法 师应具开示 义云。东南隅布列诸火天众。住大焰中。额及两臂各有三灰烬。即婆罗门用三指取灰。自涂身像也。一切深赤色。当心有三角印。在焰火圆中。左手持数珠。右手持澡瓶。此是普门之一身。为引摄火祠韦陀梵志。方便开示佛围陀法故。示此大惠火坛净修梵行之标帜也。次于左方在大日之南作焰摩法王。手执坛拏印。犹如棒形。上有人首。作极忿怒之状。以水牛为座。身作黑玄色。阿阇梨言。少时当因重病困绝神识。往诣冥司□此法王。与后同共语言。貌甚慈忍。然此檀拏印。以忿怒形检初生来所犯。口出大光。至为严切。及验出家以后功业。便尔寂然。不复有言。焰摩王及后寻即降阶。善言称叹殷勤致敬。求受归戒。因放却还。比至苏后。两臂绳所系持处。犹有疮痕。旬月方愈也。焰摩之西作焰摩后及死后。亦是焰摩后也。东边作黑夜神及七摩坦里。译云七母。皆女鬼也。其形悉皆黑色。次于西南隅画涅哩底鬼王。执刀作可怖畏形。是护方罗刹王。□噜拏是西言护方龙王。持□索为印也。于东方五顶之南。当画因陀罗释天之主。坐须弥山。天众围绕。首戴宝冠。身被种种璎珞。持伐折罗。及余诸眷属。谓舍脂夫人及六欲天等。具如图中所尔也。释天眷属之南置日天众。在八马车辂中。并二妃在其左右。所谓誓耶微逝耶。译云胜无胜也。日天眷属布诸执曜。盎□罗伽在西。输伽罗在东。勃陀在南。勿落贺萨□底在北。设□设遮在东南罗□在西南。剑波在西北。计都在东北。又于南纬之南置涅伽多。谓天狗也。又于北纬之北置嗢迦跛多。谓流火也。释天眷属之北近净居天置大梵王。戴发髻冠坐七鹅车中。四面四手。一手持莲花。一手持数珠。已上是右手。一手执军持。一手作唵字印。此是左手也。印当稍屈头指直申余指。侧手案之。像语(或本云而语。二十本云而作语状)是名净行者吉祥印。所余四禅诸天皆列其左。无热等五净居天列在其右。毗尼所谓观净居天被服仪式。制齐整者着三衣内衣戒(或本作式)是也。次西方近门置地神众。次北置萨啰萨伐底。译云妙音乐天。或云辨才天。次北并置其妃。又次置微瑟纽。旧译谓之毗纽。此是那罗延天也。并置商羯罗天。此是摩醯首啰。于一世界中有大势力。非三千世界主也。经中下文更有噜捺罗。即是商羯罗忿怒身。从事立名。又置塞健那天。即是童子天。皆于其侧置妃。阿阇梨言。此是天众。当于释梵王左右序列之耳。 安公云。妙音微纽是帝释乐天力士妙音乾闼婆类也。商羯罗因明论说。劫初梵王以苦行形下化人间。名骨锁天。即商羯罗是初禅主。噜捺罗即商羯罗忿怒身。塞建那是鸠摩罗天。此云童子。是初禅梵王变化也(云云)可检·最西北隅置护方风天眷属。西门之南与日天相对。应置月天。乘白鹅车辂。于其左右置二十七宿十二宫神等。以为眷属。次于北门当置毗沙门天王。于其左右置夜叉八大将。一名摩尼跋陀罗。译曰宝贤。二名布噜那跋陀罗。译曰满贤。三名半只迦。旧曰散支。四名娑多祁哩。五名醯^8□□多。即是住雪山者。六名毗洒迦。七名阿吒□迦。八名半遮罗。及诃栗底母吉祥天女。旧译云功德天女。经文阙之。阿阇梨言。此天女随毗沙门在北方。若本位亦可置在西方也。凡此等诸大天神。皆是众所知识。世间众生各随性欲因缘宗奉供养。毗卢遮那为欲普门摄众生故。遍一切处示同彼身。即以世间共识之标帜。为出世间秘密之标帜。犹如帝释之像。安住妙高山王。如来因陀罗三昧。亦复不移此处开出净菩提心妙高山王。自余法门例皆如是。不可详说。但行者随彼一一乘中功行成就。自当开解耳。又释迦牟尼座下。应作忿怒持明。右边号无能胜。左边号无能胜明妃。并白色持刀印。观佛而座。其间所云地神者。即前所说西门中地神。当捧持宝瓶虔恭长跪。其瓶中置种种水陆诸花。余如图说(私云。又释迦下应在前释迦坛)并于通门第二重厢曲之中置二龙王。右曰难陀。左曰跋难陀。首上皆有七龙头。右手持刀。左手持□索。乘云而住。此皆漫荼罗中所要。故云真言行者当以不迷惑心依次作之也。经云所余释种尊真言与印坛。所说一切法师。应具开示者。如释迦部中佛□锡杖印等。其类甚多。经不具出。但随此方空缺处。采择余经所说。遂使安置之。设令缺之亦无过咎。但经中所出上首诸尊等。必应一一如法画之。不得遗谬。其莲花部金刚部等诸方。亦例此可知也。 秘密品云。 请召火天印 当以大仙手 迦摄骄答摩 末建拏竭伽 婆私倪刺婆 各如其次第 应画韦陀手 而居火坛内 阎摩但荼印 常处风轮中 没栗底铃印 黑夜计都印 涝达罗输罗 大梵妃连华 俱摩利铄底 毗瑟女轮印 当知焰摩后 以没揭罗印 娇吠离耶后 用劫跛罗印 如是等皆在 风漫荼罗中 乌鹫及婆栖 野干等围绕 若欲成悉地 依法以图之 涅哩底大刀 毗纽胜妙轮 鸠摩罗烁底 难徒跋难陀 密云与电俱 皆具清潭色 夹补门厢卫 在释师子坛 商羯罗三戟 妃作□胝印 月天迦罗奢 净白莲花敷 日天金刚轮 表以舆辂像 社耶毗社耶 当知大力者 俱以大弓印 在因陀罗轮 风方风幢印 妙音乐器印 缚噜拏□索 而在圆坛中 汝大我应知 种子字环绕 如是等标志 如次漫荼罗 释师子眷属 今已略宣说 义云。次请召火天印。当侧申右手。其风指第三节稍屈。又屈空指上节向掌中。若先直而屈。是请召也。若先屈而还展。是发遣也。以诸大仙而围绕之。谓迦叶瞿昙仙等。皆次第画之。并在火院之中。火院即是三角坛。其中色赤。名赤院也。其印如前五通仙人说。四围陀印是也。此是梵行者秘记。若诵围陀者。见此手印。即知是何论何部等也。瞿昙仙(虚空中行欲。有二种渧汗下地。地生甘蔗。日炙生二子。为释王者是也)末建拏(坐禅。蚁作封。遍身恐伤蚁。复入定者是也)竭伽仙(山名。约处得名也)缚私仙(即旧云婆薮仙人者是也)^5□竭啰私(是身汗液义也。此仙不从胎生从汗液而生故得名也) 南方阎摩王当作风坛。坛中画但荼印(若印等。此坛一角向身。一角向外也。或随隐便安置。私云。若印等三字难详)王右边画死后。以铃为印。若画身持之。左边画黑暗此幢也。后以幢为印(梵云计都。亦旗也)大自在忿怒作输啰印。此输罗也。大自在子之后作铄底印。此铄底也。大梵天明妃作莲印。谓未开莲也。那罗延那。七母等同用。作轮印。没^8□啰印(此是也)俱吠离也作顶骨(在毗沙门方也)(此颅骨也)以笑手状持之(谓屈水地指于掌中。散舒余三指。如笑手状以持顶骨如持□状)七母等眷属。谓鸟鹫狐及婆栖鸟(似□□。小黄土色。觜亦黄。是鹯类也。此鸟有秘身法)此等并在风轮中围绕七母(凡阎摩王部类。皆在风轮中也)若持花得。此鸟等亦持七母真言也。此等各别自有持诵法。今入此漫荼罗会故耳(皆悉以为庄严)泥哩底方作大刀印。那罗延天作轮印(加上)俱摩啰作铄底印(大自在之子)难陀龙兄弟作云印(云中有电。复有水形。俱在坛门边也)商羯罗王作三戟叉印。商羯罗后作。□致印。月天作白瓶。并有莲印。日天作车辂印。在金轮中(即是正方坛也)社耶毗社耶作弓印(亦在金方轮中也。弓傍须有箭也)风天作风幢印。妙音天作。□噜拏龙作琵琶印。□索印(如前)作圆漫荼罗。取本种子字围之(谓字当心以印围之)大我即告执金刚也。右此等略标印记。若广作者。具如法中。谓彼各自在真言别行法也。以上释迦部类了。 火天别坛(自下诸天坛安公作图也) 以下八方天十二天。一一皆有别坛之文。唯无三重之文。义准中台第一第二重例。若有所乐。或各随作五种坛法。一一须作三重之坛。以十二天及眷属为中台。以各别同类眷属为次院。互以十一天部为第三院。当坛天族本坐之处。准置地印供养。 涅哩底王别坛(经及义释不出坛形。今且依图作三角坛云云) 第十三总坛 轨文如前别别引了。 具缘品云。 尔时薄伽梵 告持金刚惠 常当于此夜 而作曼荼罗 传佉阿阇梨 如是应次取 五色修多罗 稽首一切佛 大毗卢遮那 亲自作加持 东方以为首 对持修多罗 至齐而在空 渐次右旋转 如是南及西 终竟于北方 第二安立界 亦从初方起 忆念请如来 所行如上说 右方及后方 复周于胜方 阿阇梨次回 依于涅哩底 学学对持者 渐次以南行 从此右旋绕 转依于风方 师位移本处 而居于火方 持真言行者 复修如是法 弟子在西南 师居伊舍尼 学者复旋绕 转依于火方 师位移本处 而住于风方 如是真言者 普作四方相 渐次入其中 三位以分之 已表三分位 地相普周遍 复于一一分 差别以为三 是中最初分 作业所行道 其余中后分 圣天之住处 方等有四门 应知其分剂 诚心以殷重 运布诸圣尊 如是造众相 均调善分别 义四云。尔时世尊告持金刚惠者言。常当于此夜而作曼荼罗。谓于此第七夜中使法事都毕也。是中从日没后至明日明相出以来。总名为夜。初入夜分。即当图画诸位安置诸供养具。皆明相未出已前。使发遣竟。若违此法则生障碍。乃至令所依住处亦不吉祥也。然深秘密释中。正以道机喜会为时。或以加持方便促百劫为一夜。或演一夜为百劫。修短在缘。无有定限也。若浅行阿阇梨则须具依法则。于昼日分。即当规画界域以白檀等草定诸尊形位分段。至日将夕。预备香花灯烛等。皆令素辨。瞿醯云。于曼荼罗北面一处。以白色规尽。辨事真言辟除诸难。置诸供具也。阿阇梨言。若不能于一夜中遍画诸尊者。从第五日受持地以后。渐次作之。于理无妨。又别有尊形印字三种方便。如下文所说也。 经云传法阿阇梨已知时分。即明造立轨仪。至日入时。阿阇梨及助伴弟子。各如法澡浴已。着新净衣。兴大悲心。赍持供物往诣曼荼罗所。先应一一具法加持。如供养次第中说。次当如法护持自身。呼所度弟子。为彼作护。洒以香水。皆令一处次第而坐。然后阿阇梨至道场门前。普遍运心。稽首顶礼十方一切诸佛。亦如上说。然后持五色线。向曼荼罗位住立而顶戴之。次观自身作毗卢遮那佛。所谓大毗卢遮那而自作加持也。所以然者。以大日如来是此大悲胎藏阿阇梨。是故行者若行阿阇梨事时。即应以自身作毗卢遮那。若作缘曼荼罗诸作务时。即以自身作金刚萨埵。其加持之方便。如下文及供养法中说也。复次行者应知护方八位。凡所造作曼荼罗。随此而转。东方因陀罗。南方焰摩罗。西方□噜拏。北方毗沙门。东北伊舍尼。东南为护摩。西南涅哩底。西北为□庾。其上方诸尊多依帝释之左。下方诸尊多依龙尊之右。上谓空居。下谓地居也。又环中胎藏三重界域。皆以预为标志。使方隅均等。图位素定。要令大日之位当五种宝聚之心。至此图众相时。阿阇梨先至因陀罗方如法作礼。次住火方北向而立。助伴弟子在伊舍尼。对持修多罗准定外界。弟子次当右绕至涅哩底。师亦右回西向而对持之。阿阇梨次复右绕至□庾方。弟子亦右回北向而对持之。弟子复右绕至伊舍尼。师亦右回东向而对持之。凡一周竟。皆令当脐在虚空中均等平正已。至第二周亦如前右转次第絣之以为界道(私云。对经可思)次复准定四维。阿阇梨复当右绕至涅哩底。弟子先在伊舍尼方。右回相向持是。弟子次复右绕至□庾方。师即右转至护摩方。弟子亦右回相向持之。皆令当脐而在空中准定其位。弟子次复右绕至涅哩底。师即右转至伊舍尼相对絣之。弟子次复右绕至护摩方。师即右转至□庾方亦相对絣之。阿阇梨言。其正四方十字界道。经虽不言。理必有之。亦须右旋相对絣定也。如是已定外界及八方相竟。次当入中先定中胎外界。亦如前旋转絣作四方相。其八方相已定。更不复作也。初定第一重外界。次定第二重外界。亦同中胎法则。其广狭之量皆当展转相半。假令中胎藏纵广八尺。第一重当广四尺。第二重当广二尺。第三重当广一尺。阿阇梨言。本法如此。若恐大小相悬不相称者。稍以意均调之。于理无失也。如是分竟。复于一重一重更分为三分。其最向里一分。是行来周道。故云佛子所行道。次一分是安置诸供养物处。次外一分是安置诸尊座位故。此二分皆是圣天之位处也。次于此外复作周匝界缘。于此虚空位之中。当运心观察随其方面分位相应诸尊皆都请供养。所以尔者。为阿阇梨临事有所忘误安置诸尊。或不周悉。其应请召而无位次者。皆当运心于此中供养也。分此三分位法。先于第一重外界之里。随取少分用作界缘。其阔狭之量当以意裁之趣得稍通座位也。于此界缘之内。作三分均分之。当先定诸尊座位内界分了。次定行道供养中间界分。如是第一重竟。次于第二重。亦从外向里渐次分之。次分第三重亦如是。如上文所说。从大日如来脐以下光明。是此第三重位。自脐以上至咽所出光明。为第二重位。自咽以上乃至顶相之光明。为第一重位。其中胎藏即是毗卢遮那自心八叶花也。所共建立曼荼罗金刚弟子。须善通达真言法要。亚近于佛。则能更相佐助无所遗失。若不得如是人。但取已曾如法灌顶者。临事指授行之也。又无此人者。当置橛为之。先于火方师位下橛。次伊舍尼方亦置之引线已。即师先心记火方橛此是师位。然后从伊舍尼引线至涅哩底方。余准此行之可知也。阿阇梨又云。欲共引线。要须取所欲灌顶弟子耳。先以加持香水洒之。与共行事。所画坛位等。且以物覆之勿令见也。方等有四门者。谓三重院皆设四门。使中正均等。开西向一门以通入出。余门以线界横断之。瞿醯云。凡诸方开门。皆随彼方隅广狭。准为九分。取中一分为门。其余八方则于门之左右各得四分。所出入门稍令阔作。自余诸门以白色末作画闭之。阿阇梨言。用金刚线作界横断竟。犹如金刚不可越之。越者犯三昧耶。又经文云。通门西向。若有因缘向余方开之。于理无咎也。余如下文所说。诚心以殷重运布众圣尊者。谓图画时。先住瑜伽。观此曼荼罗大会一一形色相貌威仪性类座位诸印。皆悉现前具足明了。然后以无量殷勤恭敬心□而画之。乃至小大疏密之度亦令均停相称。故云如是造众相均调善分别也(自下此品经□文诸坛别别引先) 又具缘品云。 尔时执金刚秘密主复白世尊而说偈言。 云何彩色义 复当以何色 云何而运布 此色谁为初 门标旗量等 厢卫亦如是 云何建诸门 愿尊说其量(乃至) 染彼众生界 以法界之味 古佛所宣说 是名为色义 先安布内色 非安布外色 洁白最为初 赤色为第二 如是黄及青 渐次而彰着 一切内深玄 是谓色前后 建立门标帜 量同中胎藏 厢卫亦如是(云云。有多问答。今略引要) 义释云。初一偈答色义。云染彼众生界以法界之味古佛所宣说是名为色义者。犹如世间染色能染净叠使同一味。故以味解色。如云袈裟味者。即是染作袈裟色也。今此曼荼罗色义亦然。以法界不思议色染众生心。同一净菩提味。复次如世间染色衣。先以灰水净洗则易受染色。今以罗字门焚烧弟子心垢使成灰烬。然后以□字门大慈大悲水洗净之。使纯一清白离诸戏论。然后染作法界曼荼罗。令种种普门身皆同实相色也。次有两偈通答三问。问中云当以何色。今此答中具用青黄赤白黑五色也。偈云先安布内色非安布外色者。是答云何布色。何处先起。何处后起也。洁白以为初。赤色为第二。如是黄及青。渐次而彰着。一切内深玄是谓色先后者。是答是色谁为最初也。白是毗卢遮那净法界色。则一切众生本源。故最为初。赤是宝幢如来色。既发菩提心。于心明道中降伏魔怨灭除盖障。故第二。黄是娑罗树王色。以成正觉时万德开敷皆到金刚实际。故第三。青是无量寿色。既到金刚实际故。即以加持方便普现大悲曼荼罗。如净虚空中具含万像。故第四。黑是鼓音如来色。所以垂普门之□。皆为显本。本者即如来自证之地住大涅槃。若舍加持神力。则一切心量众生非其境界。是故其色幽玄而最居后也。复次如世间净帛先受染色故最初。黑是染色之极。以最深故不可复加。是以居后。漫荼罗色义亦然。白是越百六十心垢义。此名信色。故最初。赤者大勤勇义。是精进色。故第二。黄谓一念相应时。定惠均等七觉开敷。是名念色。故第三。青者大空三昧义。是名定色。故第四。黑者谓大涅槃义。即如来究竟之惠。是名惠色。故第五。或有说言。白色最初。黄为第二。赤为第三。青为第四。黑为第五者。此约受染浅深有容有上之义。又白是信义。最初。黄者犹如金刚不可殂坏。即是进义。故第二。赤谓心障净除光明显照。即是念义。故第三。余如上释。法门所表各殊也。复次白是寂灾色。如来部义故最初。黄是增益色。莲花部义故第二。赤是降伏色。金刚部义故第三。青是成辨诸事。亦出生随类之形故第四。黑是摄召义。即诸奉教忿怒等所为众务故第五也。复次如世间彩画不过五色。然更相涉入有种种深浅不同。巧惠者善分布之。出生万像无有穷尽。法界不思议色亦复如是。统而言之。不过五字门。然亦更相发挥成种种差别智印。即如来以普门善巧图作悲生漫荼罗。乃至出生世界微尘数随类之形。犹不穷尽。若瑜伽行人若善得此中意者。当知触类而长。自在施为寂灭真如中当在何次。如偈中所说。且举一途法门提其纲领耳。经云先安布内色非安布外色者。凡图画法。当先建立内心秘密莲花藏竟。次造第一重伊字三点诸内眷属。次造第二重四菩萨等诸大眷属。次及第三重一切世天眷属。又诸界道中央及第一重。当具五色。先以白色为周界竟。次于其外布赤色界。次外又布黄色。次外又布青色。最外布黑色。其第二重又依如上次第。布白赤黄三色。第三重周界但布纯白一色。皆极令均调正直。渐次右旋布之。其行道及供养处外缘等。随作一纯色界。瞿醯云但用白色也。所以先白色从中向外者。明此菩提心五种根力渐次增广。乃至住于大般涅槃。则遍一切处无处不在。故黑色最居外也。若从浅至深自□归本。则世尊俯同六趣为初门眷属。开发净菩提心。若众生入此明门超百六十心时。则已出过世间上菩萨位故。第三曼荼罗唯以白色为界也。第二漫荼罗于白心之上更加赤色黄色者。赤是勤勇菩提心中进修万行。黄是如来念处万德开敷。尔时即入重玄门居寂光土。乃至□居补处犹固不识一人故。第二重但以三色为界也。第一重曼荼罗于三色之上更加青色黑色者。青是大空三昧。所谓如来身口意密无尽加持故作大虚空色。黑谓如来寿量常住之身。如是妙身毕竟无像故作深玄色。此二句是如来秘密藏。非普为一切众生故名内眷属也。又入此深玄色时。即是如来自证中台花藏。尔时见五智色皆同一法界色。何有浅深之殊。而诸众生有渐入者。有超升者有顿入者。然其所趣毕竟同归故。云一切内深玄也。经云建立门标帜量同中胎藏厢卫亦如是花台十六节者。漫荼罗夹门皆竖幢旗以为标志。谓之门标。二标相距尺量。令与中胎正等。上置横括。广亦然。幢竿上皆置偃月。月下置旗帜像。取缯帛裁令正方。可隅角破之以为两帜。各附幢竿之外。上锐下垂也。四维际亦置幢竿并偃月。其标帜两向置之。于大勤勇门偃月上各置如意宝。金刚手门偃月上各置拔折罗。莲花手门偃月上各置商佉。四维上亦皆置宝也。夹门厢卫处如亚字形。而于中间通道。每于曲际皆置金刚撅。撅首如一股拔折罗形。其下铦锐。一厢六撅。两边总十二撅。四门并四角总五十二枚。三重例尔。并备五色线。皆以不动真言或降三世真言加持一百八遍。或一千八十遍。阿阇梨正作法夜。既画漫荼罗竟。先观中胎及第一院。知无阙少即下金刚撅。金刚撅以金刚线周匝围之。至通门处则止不须横断。三重皆如是置之。若不能尔者。其第三院必应具依此法。勿得阙少。至通门处。当举线随门标屈曲而上使不阂头。既结界竟。当依门出入不得辄越余处。每出入时仍须诵不动真言。若是瑜伽阿阇梨。亦可周匝以线围断。若须出入时。想举此线而于下过。过已则还如故。或去门远急须出入者。当观自身作毗卢遮那。以无挂碍身勿生越线之想。随意出入无咎也。六撅间回屈处。皆令尺量均停。仍须通行道往来界院。最外门厢卫两边。亦与中胎正等。故云厢卫亦如是(云云。华台十六节以下非此中要故不抄之) 经第二卷具缘品之余云。 次具迦罗奢 或六或十八 备足诸宝药 盛满众香水 枝条上垂布 间捶华□实 涂香等严饰 结护而作净 系颈以妙衣 瓶数或增广 上首诸尊等 各各奉兼服 诸余大有情 一一皆献之 义云。次说吉祥瓶法。当用金银等宝。乃至无者。应以瓷或净瓦为之。极令圆满端正。又不泄漏。如毗尼中方便。观洒净水盛满其中。内五宝五谷五药。于瞿醯中说之。然此五药皆出五天。此方不能遍有也。又取如前所说诸涂香末香和水。兼置龙脑牛黄。于瓶中插以宝花。或随方土所有名花。取其花果条叶茂好圆具者。使间错垂布。令极端严。以彩缯缠颈。并系花鬘。涂以众香。结护作净方便。亦如供养次第中说。于中胎藏当安五瓶。最中大日瓶安在花台。余置外花蕊中。凡献中胎食时。四佛四菩萨各随本座在花台内。奉毗卢遮那者置花台前也。若有力者。于一一尊所皆置一瓶。如不能尔。随内外方于上首诸尊处置之。其四门处各置二瓶。四角各置一瓶。通门外别有一瓶。用降三世真言印加持之。拟出入时洒身自护。及召弟子入时亦用洒之。护摩处又别置一瓶。大略可百余瓶也。经云六瓶者。是最少之限。当于中胎四方各置其一。门外一瓶必定不得阙之。若用十八瓶者。中胎置一瓶。第二院大勤勇处莲花金刚部主及门凡四瓶。第二院四大菩萨。谓文殊等。各置一瓶。外院四门四角及门外者用之适足。所欲受灌顶者若多各随人数令造一瓶。不得阙少也。如香水瓶者。诸阏伽器亦然。当用金银白□璃等为□。乃至商佉熟铜石木。或以树叶新瓦盛众香水置诸名花。如前所置瓶处。亦一一置之。 秘密品经疏如前别别引了。 私云。已上对轨引经疏文。示总别诸坛了。其都会坛只须集彼诸别坛随方位而布列也。然世有一六曼荼罗。多异经疏诸轨说。自是一途说。非传受难知。故今不依彼也。安公具支灌顶文中。依具缘品作都坛图。即似今所受。玄法轨意亦顺诸文。但今轨融会经诸品意。及加余文所撰集也故有少异。今出彼图以示大途。 中台及第一重界道五色。从内向外白赤黄青黑。第二白赤黄三色。第三重白一色。 三重各分为三。最外界缘。次内一分尊位。次内一分供处。次内一分行道。此二外缘纯白界道。 私云。此图安公只略示一品意也。但一两事可决故加朱轮。或依余品及仪轨说可加要尊故加朱点若作若观时。须能会释诸品也。经文隐互说之。人师亦不明传。故今亦不能详勤愚怀(阿阇梨所传图次下引之)   次为助显前义。重引要文者。义释第四云。阿阇梨所传漫荼罗图位。具列如左。 上方 右方 左方 ○如来如意宝 △能授一切尊(满一切愿也) □妙金刚 □如来甲胄 ○如来甲胄 □莲花部女奉教者 ○如来□索 □莲花部奉教者 □青金刚 □如来怖魔 □莲花三服戟 □金刚莲 ○如来脐(□□) ○如来脐 □莲花戟 □如来马藏 □莲花尊 □寂静金刚 ○如来脐 □金刚莲 □大迅利金刚 □如来十力 □如来十力 □莲华轮 ○如来牙 □莲花刀 □金刚牙 □金刚刀 □如来大护 □莲花德菩萨 □那弭荼金刚(因因立名又云短也) △无所畏大护者(□□) □大水吉祥 □赤体金刚 ○如来无所畏 □大吉祥 □佛奉教者 □如来铃铎 □僧吉祥(□□) ○如来商佉 □佛吉祥 □越无量虚空 □如来三昧耶金刚 □金色菩萨 △月黡尊 ○如来正勒 □名称惠菩萨 □如来三昧耶 □白色菩萨 □难降大护(女□像□) ○如来舌 △坏诸怖畏大护者(□□) □金刚部主 □如来豪相 □大势至菩萨 ○一切如来座 □毗俱胝菩萨(□□) □金刚连锁(□□) □不可越护门者(□□) □如来大勤勇 □观世音菩萨 □执金刚 □如来眼 □多利尊(□□) ○如来心 □观音母 □金刚母(□□) □如来铄底 □大白菩萨 ○无堪忍(如来无堪忍) □资财主菩萨 □金刚针 □水自在尊 □遍观菩萨 □金刚钩 □相向守护闭者(□□) □如来念处 □吉祥菩萨 △金刚无胜大护者(□□) △如来使者 ○如来力 □带塔德菩萨 □如来轮 □宝德菩萨 △军荼利金刚(□□) □金刚拳 □如来莲花 □庶皮衣形 □如来顶 □莲花军持 △大力金刚(□□) □无戏论金刚 ○如来结界 □莲华鬘 □如来施愿 □莲花斧 □虚空无垢金刚 □金刚斧 ○如来平等说 □莲花索 □如来口 □莲花铎 □素啰多金刚(妙住) ○如来腰 □莲花螺 □大身金刚 □金刚轮 □如来焰光 □莲花部使者 □大胜金刚 □金刚棒 □如来钩 □莲花部使者△马头观世音 □广眼金刚 □虚空眼 □莲花棒 □拔折罗金刚 ^4□圣不动尊 右第一重竟 □无垢光童子(□□) □贤劫菩萨(□□) ○大蕙菩萨(□□) □贤劫菩萨 □光网童子(□□) □舜惠菩萨(□□) □金光菩萨 □男奉教者(□□□□) △行惠菩萨(□□) △无垢惠菩萨(□□) ○金色菩萨 △宝德菩萨 □男守卫者 ○胜妙天菩萨(□□) ○无尽惠菩萨 □贤德菩萨 □男使者 ○花憧菩萨 □女使者 □宝严菩萨(□□) □不思议惠菩萨 △计都菩萨 △六面尊 △大慈起菩萨 □无垢光菩萨 △宝印主菩萨 ○无像菩萨 △降阎摩尊 ○救意惠菩萨(□□) □地惠童子(□□) △清净惠菩萨(□□) □优波计设尼(□□) ○宝掌菩萨(□□) ○施一切无畏菩萨 □虚空惠菩萨(□□) ^4□文殊师利 □地藏菩萨(□□) △除一切盖障菩萨(□□) ○虚空藏菩萨(□□) □计设尼(□□) □虚空无垢菩萨 □质多罗(□□) ○宝作菩萨(□□) □除疑怖菩萨(□□) △法惠菩萨(□□) □请召者(□□) ○除一切恶趣菩萨(□□) □惠步菩萨(□□) △持地菩萨(□□) □女使者(□□□□) △悲念菩萨(亦名大悲源) □判泥弭菩萨(无墟也) □男使者(□□□□) □竖意菩萨 △泥弭菩萨(垆也) □女守卫者(□□□□) ○宝冠菩萨(□□) □除一切熟恼菩萨(□□) ○宝幢菩萨 □女奉教者(□□□□) △发心即转法轮菩萨(□□)海惠菩萨 (□金光菩萨△光明菩萨) □宝冠童子(□□) □善住菩萨(□□) △妙惠菩萨(□□) □妙幢菩萨 □月光童子 □无边幢菩萨 □善财童子 □贤劫菩萨 □贤劫菩萨(□□□□) □贤劫菩萨 右第二重竟 △火天护方神 □伊舍那护方神 △涅哩底护方神 ^4□风天护方神(□□□□) △火天 □鸠槃荼众眷属 △女罗刹(□□) ^4□风神后 △火天后 □阿名揭拏(羊耳) △婆私瑟吒大仙 □阿湿□揭拏(马耳) △罗刹众(□□) △迦楼罗女(□□□□) △竭伽大仙 □戎婆揭挐(箕耳) □贤劫菩萨 △迦楼罗(□□□□) △未建荼大仙 □杂宝藏神(□□□□) ○童男菩萨 △瞿昙大仙 (△荼吉尼□□□□)△荼迦(□□□□) ○比丘众 △非人眷属△一切人眷属 △迦叶大仙 □童男菩萨 ○日光菩萨 △诸执曜神等 □比丘众 □西南日轮遍照胜德佛 □童男菩萨□比丘众 △毗逝耶后 □离尘勇猛菩萨 △日天子 □东北方定胜手德佛 ○菩萨众 □宝胜菩萨   △逝耶后 □菩萨众 ○比丘众 □西北方一宝盖佛 □那罗延并眷属 □比丘众 ○童女菩萨 □比丘众 □魔天他化自在天 □童女菩萨 △苾^7□蚁□知 □童女众 □化乐天 □女部多(□□□□) □兜率陀天 □部多药叉类(□□□□) △诸毗那夜迦 □贤菩萨 □焰摩天 □住雪山药叉将 △摩诃迦罗(黑神) (○小讫□瑟拏二龙王○讫西瑟拏二龙王) □东方提头赖吒(天王并楗闼婆众) □娑多祁哩药叉将(□□□□□□) ○优婆路系多二龙王 □舍支夫人(□□) □半遮罗药叉将(□□) △毗卢遮十眷属(□□□□) ○路系多二龙王 □帝释三十三天 □毗洒迦夜叉将(□□□□□□) ○优婆辟多二龙王△ □童子菩萨 □痾吒啰迦药叉将(□□) △毗舍支十眷属(□□□□) □比丘众 □毗沙门子药叉将(□□) ○优波束讫劳二龙王 □欢喜菩萨 ○束讫劳二龙王 □上方欢喜德菩萨 □摩尼拔陀罗神(□□) ○娑伽罗龙王 □菩萨众 □护方神后(□□□□) △寒冷地狱 ○阿那婆达多龙王 □童女菩萨 □俱A啰护方神毗沙门(□□□□) △热恼地狱 ○得叉迦罗龙王 □吉祥功德天 ○摩迦斯龙王 □阿难陀 □满贤药叉将(□□) □毗楼博叉王(□□) ○矩利迦龙王 □须菩提 □诃栗底每(男五女五) ○羯句吒迦龙王 □舍利子 △阎摩殁□底后 ○和修吉龙王 □大目莲 □散支大将(□□) △阎摩后 ○阿难陀龙王 □大迦叶 □童男菩萨 △阎摩但荼 (○大莲花龙王○波头摩龙王) □无量音声佛顶 □比丘众 △阎摩罗法王 ○商佉龙王 □广大佛顶 □胜授菩萨 △质呾罗笈多讯狱者 (○□噜拏后□○□噜拏龙王□) □火聚佛顶 □北方胜德佛 △夜黑天 □毗楼勒叉护方天王(□□) □胜佛顶 □菩萨众 □辨才天(□□) △如来锡杖 □比丘众 □童男菩萨 ○优波逊那守门者(□□) ○如来□ □童女菩萨 □比丘众 通门 ○如来牙 □贤劫菩萨 □离优菩萨 ○逊那守门者(□□) □豪相 □吉田农神 □南方无优德佛 ○地神(□□) △无能胜尊 □主象马□神 □菩萨众 ○龙王并后眷属(□□□□) □释迦牟尼佛 □比丘众 ○童男菩萨 △无能胜妃 □主王库藏 □童女菩萨 ○比丘众 ○佛母 □主外道福处神 □别异地狱 □行惠菩萨 如来铄底印 △主岩穴神 □贤劫菩萨 ○西方宝焰佛 □童男菩萨 □主伏藏神 △遮闷挐 (○菩萨众○比丘众) □比丘僧 □主碛神 △娇吠唎 ○童女菩萨 □普光菩萨 □主尸林神 □吠瑟拏味 ○主平相侵神 □东方宝性佛 □主陂池神 ○主日历神 □菩萨众 主龙泉神 △娇唎 ○主时分神 □比丘僧 □主井神 △燕捺唎 ○主业作神 □童女菩萨 □主空中宫苑神 △咾捺唎 ○主宿神 □佛袈娑 □主宫室神 △末啰弭 ○主宿对神 △佛军持 □主海神 □紧那罗妃(□□) ○夜夜神 □白伞佛顶 (□主室它神□主巷曲神 ○紧那罗(□□)○童男菩萨) (○主月神○主日神) □最胜佛顶(□□) □主方神 ○比丘众 ○六时神 □摧碎佛顶(□□) □主街陌神 ○莲花手菩萨 ○主直神 □主河神 ○东南莲花胜德佛 (□主二十八宿神□主十二宫神) □最高佛顶 □主道神 ○菩萨众 ○月后名赤色 □辟支佛 □主旷野神 ○比丘众 ○月后名月祥 □主郊野神 ○童女菩萨 ○月天子 □大梵并明妃眷属 □主店肆神 △慕诃囊 ○月后名月相 □四神天 □主城神 △阙名火神 ○童男菩萨 □无名天 □净居自在天子 □主村神 △劫微 ○比丘众 □普花天子 □主洲神 △芒囊娑 ○莲花胜菩萨 □光鬘天子 ^4□主鸟神 △讫洒也 □下方莲花德佛 □主山神 △社吒啰 ○菩萨众 □意生天子 □主悉地物神 △□诞囊 ○比丘众 □名称远闻天子 □主悉地神 △没栗拏 (○童女菩萨○贤劫菩萨) 大自在妃并眷属 □主仙药神 △露系多 □阿修罗女眷属(□□□□) □大自在天并眷属 □主药计神 △芒噜多 □阿修罗眷属 □摩醯首罗子及妃 □主药神 △捺啰迦 □持明妃 □悉地持明妃(□□□□) △娑摩醯捺啰 ○摩□罗伽女(□□□□) □持明仙 □悉地持明仙(□□□□) △诸火仙等 ○摩□罗伽 右第三重竟 上方 右方 左方 下方 □如来如意宝 □能授一切尊(满一切愿也) □妙金刚 ^4□降三世尊 □如来甲胄 □莲华部女奉教者 □如来□索 □莲华部奉教者 □青金刚 □如来怖魔 □莲华三股戟 □金刚莲 □金刚铎(□□□□) □如来脐 □莲花戟 □如来马藏 □莲花尊 □寂静金刚 □如来唇 □金刚莲 □大迅利金刚 □金刚□索 □如来十力 □莲花轮 □如来牙 □莲花刀 □金刚牙 □金刚刀 □如来大护 □莲花德菩萨 □那弭荼金刚(因自立名又云短也) △无所畏大护者(□□) 大水吉祥 □赤体金刚 □如来无所畏 □大吉祥 □佛奉教者 □如来铃铎 □僧吉祥(□□) □如来商佉 □佛吉祥□ □越无量虚空 □如来三昧耶金刚 □金色菩萨 △月黡尊(□□) □如来正勤 □名称惠菩萨(□□) □如来三昧耶 □白色菩萨 □难降大护(女像□□) □如来舌 △坏诸怖畏大护者(□□) □金刚部主 □如来毫相 □大势至菩萨 □一切如来座 □毗俱胝菩萨 □金刚连锁(□□) □不可越护门者□□) □如来大勤勇 □观世音菩萨 □执金刚 □如来眼 □多利尊(□□) □如来心 □观音母 □金刚母(□□) □如来铄底 □大白菩萨 □无堪忍(如来无堪忍) □资财主菩萨 □金刚针 □水自在尊 □遍观菩萨 □金刚钩 □相向守护门者(□□) □如来念处 □吉祥菩萨 △(金侧无胜大护者□□) △如来使者 □如来刀 □带塔德菩萨 □如来轮 □宝德菩萨 △军荼利金刚 □金刚拳 □如来莲花 □鹿皮衣形 □如来顶 □莲花军持 △大力金刚(□□) □无戏论金刚 □如来结界 □莲花鬘 □如来施愿 □莲花斧 □虚空无垢金刚 □金刚斧 □如来平等说 □莲花索 □如来口 □莲花铎 □索啰多金刚(妙住) ○如来腰 □莲花螺 □大身金刚 □金刚轮 □如来焰光 □莲花使者 □大胜金刚 □金刚棒 □如来钩 (□莲花部使者△马头世音) □广眼金刚 □虚空眼 □莲花棒 □拔折罗金刚 ^5□圣不动尊 右第一重竟 □无垢光童子(□□) □贤劫菩萨(□□) □大惠菩萨(□□) □贤劫菩萨 □光网童子(□□) □寂惠菩萨(□□) □金光菩萨 □男奉教者(□□□□) △行惠菩萨(□□) △无垢惠菩萨(□□) □金色菩萨 △宝德菩萨 □男守卫者(□□□□) ○胜妙天菩萨(□□) ○无尽惠菩萨(□□) □贤德菩萨 □男使者(□□□□) △花幢菩萨 □女使者(□□□□) □宝严菩萨(□□) □不思议惠菩萨(□□) △计都菩萨 □六面尊 △大慈起菩萨(□□) □无垢光菩萨 △宝印手菩萨(□□) △降阎摩尊 ○无像菩萨(□□) ○救意惠菩萨(□□) □地惠童子(□□) △清净惠菩萨(□□) ○宝掌菩萨(□□) □优波计设尼(□□) □(施一切无畏菩萨□□) □虚空惠菩萨(□□) ^5□□文殊师利 □地藏菩萨(□□) △(除一切盖障菩萨□□) □虚空藏菩萨(□□) □计设尼(□□) □(虚空无垢菩萨□□) □质多罗(□□) ○宝作菩萨(□□) □除疑怪菩萨(□□) △法惠菩萨(□□) □请召者(□□) □(除一切恶趣菩萨□□) ○惠步菩萨(□□) △持地菩萨(□□) □女使者(□□□□) △悲念菩萨(□□亦名大悲缠) □(刺泥弭菩萨(无墙也) □男使者(□□□□) □坚意菩萨(□□) △泥弭菩萨(墙也) □女守卫者(□□□□) ○宝冠菩萨(□□) □(除一切热恼菩萨□□) ○宝幢菩萨 □女奉教者(□□□□) △(发心即转法轮菩萨□□) ○海惠菩萨(□□) ○金光菩萨 △光明菩萨) □宝冠童子(□□) □善住意菩萨(□□) △妙惠菩萨 ○妙幢菩萨 □月光童子 □无边幢菩萨 □善财童子 □贤劫菩萨 □贤劫菩萨(□□□□) □贤劫菩萨 右第二重竟 △火天护方神 □伊舍那护方神 △涅哩底护方神 ^4□风天护方神 △火天 □鸠槃荼众眷属 △女罗刹(□□) ^4□风神后 △火天后 □阿名揭拏(羊耳) △波私瑟吒大仙 □(阿湿□揭拏马耳) △罗刹众(□□) △迦楼罗女(□□□□) △竭伽大仙 □戍婆揭拏(箕耳) □贤劫菩萨 △迦楼罗(□□□□) △末建荼大仙 □杂宝藏神(□□□) ○童男菩萨 △瞿昙大仙 (△荼吉尼(□□□□△荼迦□□□□) ○比丘众 (△非人眷属△一切人眷属) △迦叶大仙 □童男菩萨 ○日光菩萨 △诸执曜神等 □比丘众 (□西南日轮遍照胜德佛 □童子菩萨□比丘众) △毗逝耶后 □离尘勇猛菩萨 △日天子 (□东北方定胜手德佛 □菩萨众) □宝胜菩萨 △逝耶后 □菩萨众 ○比丘众 □(西北方宝盖佛) □那罗延并眷属 □比丘众 □童女菩萨 □比丘众 □(魔天他化自在天) □童子菩萨 △苾陵蚁□知 □童子众 □化乐天 □女部多(□□□□) □兜率陀天 □部多药叉类(□□□□) (△诸毗那夜迦) □贤劫菩萨 □焰摩天 □住雪山药叉将(□□) △(摩诃迦罗(黑神) □小讫栗瑟拏二龙王□讫西瑟拏二龙王) □(东方提头赖天王并健闼婆众) □(娑多祁哩药叉持□□□□□□) ○优波路系多二龙王 □舍支夫人(□□) □半遮罗药叉将(□□) △毗卢遮十眷属(□□□□) ○(路系多二龙王) □帝释三十三天 □毗洒迦夜叉将(□□□□□□) ○优波臂多二龙王 □童子菩萨 □痾吒□迦药叉将(□□) △毗舍支十眷属(□□□□) □比丘众 □(毗沙门子药叉将□□) ○(优婆束讫劳二龙王) □欢喜菩萨 ○束讫劳二龙王 □(上方欢喜德菩萨) □摩尼拔陀罗神 ○沙伽罗龙王 □菩萨众 □护方神后(□□□□) △寒冷地狱 ○(阿那婆达多龙王) □童子菩萨 □(俱^4□啰护方神毗沙门) △热恼地狱 ○(得叉迦罗龙王) □吉祥功德天 □摩迦斯龙王 □阿难陀 □满贤药叉将(□□) □毗楼博叉王(□□) □矩利迦龙王 □须菩提 □诃栗底母(男五女五) □(羯句吒迦龙王) □舍利子 △阎摩殁□底后 □和修吉龙王 □大目连 □散支大将(□□) △阎摩后 □阿难陀龙王 □大迦叶 □童男菩萨 △阎摩但荼 (□大莲花龙王□波头摩龙王) □无量音声佛顶 □比丘众 △阎摩罗法王 □商佉龙王 □广大佛顶 □胜授菩萨 △(质呾罗吸多讯狱者) (□□噜拏后品□□噜拏龙王) □火聚佛顶 □北方胜德佛 △夜黑天 (□毗楼勒叉护方天王□□) □胜佛顶 □菩萨众 □辨才天(□□) △如来锡杖 □比丘众 □童男菩萨 □(优波逊那守门者□□) □如来□ □童女菩萨 □比丘众 通门 □如来牙 □贤劫菩萨 □离优菩萨 □逊那守门者(□□) □豪相 □主田农神 □南方无优德佛 □地神(□□) △无能胜尊 □主象马厩神 □菩萨众 □龙王并后眷属(□□□□) □释迦牟尼尊 □比丘众 □童男菩萨 △无能胜妃 □主王库藏 □童女菩萨 □比丘众 □佛母 □主外道福处神 □别异地狱 □行惠菩萨 □如来铄底印 △主岩穴神 □贤劫菩萨 □西方宝焰佛 □童男菩萨 □主伏藏神 △遮闷拏 (□菩萨众□比丘众) □比丘僧 □主碛神 △娇A唎 □童女菩萨 □普光菩萨 □主尸林神 △A瑟拏味 □主平相侵神 □东方宝性神 □主陂池佛 □主日历神 □菩萨众 □主龙众神 △娇唎 □主时分神 □比丘僧 □主井神 △燕捺唎 □主叶作神 □童女菩萨 □主空中宫苑神 △咾捺唎 □主宿神 □佛袈娑 □主宫室神 △未啰弭 □主宿对神 △佛军持 □主海神 □竖那罗妃(□□) □主夜神 □白伞佛顶 (□主室宅神□主^5□曲神) (□紧那罗□□□童男菩萨) □(主月神□主日神) □最胜佛顶(□□) □主方神 □比丘众 □六时神 □摧碎佛顶(□□) □主街陌神 □莲花手菩萨 □主直神 □主河神 □(东南莲花胜德佛) □(主二十八宿神□主十二宫神) □最豪佛顶 □主道神 □菩萨众 □月后名赤色 □辟支佛 □主旷野神 □比丘众 □月后名月祥 □主郊野神 □童女菩萨 □月天子 □(大梵并明妃眷属) □主辟店肆神 △慕诃囊 □月后名月相 □四禅天 □主城神 △阙名火神 □童男菩萨 □无色天 □净居自在天子 □主村神 △劫微 □比丘众 □普花天子 □主洲神 △芒囊娑 □莲花胜菩萨 □光鬘天子 ^4□主鸟神 △讫洒也 □(下方莲花德佛) □主山神 △社吒啰 ○菩萨众 □意生天子 □主悉地物神 △句路诞囊 □比丘众 □名称远闻天子 □主悉地神 △没栗拏 (□童女菩萨□贤劫菩萨) 大自在妃并眷属 □主仙药神 △露系多 (□阿修罗女眷属□□□□) (□大自在天并眷属) □主药计神 △芒噜多 □阿修罗眷属(□□□□) □(摩醯首罗子及妃) □主药神 △捺□迦 □持明仙 □悉地持明妃(□□□□) △娑摩醯捺罗 □摩□罗伽世(□□□□) □持明妃 □悉地持明仙(□□□□) △诸火仙等 □摩□罗伽 右第三重竟 阿阇梨言。第一院东方如来钩乃至如来甲等。皆是毗卢遮那三昧。一一作天女形。如曼荼罗方圆以辨其色。坐白莲花台上。手中复持莲花。花上各以物像用为标帜。如钩轮刀槊商佉铃铎□索甲胄等。皆依本相画之。顶相豪相口舌身唇牙等。倒推可解。如来脐于莲上图作连环圆好之相。如来腰亦颇旋曲。如数珠鬘形。如来藏如轮王马宝藏相不现之形。如来施愿当作与愿手。如来法及辨说等。或持经藏或作说法手。念处十力等皆是止观相应法。作寂然三昧之容。三昧耶当作佛顶相。如来顶相具摄一切功德。凡手中无物可为标帜者。皆应置之。若曼荼罗不作尊形但是秘密印者。于金刚座上作莲花台。台上如前画作标帜。其作字曼荼罗者。经中有种子字。当如法置之。如经不戴。当取梵名中最初字为种子。或可通用阿字也。北面莲花部诸尊。若经中不说形相者。通作红莲花色或净白色。如金色尊等。则依名辨之。所持印相亦如佛部中说。然用莲花为标帜。如莲花轮像。当以四莲花叶如十字之形用为轮辐。辐外作刃环围之。莲花刀当于莲上置刀。刀锋上又用莲花以为标帜相。金刚杵戟等皆亦如是。莲花□索以莲花为两茸。铎则以莲花为系。鬘则贯穿莲花以庄严身。或于所持花上置之。戴塔吉祥于顶髻上置窣堵波。或在所持花上。莲花尊即于花上重置莲花。宝德尊莲花上有宝。能授一切愿明王能满一切希愿。其状一如观世音。手持莲花。花上或置如意宝。随息灾增益降伏事在彼相应坛中。大吉祥二手各持莲花。水吉祥或莲中出水。或手垂出水。被鹿皮尊当以鹿皮严身如梵天像。其契印曼荼罗例同前说。通用娑字为种子也。南面金刚部诸尊亦可依经初所列名者皆具置之。随作方圆三角半月等坛。身色亦尔。或持一股拔折罗。或持三股五股。上下二锋等种种金刚标相如经中所说。随意置之。其刀斧钩针等皆以金刚为标帜。刀即刃锋。柄饰皆作金刚杵端钴锐之形。□索连锁两端皆如三股拔折罗像。轮以十字金刚为辐辋。利刃环绕围之。铎以一股金刚为上系。十字金刚为舌。余皆例推可解。契印曼荼罗亦于金刚座上置白莲花。花上各表其物。若作字印曼荼罗。执金刚所统眷属通用缚字为种子。余金刚通用□^4□字为种子也。第二院诸菩萨众。若经中具载形相者。一一如本教画之。无文者通用真陀摩尼印。当持莲花。花上置如意宝周匝焰鬘围之。或随彼名中义趣以表其相。如宝冠菩萨。即于花上置宝冠。宝网菩萨则于花上置网。宝掌则于掌中持宝。发心转法轮菩萨即手中持轮。所有诸阙位处皆置贤劫菩萨。其使者奉教等皆作卑下之容。其使者操持刀捧。状如夹门守御。奉教者或执持于捧印。或瞻仰所尊若受指麾教□。守护者则如守门通信有所咨白。各随其类也。降阎摩尊是文殊眷属。具大威势。其身六面六臂六足。水牛为座。面有三目。色如玄云。作极忿怒状。六面尊形相大同。然有四臂六足或二手二足(私云。此上六面已下十八字二十本无之)当检文殊梵本具足图之。凡此等诸尊若余经中具说形相者。亦可依彼图画入曼荼罗中。其有诸尊毗卢遮那经不载真言手印即别出余经者。当依彼经授与真言手印。令依此经供养次第法行之也。第三院十方佛等。各依常相图之。若作契印。当以如来顶相。种子则以阿字。若声闻缘觉。一同比丘仪式。是中缘觉小差别者。谓或有肉髻等大人之相。若契印当用□袈娑锡杖等。其种子字如经中真言所说。东方日天之前。或置摩利支天女。如陀罗尼集中出之。北方夜叉八大将。图中阙少者。其形大抵相似。皆被甲胄持伽驼印。身相圆满端正。以彼趣所求无乏常快乐自恣故也。羊耳马耳象耳等。皆是鸠槃荼眷属。其形不同夜叉。皆露身垂毛。作非人之像。耳同畜兽。图云持明仙者。是余药力等所成。悉地持明仙者。皆是专依咒术得悉地人。直云诸仙者。皆是围陀事火之类。勤修苦行成五通神仙。又有夜叉持明。是彼类中福德最胜天趣之所摄者。与世仙人又殊也。其山海河池林树谷药城邑道路等神。各以本名为标帜相。山神坐山。河神坐河。其树药等。或手执持或依其上。当以义类推之。花严中更有足行神身众神。是护诸跛行之类及护身神。亦可依次列之。西方非人趣者。当知毗卢遮那普门身中絓。是杂类鬼神傍生等。图中无别名相者。多在其中所摄最多也。路系多是赤色。臂多是黄色。讫□瑟拏是黑色。其青色亦是中摄。若依此方中明义。则当各别出之。讫劳是白色。皆是一类龙王。各依本色画之。若加邬波字者。其色稍浅。逊那邬波逊那亦是护门大龙王。皆右手持刀。左持□索。主年月时分神等。皆作天女形。执持花枝等以为标相。若主善事者。其花亦令色相圆备。若主恶事者。则持萎萃花果等。其主六时神。亦可持六技之花。作随时荣落之像。以表其事。主昼夜神者。亦可以花敷花合明之。他皆仿此。南方苾^7□吃□知。是摩醯首罗子。身极枯疲。以常降伏怨敌。假使骨肉消尽。要令得胜。故为此形。私谓即是智度所云常修苦行割肉祀火感生诸恶神者。所以位在南方。其十二火天。经中略说形像。有一神阙名者。但依诸火天总相之形。余如图中所示也。 又此中可引字轮品并疏释及十二真言王等。文俱在三密抄。故于此略之。 右者依法曼院前大僧正庆算命以东睿山天海藏御本书写为兴隆佛法被入法曼藏毕。 东曼荼罗抄卷中 东曼荼罗抄卷下                   后引二四文者。安公所出四种曼荼罗中。上已引具缘秘密品等文。混杂明彼第一第三曼荼罗了。自下引其余二曼荼罗文即为二。初引第二三昧相应转字轮曼荼罗文者。彼云。此有三种。一者三昧相应入曼荼罗。二者佛转字轮现曼荼罗。三者令转字轮图曼荼罗(云云)具如彼灌顶文。今略示其简要(若欲广知更检彼文)初言三昧相应入曼荼罗者。略有五法。一者观心分八叶莲花。其花台上想阿字(安公云。此坛中以心地为坛地)二者首中暗字。三者两眼置□字。四者转□啰字令作□字。由此方便离一切相。即是常身(已上四种出成就悉地品)五者三世无碍力明妃(出转字轮品。如三密抄引也。已上成身彼出八法。今品依经出五法也)第二佛转字轮现曼荼罗者。转字轮漫荼罗行品云。时毗卢遮那世尊寻念诸佛本初不生。加持自身及与持金刚者。告金刚手等上首执金刚言。善男子谛听。转字轮曼荼罗行品。真言门修行诸菩萨能作佛事。普现其身。 义云。寻念我本初不生一切佛本来不生故。由与诸佛无二体故。如是取本不生阿字。加持自身及执金刚而告之也。以不生力加持之也。一切皆入阿字门。即是无二体也。如是思念已。方告上首诸金刚也。上首者非但秘密主。而已十佛刹土诸执金刚皆是上首也。谛听。善男子。字轮转名漫荼罗行品。广真言门修行之菩萨作佛事。能住彼前者。谓阿字门也。此一字中入一切之字。一切字中入一字。于一切法旋转无碍也。如世人之轮不转则已。转则无有穷尽。寻其首尾亦不可了知故名轮也。又如世间之轮若旋轮时能断一切之草木之类。随彼根茎枝叶遇此论者无不摧破。何以故。以边刃利故。此阿字轮亦复如是。能破一切无明烦恼。随彼所向无不摧灭也(乃至)本不生者即是阿字轮也。入此轮即是与诸佛同体无二也。佛为成就修真言行菩萨故。欲说此阿字轮而先叹其功德。若得此轮能令诸菩萨普门示现。以一切众生所喜见之身。普住其前而化度之。以大因缘而作佛事。故云住彼前也。 经云。即时世尊身诸支分皆悉出现是字。于一切世出世间声闻缘觉静虑思惟。勤修成就悉地。皆同寿命。同种子。同依处。同救世者。南么三曼多勃驮喃(一)阿善男子。此阿字一切如来之所加持。真言门修菩萨行诸菩萨能作佛事。普现色身于阿字门一切法转。是故秘密主真言门修菩萨行。诸菩萨若欲见佛。若欲供养。欲证发菩提心。欲与诸菩萨同会。欲利益众生。欲求悉地。欲求一切智智者。于此一切佛心当勤修习(安公云。前都会坛佛以本誓现曼荼罗。今此坛中佛诸身分现阿字轮为一切种子)第三令转字轮图曼荼罗者。又经云。尔时毗卢遮那世尊复决定。说大悲藏生曼荼罗王敷置圣天之位。三昧神通真言行不思议法。彼阿阇梨先住阿字一切智门。持修多罗稽首一切诸佛。东方申之旋转。而南以及西方周于北方。次作金刚萨埵。以执金刚加持自身。或以彼印。或以□字。入于内心置漫荼罗。如是第二漫荼罗亦本寂加持自身故。无二瑜伽形如来形空性形。次舍所行道二分圣天处。远离三分。住如来位。东方申修多罗周匝旋转。所余二曼荼罗亦当以是方便作诸事业。 义云。凡合绳当令得所。不得太缓。若不调者令师及弟子多病。为障所娆。若用时断绝亦令致损秏也。次当知方所者。所以先须审定方面者。若弟子临时错误。或谓东为西等。即为障者之所得便也(云云。次杵坛与经异可决)又云。假令中台方六尺者。量半为三尺。即是台外第一院广狭量也。分此三尺以为四重(即有三线道也)第一为行道。第二为置供物处。第三重是诸尊坐处。第四是外缘(其三重皆等。外缘狭也。云云。私云。次半^5□减。如前可知)又云。前漫荼罗中云第二院置释迦第三文殊师利菩萨。此文互也。由先定中台竟直向第三院定之故云第二。非是第三重也。今此中自有诚文。文殊在第二重。释迦在第三重也(私云。具缘品释迦加上引。又彼品疏絣线文云。先定外界。次定中台。次第一重。次第二重。次第三重。又布色文云。凡图画法先达内心莲花藏竟。次造第一重伊字三点诸内眷属。次造第二重四菩萨诸大眷属。次及第三重一切诸天眷属云。此等文异可决。又秘问具缘品云。次往第二院。东方初门中画释迦牟尼。次至第三院先图妙吉祥。此品初絣线文不明。次图尊文四大护后云。次当出外于第二分画释迦种牟尼次云。于第三分帝释方作施愿金刚童子。云云。前后两品其文似同。今此中有诚文等者可寻)又云。经中从定线位讫竟至定色以来。解未明了。未记(更问之也。私云。疏云未了。谁更详之。又大途同具缘品。故不具哉。更检)又经云。复以大日加持自身。念广法界而布众色。真言行者应以絜白为先。说伽陀曰。 以此净法界 净除诸众生 自体如如来 远离一切过 如是而观想 思惟啰字门 寂然光焰鬘 净月商佉色 第二布赤色 行者当忆持 思惟字明照 本无大空点 焕炳初日辉 最胜无能坏 第三真言者 次运布黄色 定意迦字门 当随于法教 身相犹真金 正受害诸毒 光明遍一切 金色同牟尼 次当布青色 超度于生死 思性么字门 大寂菩提座 身色如虹霓 除一切怖畏 最后布黑色 其彩甚玄妙 思惟诃字门 周遍生圆光 如劫灾猛焰 宝冠举手印 能怖一切恶 降伏诸魔军 又义释意云啰大日么宝幢。迦是牟尼佛。么释迦。诃阿□(云云)注云。牟尼是佛都号(云云)与前坛并法全轨异。可详。又义释释印云。凡加持色法。先于色中想啰字。字成已即转为佛也。此有二种。一名阿利荼。谓左手当胸上为拳。而申风指直竖右臂。如击物。直申举之。其左脚向前。右脚相去三尺。以来长引即是也。白朱黄青皆用之。当想佛形。而作此印也。凡作印有二种威仪。若立作印皆须作此威仪也。四佛皆作寂然之形用此印也。又释第五色中云。此是阿□如来也。其佛以大慈悲为护一切伏诸障。故作毗俱胝形。兼作印拟于作障之者。此俱胝眉皱如前说也。此尊名□罗底(丁也反)哩荼梵字也。此印举左手。申左脚。屈右脚也。此是降伏通用之印也。作金刚忿怒形。不须作佛形也。此二尊是通一切用身印也(安公云。此印经云。宝冠举手印。四轮布字中宝冠举手印。用外缚五股今此界道对受用彼印。依此经文也)又经此次出无能害力明妃(云云。如三密抄)又次云。次调彩色顶礼世尊及般若波罗蜜。持此明妃八遍。从座而起旋绕漫荼罗。入于内心以大慈大悲力念诸弟子。阿阇梨复以羯么金刚萨埵加持自身。以□字门及施愿金刚已。当画大悲藏生大漫荼罗。彼安详在于内心而造大日世尊。坐白莲花。首戴发髻。□吒为裙。上被绡縠。身相金色周身焰鬘。或以如来顶印。或以字句。谓阿字门。东方一切诸佛以阿字门及大空点。伊舍尼方一切如来母虚空眼应书伽字。火天方一切诸菩萨画真陀摩尼宝。或置迦字。夜叉方观世自在莲花印。并画一生补处菩萨眷属。或作娑字。焰摩方越三分位置金刚慧印持金刚秘密主并眷属。或书□字。彼复弃三分位画一切诸执金刚印。或书字句。所谓□字。次涅哩底方于大日如来下作不动尊。坐于石上。手持□索慧刀。周匝焰鬘拟作障者。或置彼印。或书字句所谓唅字。风天方降三世尊。推大障者。上有光焰。大势威怒犹如焰摩。其形黑色于可怖中极令怖畏。手转金刚。或作彼印。或书字句。所谓诃字(长声)次于四方画四大护帝释方名无畏结护者。金色白衣。面现少忿怒相。手持坛荼。或作彼印。或置字句。所谓作□字夜叉方名坏诸怖结护者。白色素衣。手持朅伽。并有火焰。能坏诸怖。或画彼印。或置字句。所谓博字。龙方名难降伏结护者。赤如无优花色。被朱衣。面像微笑在光焰中。而观一切众会。或置彼印。或置字句。所谓索字。焰摩方名金刚无胜结护者。黑色玄衣。毗俱胝形眉间浪文。上戴发冠。自身威光。照众生界。手持坛荼。能坏大为障者。或作彼印。或置字句。所谓吃忏(二合)字。及一切眷属使者皆坐白莲花上。真言者如是敷置已。次当出外于第二分书释迦种牟尼王。被袈裟衣。三十二导师相。为说最胜教施一切众生无畏故。或袈裟□印。或以字句。所谓婆字。次于外曼荼罗以法界性。加持自身发菩提心。彼舍三分位。当三作礼心念大日世尊。如前调色于第三分。帝释方作施愿金刚童子形。三昧手持青莲花。上置金刚惠杵。以诸璎珞而自庄严。上妙绡縠为裙。极轻细者用为上服。身□金色顶上有五髻。或置密印。或置字句。真言曰。南么三曼多勃驮喃一鍐。于其右边光网童子。一切身分皆悉圆满。三昧手执持宝冠。惠手持钩。或置彼印。或书字句。所谓染字。依焰摩方除一切盖障菩萨。金色发冠。持如意宝。或画彼印。或置字句。所谓恶字(长声)夜叉方地藏菩萨。色如□孕遇花。手持莲花。以诸璎珞庄严。或置彼印。或置字句。所谓伊字。龙方虚空藏白色白衣。身有光焰。以诸璎珞庄严。手持朅伽。或置彼印。或置字句。所谓伊字(长声)经阿阇梨复以已下义释云。阿阇梨作成事金刚萨埵。加持□字。施愿金刚等菩萨之者。此阿阇梨以如来加持及阿字故。即是毗卢遮那如来也。以如来自作成事所不应故。更以□字加持。作金刚萨埵身。而画诸像也(□字并施愿吉祥金刚者。是文殊也。种子是么字。即空点也。用加缚为鍐字耳)当作时想同己身。如上说之。又诵此□字百遍或千遍等也。画大悲藏生大漫荼罗。内漫荼罗安详者。师如是自加持已。安详而起。入于中台。徐徐运布众彩。而作毗卢遮那之像也。其像本形坐于白莲花座上。以发为冠。不加彩饰。用极细绢为下裙。更用极细罗谷轻细于下服者。用为上服。令肉色相映内现也。身作阎浮金色。色之深金极光莹者是也。其佛像之身皆生光焰相。合为鬘。连环不断。而遍身也。所以漫荼罗中须造此佛形者。为欲令彼弟子速生胜愿。及以加持之力成满一切智身。故先须造立也。复次造坛。有上中下法。若弟子财力丰瞻能广辨者。师即当作彩色像之坛。为示本尊身印之相故。若力能辨而作字坛。即犯于秘法隐覆之罪。若观弟子心极殷重。乃至不惜身命。尚能舍身而奉于师。何况当有所□。然资力不辨者。听作字漫荼罗。即于此置佛之处。但书作字。即是如来之体也。置阿字竟。中台之外院直东作字。又于东北自在方置字。此即是虚空眼也。是一切佛及菩萨之母也。次火方一切佛菩萨真陀摩尼宝印。或置迦字也。次北方观自在及弥勒贤劫一生补处菩萨以为眷属。置苏字。或置娑。次南方金刚手等。或作形。或但作印。印(谓三股拔折罗)或作□字也。又此中置字。与前坛方位或不同。问之。复彼分位三弃舍一切执金刚诸印画或彼字者多三弃舍亦如前释不异。字印作吽字也。次罗刹方(西南也)毗卢遮那下画不动尊。石上坐。手执刀及□索。遍身焰鬘。期克一切作障者。或但作印于上(印谓□索及刀也)或作憾(引)字耳。次于风方(西北也)作三世胜害一切作障者。头上光焰。貌作大忿怒。如阎摩罗形。黑色于恐怖可畏之中。又极令人恐怖。当如是作极可畏形也。其手中转拔折罗(是三股金刚也。印则此是)或但作字。谓(长诃字也)次于四方画作四大结护。东方作无畏结护(是名也)身金色白衣。面少嗔状。手持棒。若但置印者(但画棒印也)或但置字(缚字也)北方作坏诸怖大护。白色也。右手持刀着白衣并焰光。若作印者。但画刀形。若字者作跛字。或傍加二点。西方难降伏大护。无有能制伏者。故以为名也。身作无忧花色(如此间深紫蜀葵花色)衣亦然。少浅于身色。其面微笑在圆光中立。作观大会众之状。谓西方众会也。印但画刀。若字作字。南方金刚无胜大护犹若金刚。更无有胜者。故以为名也。复次金刚是天帝释别名也。然此大护势力又过于彼。故名也。其身黑色。忿怒形皱眉。衣亦黑。然稍浅于身面之色也。头上但作鬘髻。自身焰光也。手持棒。若但画印。亦但置捧也。字作乞^5□(二合)字。为种子字也。上来四大护皆须并置眷属。眷属即使者也。皆坐白莲花上。持真言者当如是而敷置之也。次出外向第二院画牟尼王释迦种姓。着袈裟衣。具足三十二相。是一切众生施无畏者也(以教法利益一切。皆令得无畏故也)其印当置□袈娑等(等谓锡杖之类)若字者作婆字。此最为胜者。谓秘密胜上之义也。次外漫荼罗法界自性加持菩提心发趣者。作法界自性观也。法界即是如来之身也。观自身即同一切佛法界身也。以此加持住菩提心也(此发趣是向义。至义。修行义。更问此一段也)彼三分位舍三作礼佛毗卢遮那。如前调色中方便而画也(更问)东方作施愿金刚童子形(即文殊师利别名也)左手执青莲花。花上置金刚。以一切之璎珞严身。上妙细绢以为下裙。极微细谷以为上服。又令细于下裙。身色映现也。作□金色。头上有五髻子也。彼印但画青莲花。花上置金刚杵也。若作字者。谓满字。或加归命。即是真言也。文殊右边(即北边也)置光网菩萨。一切身分圆满。左手执宝网。右手执钩。若但置印者。或画印。或画钩也。种子字者染字也(但置是即得)南方画除一切盖障菩萨。金色发冠(云无璎珞)左手执真陀摩尼宝珠。在莲花上也。若但作印者置莲花。上有摩尼珠。或但置字者。谓恶(引)字也。北方作地藏菩萨色。如□孕瞿花色西方有此花。如此间粟谷之色。花房亦如谷穗甚香也。此菩萨手执莲花也。若置字者作伊字也。西方虚空藏菩萨等亦以诸璎珞庄严其身。身作白色。着白衣(其白衣色映身。作肉红。与身色少异也)身有火焰。执大刀。彼印者但画大刀也。若但置字者作长伊(引)字也(成就悉地品文更检。恐繁止之)具缘品义释云。凡漫荼罗转字之法。一一诸尊皆用本种子字。或以诸部通用字如三部阿娑□等。若恐浅行阿阇梨不能如是速疾旋转者。但观阿字门。生无量光。光所至处即现彼尊身也。第二引彼第四真实修证秘密曼荼罗文者。安公所指诸品如前。彼具支灌顶第七卷具明之欤。然世不传。今私义推示其大途轨云。尔时世尊。又复宣说入秘密漫荼罗法。优陀那曰。 真言遍学者 通达秘密坛 如法为弟子 烧尽一切罪 寿命悉焚灭 令彼不复生 同于灰烬已 彼寿命还复 谓以字烧字 因字而更生 一切寿乃至 清净遍无垢 以十二支句 而作于彼器 如是三昧耶 一切诸如来 菩萨救世者 及佛声闻众 乃至诸世间 平等不违逆 解此平等誓 秘密曼荼罗 入一切法教 诸坛得自在 我身等同彼 真言者亦然 以不相异故 说名三昧耶 (私云。此是入秘密漫荼罗法品也。彼经一品只是也) 义释云。尔时世尊。又复宣说入秘密漫荼罗法者。上已答金刚手秘密漫荼罗。而未明入秘密之法故。次宣说也。持诵者遍学秘密漫荼罗智者。真言者应遍学(谓一切处须解也)智者秘密坛(即智是通达也)无所疑滞故名智者。智者尽烧一切罪。弟子法如是者。持诵者即是成就之人也。谓阿阇梨也。应遍学者。然唯佛与佛乃能遍知遍学一切诸法。能具此德乃可为师耳。今末代此人难得。云何得有传法师耶。然阿阇梨虽未得如佛应遍了知。然于此经宗旨次第法用。一一明了及随顺此经。所谓诸法缘漫荼罗所要者。应善知之。应修瑜迦之行。晓了众生种种根性利钝有遮无遮及本尊真言身印之类。乃可传法。为弟子作入秘密漫荼罗法也。所以然者。今此诸佛法要甚深难解。共所守护不妄宣传。外默斯要不辄尔宣说。若末代人师不能了知魔事及入道方便次第。而妄教人即令差机误他故须遍学也。所云智者即是此遍学之人也。能知应与不应与应入不应入。如是种种故名智也。若不闲方便。徒有所说。而不能令他建立无上善根速入一切如来之位。更招极大障法。自损损他。云何名智人耶。弟子法如是者。谓如法入坛作法也。烧弟子罪者。犹彼从无始来具有无量无边深原之障。若不为除则身器不净犹有障。故不合为说一切如来具足之道。犹声闻人有十三难等不合为受戒也。烧彼寿命令不复生。烧除灰烬者。今岂以世间之火而烧彼身。令命根不续为灰烬耶。今自有妙方便大惠之火。而焚彼业烦恼身。使不复生也。一切众生皆以业烦恼蕴积相续而得生长。轮回无绝故名为寿。今即焚之令尽无余也。业烦恼为薪。方便智为火。以此因缘而得无余。此薪既尽能治之法亦遣也。所谓烧者即是字义也。当以阿字为弟子身。使以阿字遍作其身也。次以啰字而加其上。啰字者即是大惠火也。即以大惠火之字焚彼菩提性。真金之□令垢秽无余故。以啰字而焚阿字也。然既焚竟。岂如二乘断灭灰烬而不复生耶。不如是也。诸垢之薪已尽更有妙生。所谓净菩提心真实生也。此生即是清净之性如来种子也。师以何方便令此灰烬复生妙牙也。烧烬同于灰。彼等复生也。以字烧字者。谓想。阿字同方坛。弟子在中。而以啰字烧之。以烧故同为一体也。身同阿字。而以啰字烧一切烦恼罪除。乃至身相亦除。体同金轮也。谓□字门也。当于心上观圆明。于圆明中而安□字。徒此□字而生水轮。犹如白乳而已注之。以此方便复生净菩提心佛种子也。生此清净之身内外无垢如百炼之金。而加莹饰随用成器也。当知火动之时即与风俱。风轮者即是诃字义也。又□字上加点。此点即是大空。欠字门也。微妙之法水从空而注。以净其心器。当知即具地水火风空五字之义也。然此皆是如来秘密之义。非徒如文而已。当善思之行者既得如是遍净无垢身。寿命还活悉皆无垢也。意生之身复为欲令坚固如是意生身。故更有方便。由置十二字。复同十二缘。谓十二支句也。此是前说十二字。真言王当用布满其身也。初有四字。布于上分。谓从顶至项也。一字顶上虚空字也。二字在耳。一字在项也。如本自性配。先从眼起好也。次有四字。在中分。谓二肩上及心上咽上也。次有四字。在下。谓脐上腰上。一字在腿上。一字在足下。然髀足皆有二。今但于一足置之。即管两足也。当知此十二处即摄余一一身分。如二耳字即摄二目等也。如上所说之字。当取上真言王。从初字次第而下布之耳。然作此方便有三等。一者师自布之。二者用作漫荼罗(更问。布子云何起)三者加弟子身。此是瑜伽秘密加持也。如是作已即是成就三昧耶。所谓三昧耶者。是等义谓。我等于佛。佛等于我。无无二。二分究竟皆等也。阿阇梨者即等于佛。佛即等于弟子。此弟子非但等于十方三世之一切如来。亦等一切诸佛菩萨。亦等一切声闻缘觉。亦等一切世出世间天仙之众。若如是等于一切。即是毗卢遮那佛身也。故云诸世间等同顺。亦是法花皆与实相不相违背义也。应作如是解等同诸佛也。此解三昧耶秘密漫荼罗中入一切法教中自在诸漫荼罗如是等。我亦然。解此三昧耶秘密漫荼罗。入诸教中诸坛得自在。虽不入亦得自在摄取也。如我等持诵者(谓我与彼行者不异合为一。是名三昧耶也)持诵者不异。三昧耶名说者。解是解了之义。解知之义也。若解此入秘密漫荼罗方便。即是遍入一切漫荼罗也。此弟子以同遍入一切漫荼罗故即得自在。修行一切法门无有留难也。佛以诸法究竟等释三昧邪之名。故云三昧耶名说也。如经初具有入大悲胎藏漫荼罗等诸法。及以此法为要用之法。不说于前。乃在此说之。若不解此上来所作漫荼罗终不得成也。所以回互前后不相承蹑者。岂佛有所□惜耶。但为欲令入正法者应须依师而学。犹如佛于声闻经中呵贼住人。云得具满和上阿阇梨。如法受戒快修梵行。何故如盗住也。今末代之学人亦尔不务近善知识咨承法界。而自师心欲望成就如来自在之业。直尔披文便欲作之。望得成就无有得理也。非但自损。又欲求名利故。而妄作人师。自既违法而欲建立他无上善根。何有此理。由此无有□。故更招谤法破法之缘。成无间之业。何有无间业人。而能自利利他俱成妙果耶。是故行者务求明师。一一咨禀微旨晓了明白。先自成立堪能建立他人无上善根。犹如声闻法中五法成就自成五分法身。亦能成他五分法身。得离依止得在师位。尔时乃可传法利人。其或不然慎勿妄操利器自伤其手也。故经云。差机说法为人天冤。今不善遍学持明瑜伽之藏。而欲随他本缘而授其法。亦犹是也。入曼荼罗时有三昧耶偈。可有十四五偈。即是与弟子受菩萨具戒及教授教诫要誓之言。此土未传耳。 入秘密曼荼罗位品第十三 尔时大日世尊。入于等至三昧。观未来世诸众生故。住于定中即时诸佛国土地平如掌。五宝间错。悬大宝盖。庄严门标。众色流苏其相长广。宝铃白拂名衣幡佩。绮绚垂布而挟饰之。于八方隅建摩尼幢。八功德水芬馥盈满。无量众鸟鸳鸯鹅鹄。出和雅音。种种浴池时花杂树敷荣间列。芳茂严好。八方合系五宝璎珞。其地柔软犹如绵纩。触践之者皆受快乐。无量乐器自然谐韵。其声微妙人所乐闻。无量菩萨随福所感空室殿堂意生之座。如来信解愿力所生法界标帜大莲华王出现。如来法界性身安住其中。随诸众生种种性欲令得欢喜。时彼如来一切支分无障阂力。从十智力信解所生无量形色庄严之相。无数百千俱胝那由他劫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惠诸度功德所资长身即时出现。彼出现已于诸世界大众会中。发大音声而说偈言。 诸佛甚奇特 权智不思议 无阿赖耶慧 含藏说诸法 若解无所得 诸法之法相 彼无得而得 得诸佛导师 说如是音声已。还入如来不思议法身。尔时世尊复告执金刚秘密主言。善男子谛听内心曼荼罗。秘密主彼身地即是法界自性。真言密印加持而加持之。以本性清净故。羯磨金刚所护持故。净除一切尘垢我人众生寿者意生儒童造立者等株杌过患。方坛四门。西向通达。周旋界道。内理意生八叶大莲花王。抽茎敷蕊彩绚端妙。其中如来。一切世间最尊特身。超越身语意地。至于心地逮得殊胜悦意之果。于彼东方宝幢如来。南方开敷华王如来。北方鼓音如来。西方无量寿如来。东南方普贤菩萨。东北方观自在菩萨。西南方妙吉祥童子。西北方慈氏菩萨。一切蕊中佛菩萨母六波罗蜜三昧眷属而自庄严。下列持明诸忿怒众。持金刚主菩萨以为其茎。处于无尽大海。一切地居天等其数无量。而环绕之。尔时行者为成三昧耶故。应以意生香华灯明涂香种种肴膳。一切皆以献之。优陀那曰。 真言者诚谛 图画曼荼罗 自身为大我 啰字净诸垢 安住瑜伽座 寻念诸如来 顶授诸弟子 阿字大空点 智者传妙花 令散于自身 为说内所见 行人宗奉处 此最上坛故 应与三昧耶 义云。尔时大毗卢遮那世尊。彼时等至三摩地证未来众生。观念从定住者。毗卢遮那义上已释之。今更释。所谓毗卢遮那者日也。如世间之日能除一切暗暝。而生长一切万物成一切众生事业。今法身如来亦复如是。故以为喻也(乃至)佛所以入此三昧者。佛住毕竟无相寂灭之法。以大悲故住于三昧。令一切大会及无量众生得见此大悲胎藏曼荼罗庄严大会微妙之法。即是于无相中而见有相。虽复有相而从因缘生即不生义也。同于性净之法。而诸众生各随本缘见种种色。闻种种声。获种种法。各随心器如法修行。有如是大因缘故。又为满足金刚手所问之法令明白无余故而入三昧也。等至者三昧之名也。上云尔时。而此复云彼时如来入于三昧者。对前因缘。次复有此事故分别之而云彼时也(更问)等至者。犹过去一切诸如来皆乘此道至成正觉。如过去者未来现在一切如来亦复如是。皆从此道乘此方便而成正觉。故云等至也。如三世佛至成正觉。我亦如是。如我今乘此道而至道场。一切佛亦如是。佛佛皆等。本末究竟悉等。故云等至也。又复如前所示大曼荼罗方位之相。如佛所入三昧而示现者。若阿阇梨住于定中。而度弟子亦当布此方位之相与彼无异。一一皆是入法界。诸善知识普门行法。若师作此观以加弟子。亦令得见如是大会也。今内心所观与外事所布。内外平等无有差别。故名等至三昧也。佛入三昧故。令金刚手等诸大菩萨皆得满足所问之疑。佛于三昧中所现之事。即是示其方位法用。故入此三昧也。彼佛入三昧时彼佛土等(等者如等同也)平正。所谓地平者。以三昧而言。即是得见净国庄严。其地平正无有瓦石诸山及沙砾等也。然此即是净菩提心之义也。以信力故平其心地。除去所有阿赖耶之所含藏沙砾株杌等类。唯除毕竟平等净菩提心体性之地也。若能平净此地。即可成就大悲胎藏佛会庄严也。五宝间错者。谓金银等五宝也。五宝色也。五色之宝而间错其地也。五色者。即是白黄赤绿黑次第也。间错是界也。白是信。黄是进。赤是念。绿是定。黑是惠也。上释云。初白。次赤。次黄。今以此释为定。前释非也。从此下一一庄严皆有义释。今此中未解。别处一一对其法门也。非但五宝间错其地而已。庄严门标又有门标。即是大悲胎藏之门标。令知所入之门方位之相也。此标即是如上所图者。然有画作及立作者。画作如所画图。其立作标者。亦依此相而作也。其门有柱。柱上横木标。知是门也。四方之门即是四念住。标是四梵住也。涅庾呵是门。都啰亦是旗也。是标。杂色者非但五方之色。更有种种杂色。此杂色幡其相广长而在门标之上。大宝盖者盖在上。都覆之如坛法也。盖者此盖之量遍覆诸佛刹。故云大也(私云。大宝盖以下文在此非次)此标上又悬白拂宝铎以为庄严。前是彩幡。今是宝铎及幡。并悬宝幢幡而间错之也。并种种杂彩名衣。大悬垂周布好彩之束。节段束之。是杂彩也。私谓。即是如前着杂色衣之义也(私云。此私谓等文。二十本有之。故知此疏诸师展转治定云云从第一无相之法而出生如是大悲藏生之相。普现色身种种方便说无量法。是杂色义也。杂色幡以来皆在门标也。建谓立幡于标也(私云。已上释门标欤。但此最后七字不明。可思)八方隅建大摩尼幡。幡以摩尼作也。幢者谓于柱上始有层台之柱也(私云。幢者以下十三字二十本无之。文意不明。可思)四方及四隅各建摩尼妙宝如意之幢也。此外复有八功德水净妙浴地。堪然清净也。复于池中有无量水生禽鸟。嬉戏自在出种种微音。悦可一切。又生种种时花时。谓六时之花各适时而现也。非但名花。又有种种宝珠罗列也。八方分分布之(分即方也)五宝璎珞绳系也。此八柱之上周匝宝绳而相连系也。此中云璎者。梵音与前所云璎珞有别。^5□谓垂加仰半月形。而垂下宝璎周匝相接也。其地细滑如绵绵衣。乐受极触乐者。如西方有纯绵衣。如此地绵巾之类。极柔滑按之则没。举身复平如旧。其触极细。最生乐受也。又有无量乐器。弥满空中。在于空中。不鼓自鸣。其声深妙令人乐闻欢喜快乐也。于此布列庄严之地复生无量。随诸菩萨福德所感意生之座及宫殿。从如来信解生。其座罗列亦作三重。如上大悲藏生曼荼罗布列次第也。各随菩萨净妙功德。五尘乐具而生有种种差别举恶言之。则有十世界微尘数等各各不同而布列其位也。此等皆在八宝幢柱之内。并从如来信解力生。以如来本愿力故。于等至三昧中普门示现也。法界标者。既从法界生。即是法界标帜也。此中有性之义。梵文语含也。标即是性也。法界体性本来常净第一无相。还用法界而庄严之。中有大莲花王。此花即同法界。遍一切处自性清净也。当知彼中如来止住者。花既量同法界。当知佛身亦复如是。此即中台八叶之花也。生大莲花如来住彼法界第一。随意信解。众生喜悦第一也。是第一法界身随诸众生信解令得欢喜。此第一是极微细之意最难见之性。故极微细也。此第一者。义译当云性也。随意者。佛大愿力为度一切众生故普门示现。各各随彼所喜见身。称机导利令得欢喜也。彼如来诸支分无碍力从十力信解生无量色形庄严之身者。如来之支分有无碍力无坏力。以一切世间天仙及二乘菩萨等之力。尚犹有碍。由有碍故。更有胜上力者则能坏之。今佛力无碍不可坏。犹如金刚。故云无碍力也。此无碍力从何生。当知从如来十种之智力生也。从佛身支分上中下分为三分。流出种种类形。乃至一一毛孔皆悉流出种类。若干形色各异。或方或圆三角半月。或青黄赤白黑。寂心欢喜忿怒等形。其数无量也。即是诸本尊等皆当坐于意生所感之座也。今此十力亦从何生。谓从如来无量阿僧祇劫以来。修行六度十度乃至百千万不可说不可说阿僧祇诸度万行。即此诸行功德资长法身而出现也。以功德所资长身出现也。彼出现已于诸法界大会之内诸谓十方也。非但示形而已。复出种种妙音。演布不思议常寂秘密之法真言之行。普令一切皆得闻知也。此所生菩萨各说种种妙偈而叹于佛。有音声。表作如此。说谓偈也。犹如下方诵出之会。然大日如来犹住三昧。此是三昧所现花台中毗卢遮那世尊。于身分中示现此身。从此法界性莲花之中。佛出种种形之时。又从佛身出种种声。而演妙法。经云音表者即语表也。此音演偈略有二偈。初偈云。奇哉一切佛方便不思议。于无藏性惠以慧含为藏。此偈叹佛之意。见上示现不思议事故。叹佛之功德甚为奇特也。叹一毗卢遮那即是叹一切如来。故云一切佛也。当知如来所现奇特之相。即是如来大惠及方便中生此不思议之业也。云何不思议耶。谓住无藏性而能作有藏也。藏者梵云阿赖耶。此翻为藏。或云。宫室宅舍之义也。如世间舍宅一切众生各随己分安住其中。既有此窟宅。即有善恶藏不能自出。如来已离如是阿赖耶窟宅。故云无藏性也。佛虽无一切藏。然以慧方便而有藏生。谓于无相法中而示种种相。无妄想法中而出种种音说。即以此藏令一切至于无藏也。次偈若识无得者。诸法无住之相。彼无得而获得诸佛导师。此意言。法性无得不思议也。无得是空义也。若得此者即佛也。若有所得即是有妄有藏。非是如来无师之惠。若可识即是心所行处也。非究竟胜义也。所以叹佛不思议者。乃于此无得不可识法而能得之。所谓上来境界无相。而相令一切众生以无所得而得之也。谁得此法。谓诸佛导师也。复次偈云奇哉者。梵音奇哉即于初首而有阿声。此偈已表法竟也。此即是本不生义能生一切诸法。谓如来身所示种种形声皆从阿字而生也。时出此种种形竟还入佛身。彼身又复还入如来不思议法身。各随所出之处而入故。经云。又复入如来彼法身不思议。此不思议梵云阿真底。亦有阿声意明。从阿而出又从阿而入也。此两头上下指两阿字明。一切法入即同法界之体也。彼佛告执金刚秘密主者。意明。彼佛即毗卢遮那也。当更问。彼佛者为是三昧中所现者耶。为是本如来耶。当是本如来也。从此以下佛从等至三昧起已。而告金刚手也。佛所以住三昧。而现如前种种希有之相。谓地平如掌。乃至布列诸尊及八叶花等方位者。欲示执金刚等内心瑜伽之境。以外况内而表于义也。是故今从定起复说内心漫荼罗入秘密藏之法。而示执金刚手也。善男子。谛听(内心也)心中漫荼罗彼秘密主身地。是即是法界自性。以真言印加持而加持之。以本性清净故也。如前以大日自加持。次即以羯磨金刚萨埵作加持而作事业也。如大品中有二十种劝令谛听之相。佛为执金刚除一切尘垢。及修行真言行诸菩萨等法要未具。不得疾成无上菩萨。今复次说满足前义令法要圆满。若不知解此则前法皆未周。悉以此因缘劝令谛听也。如是二十种因缘当广说。前所呈示是三昧力之故呈示外境。今则内心观之。以于行者自心之中而具佛会大海。十方通同为一佛土。唯自明了他所不见故名秘密漫荼罗也。犹如作外漫荼罗。先须治地平去沙砾株杌等事(我人众生寿者)次当平治悉令坚牢平正。方可于中而建立之。今此亦尔。欲于内心达大漫荼罗者。亦先须平地去株杌等过。此云身地者。此语即含地水火风也。云何治耶。谓先当建立瑜伽之座。瑜伽座者。即是所持真言之字以加持之。取彼所持真言最初之字以加持。最初之字即是真言之心也。其字当去点等。但取本体以本体即是阿字也。阿字是金刚地也。所以然者犹如释迦初成正觉时。入金刚三昧而成正觉。除金刚地更无能胜者。今此如是。为欲建立内心毗卢遮那大漫荼罗会故。若不先建立金刚心地则不能安立也。阿字是金刚轮也。为欲升金刚座故。先观阿字为始。还以金刚而持金刚也。观此字当作方形。然此字形体亦方也。观此字正方而作金金之色。遍满行者内身。如身之地大无所不遍也。次作水三昧者。谓观□字。处在圆明。其色正白亦遍满其身。然此字形亦圆也。前阿字已遍一身。今复遍身。犹如水大遍洽一身与彼地大不相妨也。次观啰字作三角。赤色。此字即作三角形也。啰亦遍一切处。犹如身中之火大也。次观诃字。作侧半月之形。其色黑。彼字在中。色又深黑。亦遍于身。犹如身中风大也。地水火风是外境。从外内照。即是阿□啰诃字以加其身也。此阿者即是法界之性。以一切法本不生故即同法界也。以阿字故。余之水火风当知亦是法界清净之性。从因缘起而本不生。以此一一真言之字加持而加持之。当知此字本性清净也。缘者谓因此得生也(恐是故字义)业金刚有情加护。离一切尘有情寿者满努所生末那仙生作者等株杌过患者。金刚有二种。一者智金刚。二者业金刚。此梵云金刚羯么谓所作事业也。以此金刚业而加持故得净除其地也。离一切尘者。尘谓过患等也。欲平其地。先当除去沙砾株杌等。所谓一切垢见也。次略说其相。谓有情寿者等见及满奴所生者。是所生者是一类外道见。满奴是我。言一切依我而生也。末那仙生者。言一切从彼生也。亦是一类外道见也。此等即是垢障不平之性。今亦以金刚智作业除彼不平之过。去彼株杌方净治此心地而建秘密大漫荼罗也。四角四门西向开。常开出入。门傍安缘。周匝者如前所示。外相中门标之类及周匝八方大宝柱。柱上悬宝璎白拂等种种庄严。今内心瑜伽亦与彼无异也。然彼一一皆是内心法门。应更问其名义耳。于中有意。从生大莲花王八叶有茎蕊。周遍妙彩画。于中如来一切人中尊。高超越身语意心。地登升心地。得至殊胜悦意果。授者谓在此内心大平地庄严中。有大莲花王座也。如上所现大花王。其体净妙量同法界。今此内心所观犹如于彼。故名为大花王也。其花有茎有蕊。诸色间错。妙絑画作。皆为内心观作。如彼画工运布众色作诸色像。虽众缘合无有自性。而相貌宛然也。此上有一切人中尊。即是毗卢遮那也。此是行者自性无师智大毗卢遮那佛。非从外来也。身语意超身语意心地登升者。超身语意心地得至心地。获悦意殊胜之果。超染污心地得至净心之果地也。如一切世人未得身口意三平等。故不能入此心地法门。如来悉离三业众过得三平等。至于一切诸佛心地。谓得净菩提心毗卢遮那如来悦意心地。故于一切中尊也。复次一切众生同有此性。如来秘密具足无缺。而不能自信。不自了知。如来明了自证而为一切普开觉之。亦令同得此法。故名一切众生中尊也。悦意果谓最后果。当知得是心地者。即是毗卢遮那如来也。授与谓有人传授。复自观察修行而得斯果。犹如人与其实。自悟不从他得也。如上毗卢遮那在花台上。以次八叶东方观宝星佛。亦名宝幢佛(私云。二十本云。东方观宝幢佛。亦名宝星佛)南方开敷花王佛。因陀罗亦是王义。若重言王不便。故存梵音也。北方鼓音佛(前置阿□。今改为此名)西方阿弥陀。其四隅之叶东南普贤。东北观自在。西南文殊。西北弥勒也。其花诸蕊中置佛母诸波罗蜜三昧等。佛母即虚空眼等也。此花叶下面置诸持明忿怒等。在叶下。其花茎即以执金刚秘密主持之以为其茎也。复有无边大海众。即金刚也。亦有种种供具花香之类。今略说之。下文更有安布方便也。其花茎下观为大海水。海岸之外地居天众。为成三昧耶故须辨花等。为欲与一切入坛。故心念花而令入也。海岸之外地居天众各依方观布之意。灯花已下偈也(意生谓从心生花也)画之殷勤者。谓彼持诵者布于身心犹如细画也。此心漫荼罗之上有佛。在中故曰大我。大我者佛之别名也。自作谓自内观作之谛了分明也。然此秘密漫荼罗。若师观弟子深是法器。诚心愿求而力不能具众缘。如上广作者。师得为作此法度之。自余当须众缘不得同此也。然若弟子已得瑜伽。师欲令入秘密佛会亦作此也。啰字净除者(先已作阿字及啰字净除了。今如前法净弟子也)即是如前方便。观于啰字之火。而烧除彼障法积业令悉净已。方复以甘露法水而灌洒之。得于死灰之中而生道芽故。次授彼暗字也。师当住瑜伽之座观此阿字。加点置弟子顶上十字缝中。当知此上有点。即是甘露法水用灌其顶也。寻念如来者。谓师将度弟子入秘密藏。故寻念三世佛所行方便。欲令同证同护持之也。师既自住瑜伽之座。以其身心而作佛海之会。唯犹自明了余人所不见也。次授弟子花。令投师身上。供养内心之佛。而观本缘。随彼本缘而观其法。若本尊摄受华中于彼。师皆□之不谬。而弟子未得瑜伽者。但见在其身上耳。其花投处大略心为八叶之位。从脐至心为金刚台。脐为大海。从脐以下是地居诸尊位也。此表何义。谓从诸佛大悲海而生金刚智。从金刚智出生一切佛会也。于一切漫荼罗中。此最为上。无与比也(自见已向彼说之。谓师心中所见。随处也)上文说持诵者。观其内身。肉心八分作八叶作开敷。及啰字置目等。若行人不加是修行成就。而能作此秘密度人无有得理也。要当先自成就堪住瑜伽师位。又为阿阇梨所许方能辨此也。今此所作虽是度人方便。然行者于自持诵观照之时。亦当如法习之。用法灌顶之内而自灌洒。为除一切障速入佛会故也。前品名入秘密。今复云入者。此入是证入之入。犹如人已入室宅一一明了细分别之。出入自在家内所有悉皆知之不同初入门人也。 阿阇梨真实智品。 阿心娑(脐下心上四寸许)吽(眉间)口授。 阿缚罗吽佉口授。 布字品(如五卷抄引)口授。 百字五品(如百光王布字等)口授。 安公具支灌顶文一部十卷也。其第七卷世不传之。人人云云不同。皆未得其旨也。然有云。极秘法故有人烧舍(云云)如愚案者诚是极秘故不传欤。其第七卷恐是彼第三漫荼罗之余。及此第四曼荼罗欤。若得此意不可异求。恐圣诫故不能委记。 已上曼荼罗了。 六月成就法。 轨云。金刚手请问。真言行菩萨修行几时月禁戒得终竟(云云。如文) 持明禁戒品云。 尔时金刚手。复以偈颂请问大日世尊持明禁戒。为真言门修菩萨行诸菩萨故。云何成禁戒。云何住尸罗。云何随所住修行离诸着。修行几时月禁戒得终竟。住于何法教而知彼威德。离时方作业及法非法等。云何而速成。愿佛说其量。先佛所宣说令得于悉地。我问一切智正觉两足尊。为未来众生。仁中尊证知。是时薄伽梵毗卢遮那哀愍众生故。而说偈言。 善哉勤勇士 大德持金刚 所说殊胜戒 古佛所开演 缘明所起戒 住戒如正觉 令得成悉地 为利世间故 等起自真实 不生疑虑心 常住于等引 修行戒当竟 菩提心及法 及修学业果 和合为一相 远离诸造作 具戒如佛智 异此非具戒 得诸法自在 通达利众生 常修无著行 等砾石众宝 及至满落叉 所说真言教 毕于时月等 禁戒量终竟 最初金刚观 住大因陀罗 当结金刚印 饮乳以资身 行者一月满 能调出入息 次于第二月 严整水轮中 应以莲花印 而服醇净水 次于第三月 胜妙火轮观 啖不求之食 印以大慧刀 烧灭一切罪 而生身意语 第四月风轮 行者常服风 结转法轮印 摄心以持诵 金刚水轮观 依住于瑜伽 是为第五月 远离得非得 行者无所著 等同三菩提 和合风火轮 出过众过患 复一月持诵 亦舍利非利 梵释等天众 摩□毗舍遮 远住而敬礼 一切为守护 皆悉奉教命 彼常得如是 人天药草神 持明诸灵仙 翊侍其左右 随所命当作 不善为障者 罗刹七母等 见持真言者 恭敬而远之 见是处光明 驰散如猛火 随所住法教 皆依明禁故 等正觉真子 一切得自在 调伏难降者 如大执金刚 饶益诸群生 同于观世音 经逾六月已 随所愿成果 常当于自他 非愍而救护 义云。然戒西国音有二种。一者尸罗(此是修行戒也。谓净身故须行也)二者没栗多尸罗者(戒有二种。谓本性戒及制戒也。谓性戒谓净诸根。今没栗多谓成就故。制制之也。如后服风等也。如律因事制事也。今铎中。或云禁戒。或云制戒。皆是没栗多也)是长时所持之戒。没栗多是有时愿之戒也。谓行持诵时。或要心一月二月(六月者举数也。初六月不成更六月作。展转乃至得成。乃至如说。三月亦例可解也。先时持诵经六月。若无相更经六月。若有相已方作成就也。若秘密者六月谓净六根故也。云三月者净身口意也)乃至年岁此事了时此禁亦罢。故异名也。今此问中具问二义也。先问云何明制戒。即上二种云何发起。次问云何修行。谓知是法已随所住处(随所在方云何修行得无著也)而修行之也。此中问意者诸法寂灭无相。无有能修所修之相。若有所持即是有着。今云何于修行之中。而即无著得成大果故也。次问。修行有时节。不如世间戒等。则有时限。乃至声闻受具则齐一形。今此明有限齐不也。然问意者此戒既是从缘而得。即有始终。然寂灭之法无始终之别。云何相应。设令有起以何为限量也。次云何持戒者。增长威德。几时得威德。依何教得知威德现。谓今依止何处。云何修行。以何法而今此威德增长。同于如来一切威德成就也。又问。持此戒时(问。何时得离此等也)云何时方作业法非法等。当于何时而得离也。然佛戒者即是如来自然之惠。非时非方离法非法及诸作业。今问。何时而得离此诸事入于一相也。时谓一月一年一日一时等限。方谓所住之处。何处可修。宜在何处也。云何速得成(谓如上事)愿佛说其量。谓速疾事量也。既问终始。次问其量。问。此离相之戒其量几何而可得也。金刚手言。我已于过去先佛所以了知此法。今为修真言行者令彼未来世中速得成就如来戒。故而发此问。非为有所他求及名利等。今我诚言。此心何人证知耶。唯以如来为证。而我深心唯佛自了知也。既以两足尊为证。因请人中尊为我说也。此为未来众生故证者仁中尊也。此即指佛也。如法相而证故云如所证也。此已上凡有五烦。是问也(乃至)此以下佛亦以偈答之耳。言所制戒殊胜。先佛宣说者。佛又引佛为证。此戒过去古佛所说。我亦亦如是说也。究竟之法古佛道同故引此证明无二道也。明制戒发起制戒正觉住者。由持此戒故发起真言之行而得悉地也。即以住此持明戒故即同正正觉。觉是佛之别名。以行如来所行之道故即同于佛也。以此修行道故令世人易得悉地之果。此答云何住戒也。佛意言。如佛所住之戒。行人亦当如是而住。即是三平等故。福智增长故。悉地易成也。自真实等起无疑虑者。当修禁戒。得名常等引者。自真实谓自持真言手印。想于本尊。以专念故能见本尊。本尊者即是真实之理也。非但见本尊而已。又如实观我之身即同本尊。故名真实也。此有三平等之方便。身即印也。语即真言也。心即本尊也。此三事之观其真实究竟皆等。我此三平等与一切如来三平等无异。是故真实也。行者修行时。佛海大会决定信得入。若有疑虑则真言之行终不能成。故重加诫劝令不生疑也。以无疑故而得等引。等引者。梵云三摩呬多。即以三平等法引摄一切功德。摄在自身故言等引也。举此三平等即是普摄一切功德照此三事。究竟皆等摄入自身。名为等引。又定惠等合为一。名为等引。能住如此真实乃至等引。即是住佛戒也。菩提心之法修学业果。若一相合和作业离戒。佛所得智不异戒。一切法得自在者。菩提心者即是如来正因(谓心王也)法谓心法。即是一切地波罗蜜自在力等也。以要言之。一切功德法皆是也。此法皆是佛之眷属也。亦是菩提心之眷属也。如花台之有叶蕊也。此之妙果即同于佛。所谓业者一向是善业(私云。即如来妙业也)以此修行等同于佛。从初发心乃至戒及业等皆等同于佛。佛离一切相而住净戒。所谓离诸相。一相一味。若能如是离一切相而住于此。戒即是佛戒也。其所作业即是佛业也。其所得果即佛果也。以其一相无相离作业故。若行者分别此是戒此是持者此是所持法。以此不真实故。有所得故。即非持佛戒也。又此戒者即是如来无师之惠也。由住如来智故。即于一切诸法而得自在。以于法自在故。照了一切众生真实之性。亦能如实而利益之。令一切皆等于我也。由住此戒摄一切法。名自在。自在者即是摄取之义也。谓自得法又能利他也。故次经云。有情义中通达是也。义者谓善利也。即所谓义利也。当无所著修行速等瓦砾诸宝者。谓自得一切法自在。亦利众生。离于是法非法等种种差别之见心无所住也。由无所住故等于□恶及珍妙之宝心无增减也。尔时行者观五道阐提与如来功德等无有异。不生增减。何况余耶。若至观于一切烦恼恶业与如来功德不生取舍。况瓦砾之与金宝耶。次答持戒量。既有始者何时当终。故佛答言。乃至落叉见诵真言数。常应时日。禁而竟者。如浅略有持真言。或齐尔所时。或齐尔所数。谓一遍十遍乃至落叉等。或一夜一月乃至年岁。故今此中佛言。当至落叉乃终竟也。落叉者若浅略说是十万遍。今此不尔。落叉是见也。若见实之之时。此真言行即得终竟。不然无有中息之义。非如世持诵者齐尔所尔所即求其浅末之□也。然此中持诵应如上先作三平等之方便。谓真言身印及观本尊。见本尊时其心相应而住。无有能动乱之者。又观所持真言。从本尊心中流住而入其口。由如花鬘无有间绝。即以如是佛之功德自满其身。亦不从身更流出也。然将成满时渐有相现。或如本部中所说成就之相。或自身有种种疾苦而得瘳愈。或诸小虫之类不止其身。悦白清净无诸垢秽。或先钝根劣惠而今逮得不妄总持。随于一字能演多义。乃至合偈讽诵心无所碍。此是前相也。故佛言。若见时乃竟。落叉是见义。亦是成就义也。行者之心住三昧。得见本尊寂正正定。假使妙高山王崩坏震荡。尚不能间动其心。或有种种异相。如菩提场中可畏魔事。亦能安心而不生怖。乃至魔宫美妙彩女亦不能倾易其志令生杂念。何以故。以住实戒之所持故。当知尔时去见道不远也。或时一切所食之味。乃至若□皆如甘露。以此缘故其身适悦。□^7□五欲之味不能移之。是贪息相也。其嗔息相者。行人六根渐净故。犹如行大旷野盛热之时日光沙砾□蒸之中忽遇清泉。而自灌洗。尔时诸忿害等所不能烧也。复次等金石者。即是三平等也。月时数者。皆是持诵之限也。又落叉垛义。如射中齐也。如首楞严经文殊经习射义。若见谛任运相应。是落叉义也。复次如上所云。一相一味真实之见难信难解。如来复以异方便世间持诵之法而助显之故。次说六月持法。然此皆是秘意究竟与前不异也。其第一月当观金刚。是方漫荼罗黄色也。观其自身而坐此中。即以自身而作阿字。其阿字正方黄色。当令内身充满无缺。举体皆是此字也。当结五□金刚印。不须持数珠(其印作虚心合掌。双屈二水。以右加左。相钩掌中。二火头相柱而尖。二风勾屈于中指背。二空二地各并竖。以印当心。即是如上金刚手印也)当于一月中。但服乳不食余物。但观所持真言。从脐而出。从鼻而入。如调喘息无异。尔时但观以真言而为喘息也。其色亦黄。若观真言即以一一句为一息。若观种子字。但无间作息也。虽云一月然一十一百乃至一落叉。月等要以见谛为限。复次一者即是一相一味之义也。见是名满一月。次第二月住于水轮。其轮圆而色白。想身在中。如上方便手作莲花印。谓二地二空聚为台。余三指开敷。令火风稍相并。即前观音印也。观其身作□字。色白。亦以自真言为出入息(问。为观□字耶。为本所持种子作白色耶)于二月中(是月结莲花印)但服水而已。余皆不食。所谓服水者。但以此真言出入息白乳之字为食也。行者若相应时自得法味。持身不复有他食想。但以法喜之味而充满身耳。严备谓于中坐也。尔时但观此字。不观本尊像也。第三月在火轮中。谓三补吒合掌屈二风捻二空也。其出入息赤色。三月义如前(谓三月三十日三千日等以见为限)此等三月中不求一切食(谓不得乞食等)若有世来者得随意食之。无人不与则不食。但以啰字为食耳。以此方便烧一切罪障。令无有余也。以此义故一切暗尽明成。明谓佛意命也(备谓备具用此印也) 第四月在风轮中。是侧半月也(与上同)其色黑用^2□诃字为身。出入息如上说。此一月中但饮风而住。不食一切食也。此饮风亦是以^2□诃字出入息为食。非如外道饮气而生也。当作转法轮印。此印即是定惠手反相叉。前所作者也(此难作也)第五月(从金轮至水。同等诸佛也)处金刚水轮中。谓作方黄曼荼罗。内有圆白漫荼罗。身坐其中。脐以下黄。中以上白中也(不作印)用阿□二字(余如上)此一月中得不得皆不食。谓断一切食。但以二真言出入息为食也。自五月以来修无著离我之行。同于一相寂灭。即同于佛也。次第六月处风火轮。除一切障。亦是风轮中有火轮。准上可知。下是风。脐以上是火用诃啰二字为食。得与不得亦一切不食也(迄舍利养)次佛说其功德。行者以此方便行故。一切梵释龙鬼八部远而敬礼。共所守护来至其前作奉教命。乃至药叉神等亦来问其所欲而奉给之。诸持明仙住其左右。一切恶鬼罗刹七母等为人害者亦远而敬礼。见其身如大劫之火。威光猛盛。随一切善愿自在成就。诸为障者皆不得便。犹如大吉祥金刚。观音文殊等无有异也。 六月成就坛有人作图。 有人私记。 或图。 风坛。 右者依法曼院前大僧正庆算命。以东睿山天海藏御本书写。为兴隆佛法被入法曼藏毕。 贞享二(乙丑)年五月二十四日 笔者备之之列足守之住秀圆坊 东曼荼罗抄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