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373 圆密宗二教名目 二者者 一者显示教 二者秘密教 初显示教者。三乘教也。谓阿含深等诸经也问。何以阿含深密等经名显示教。又号三乘教耶。答。彼等诸经中。唯说三乘行相。不明世俗胜义圆融不二之旨故名显示教。号三乘教也。问。阿含阿深密等者何等经耶。答。付教法释迦大日教法不同。问。先其释迦教法者何。答。付释迦所说教法。有八教五味不同。问。先其八教者何。答。八教者。化仪四教与化法四教也。化法者所说教法。化得说教仪则也别卷在之。问。于此化仪化法四教中。唯以藏通名显示教欤。答。前唐院御释中。以三乘教名显示教故三乘者藏通二教也。然而尚以别教可摄显示教也。问。既云三乘教。何摄别教耶。答。于一乘分别说三之日。别教被云三乘教也。不明唯一佛乘故也。但至三乘教名者。三乘中有菩萨故可摄之。问。其证据何。答。秘密教取者法华等一乘教故如此云也。 二秘密教有二 一。唯理秘密教(谓法花涅槃花严维摩等大乘教中。唯说世俗胜义圆融不二之旨。未明三密行相。故云。理秘密教也)。 二。事理俱密教(谓大日金刚顶苏悉地经等。明世俗胜义圆融不二。又说三密行相。故云事理俱密教也)。 问。世俗胜义圆融者。其相如何。答。世俗者俗谛名。胜义者真谛名也。意云。真俗不二也。问。若尔者通明体空如幻法故。明真俗不二相即欤。何以之尚接显示教耶。答。望三藏。通教之时虽许相即。实但空教也。全非圆融实谈。故名显示也。 苏悉地疏云。有二种教。一显示教。二秘密教。显示教谓含深密等诸三乘教也。秘密教谓花严维摩法华等诸一乘教。秘密亦有二种。一理秘密教。谓唯说世俗胜义圆融不二亦不说三密行相故。二事理俱密教。谓大日金刚顶苏悉地经等。能说世欲胜义圆融不二。亦说三密行相(文五大院引取之意欤)。 金刚顶经疏云○。 问。显密二种教相证据如何。答。金刚顶经疏依大论。 诸家教相同异集云。第十近代睿山前入唐请益内供奉赠法印大和尚位慈觉大师。依龙猛释论立二种教。一显示教。总摄一切显教法门。二秘密教。总摄一切秘密真言教法。又真言教别名一大圆教也。具见金刚顶大教王经疏也。 金刚顶疏云。今于大乘有二种。一者显大乘。二者最胜金刚秘密乘。故金刚顶经云。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智论亦云。佛法有二种。一秘密。二显示教。而今此经是最上金刚秘密乘。 问。于理秘密教中出诸经其义皆一致欤。如何。答。于此可有子细。所诠山门相承本意显密一致者。专指法华圆顿教也。无畏一行已证法法花大日经一体被择故也。故别谈理秘密时。唯可取法华实教也。然而法华圆尔前圆。俱明染净不二旨故。且出华严等也。天台意有约教约部教相。约教时。尔前法圆无二无别谈也。约部时。尔前圆。当机益物教故。与法华圆不同谈也。故无畏一行并山家慈觉智证五大院等。别立理秘密教之时。殊出法华给也。尤可思之问。何名约部约教耶。答。付上所明五时次第。判权实之时。法华实。尔前权。之故华严维摩般若等。虽有圆教与三教共故。此时尚被接权也。故释云。如细人粗人二俱犯过。从过边说俱名粗人是以法华部望尔前故部云约部也。次付上所明四教。以藏通别三教为权。以圆教为实之时。尔前法虽异。圆教皆被云实也。以三教对圆教。故云约教也。 问。五大院先德。天台所立四教加密教被立五教与觉大师御相违欤。如何。答。全非相违。彼显密二乘委细分别时成五教也。其故。显示教接三教。密教立二种故。其义全一致也。 菩提心义五云。今真言宗一切佛教。判为五教。一藏。二通。三别。四圆。五密。前四天台大师所立。不空三藏门人含光游天竺日。彼方诸问云。传闻大唐有天台教理致圆满。当译以传此方耶否苏悉地疏。理秘密教之外。更立事理俱密之教故。前四外更加第五。 问。觉大师所立。与五大院释其义虽同。若强分之者。何尚??道理耶。答。何不可有相违。二教废立专相??显密一致故。常可用之也。依之山王院五大院处处用说释。 问。高野大师二教论显密二教与山门相承二教同异如何。三教论云。夫佛有三身。教则二种。应化开说名曰显教。言略逗机。法佛谈话谓之密藏。答。彼所立显密其名虽同。其义遥殊也。其故。二教论意者。以十住心中前九种住心名显教。以第十秘密庄严心称秘藏仍显密各别所谈也。觉大师所立意。以法华涅槃等被入秘密教内。被成显密一致义故。依名同不可乱其体者也。 问。显密秘密同者。其相如何。答。大旨如前。见觉大师等御释。天台真言两宗同明真如随缘不变义。谈真俗圆融不二之旨故。以之云理秘密同也。依之五大院云。一念心即遮那三密。三千世间四种曼荼。 问。事理俱密不同意如何。答。一义云。觉大师等御意。大日金刚顶等者明世谷胜义圆融不二等义。是理秘密也。又明三密事相。是事秘密也。故云事理俱密不同也。 一义云。以真言名事理俱密教者。此理秘密全非前显密一致之理秘密故。别于真言内理秘密可在之。此理秘密更不可同天台等者。既云事俱密不同。理管不可同天台等若夫理秘密同前者。唯可云事秘密不同也。不可云事俱密不同者也。仍此理秘密者。三密四曼陀字月轮等上有随缘不变之义。以之云理秘密也。依之王大院御释。或万法是真心如阿字不变理真如是万法随缘阿释。或又以意密为理以身口为事释。 已上二义可依人意欤。但无相违子细在之。 问。天台等明三千事相。谈三密行相。何一向属理耶。答。当分虽名事相。尚不明三密四万等事相故。下属理秘密也。适虽明三密义。非印契真言。故云理秘密也。 问。事理所谈。山门与东寺同中何。答大以不同也。彼家意。被谈显密不同义故。全不许理秘密同也。其故显教所谈理体不等不二旨。尚不免无明边域故。皆属显宗覆藏说。全不同密教所谈故。真言教意。理秘密者。以六大名理秘密之也。共故。六大为万法能生故。以之名理秘密也。此理。诸教不谈故。真言宗不明之。 山门难之。经教常途说悉以真如法性理也。何彼家别以六大号理耶。何经论仪轨等中。以六大为理耶。甚不审不审(私云。彼家法界缘起上法性大自然显出处云理也。云云字不生观心决定前可显者也)。 问。事理俱密教经论何等耶。答。总有无数经教。别有杂部灌顶部不同。灌顶部者。大日金刚苏悉地瑜只等也。杂部者。释迦所说真言经等也。 大日经七卷(号大昆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无畏译。法界宫说。八家诸祖共将来)。 开元四年无畏来唐。同十二年于大福先寺译此经(梵本者无畏净来。云云)。 译语宝月。笔受一行也。无畏作解释。一行记之。名义释高野将来云疏。付义释高丽觉苑法师作演密钞此经有序俗人东宫学士崔牧作。但相承有疑。 金刚顶经三卷(不空译。又号教王经。阿迦尼吒天说)。 此经者龙犯入南天铁塔诵得之。令弘通之。塔内广本无数大本也。龙犯相承略本十万颂此土所流随力略本金刚智所译略出经六度也。彼不空渡南天。传译教王经三卷。以之号金刚顶经。智藏义决释此经。觉大师作七卷疏。流行天下。又有三十卷金刚顶。遍不流行。不空QJ机此土无缘(云云私云。南天龙智所有三百卷金刚顶经。依为汉土不相应不渡。云云)。 苏悉地经三卷(无畏译。普坚殿说)。 (阳成天皇御字第一戊戌)觉大师传之RM七卷疏。同流传天下。 元庆二年官符WQ(两经疏天下流行。事智证大量同申之)诚为日域之夜光。克浮之骊珠。宜流行天下利益群生。当宗知法阿阇梨并传灯弟子。为囊中宝切慢。 瑜只经一卷(金刚智译。光明心殿说。高野野释云。不空译疑之。私云。东寺金智译云云)。 觉大师金刚顶经疏引此经文。 菩提心论一卷(龙猛释。不空择)。 高野大师奏立真言。三藏。大日金刚顶等修多罗藏。苏悉地苏婆呼等昆耶藏。释摩诃衍论菩提心论等阿昆达磨菩萨觉大师唐日。新罗国僧弥聪传云。是论新罗国大空山沙门月忠妄造福基山道诠同为伙论。法敏三卷疏大之。五大院先德引用。显晦随时行藏在运者也高野大师依用之。官符文在贞元格。 此外守护国界经等经教在之 问。先大日经中立几品明何法门。又第七卷同大日□说欤。答。此经有七卷三十六品。但前六品三十一品正佛说也。第七卷者前六品行方轨也。是龙猛感见要略念诵经同本异译也。善无畏又于金粟王塔下。遇文殊所现书记之。流行天下给也。与龙猛咸见无其不同欤。仍一行义释不释之。零妙寺不可思议。人师(无畏弟子)造上下二卷疏毕。是号不思议疏。 问。其六卷三十一品者何。 第一卷。 住心品第一(义释第一卷自绍至智成就。同第二卷自九句问至品终)。 具缘品第二(义释第三卷自始至而住佛宝。同第四卷自当受持是地至温荼罗位竟。同第五卷自尔前执金刚主于一切众会中谛观至第二缘品之余一一皆欤献之。第一卷具缘品。义释第五卷初九丁许)。 第二卷。 具缘品余(义释第五同第六自如是修供养次引夜度至品终) 息障品第三。 普通真言藏品第四(已上两品义释第七)。 世间成就品第五。 悉地出现品第六(收明果分。已上二品义释第八自世间就品至悉地出现所念皆成就)。 成就悉地品第七(已下明修行入证方便)。 转字轮万多行品第八(已上二品义释第九自上品尔时如来等至品终)。 成就悉地品释云。从此品以前说真言之果。从此次第明修行证之方便众此为首也。 第四卷。 密印品第九(已上二品义经第十毕)。 第五卷。 字轮品第十。 秘密曼荼罗品第十一(已上二品义释第十一自上品始至今品不得于三处)。 入秘密曼荼罗法品第十二。 入秘密曼荼罗法品第十三。 秘密八印吕第十四。 持明禁式品第十五。 阿阇梨真实智品第十六。 布字品第十七(已上六品余义释第十二自秘密品不得于三处至今品终毕)。 第六卷(有十四品)。 受方便学处品第十八。 说百字生品第十九。 四处造曼荼罗事。 具支灌顶四云。今据本经及以义释。四处重说传法大阿阇梨为度弟子造曼荼罗灌顶法则。一者大悲胎藏生都会坛曼荼罗。如具缘品说也。二者三昧相应转字轮曼荼罗。成就悉地品转字轮品说也。三者成就字轮秘密坛曼荼罗。如字轮品秘密品说也。四者真实修证秘密法品入秘密位品说也。 三段事。 大日经开题云。若据此语准余经作三段者。自初如是我闻至于牙种生起二十五行十二字之经。是初序说分也。自尔时执金刚秘密主于彼众会中坐至世出持诵品讫二十九品余之经。是第二正说分也。第三十一属累品。是第三流通分也。 累品。是第三流通分也。 诸尊十TD条事。 东曼荼罗抄上云。私云○应知诸尊略有十事。一坛相。二方位。三座。四形仪。五持物。六德行。七种子。八三昧耶。九印。十真言。此中印真言出藏品等。具如五卷抄。种子即在彼真言中。又如转字品等也。坛位座形持物出缘品秘品。三昧耶形出秘密品。 三种灌顶依文事。 具支一云。私检经文。其事业灌顶如具缘品及转字轮品。其手印灌顶如转字轮品及入秘密品。其以心灌顶如入秘密品。故具缘品义释云。凡造曼荼罗于七日内顶等也又轮字轮品义释云。复次造坛有上中下法。又入秘密位品义释云。然此秘密曼荼罗。 百字果相相应品第二十。 百字位成品第二十一。 百字成就持诵品第二十二(已上五品义释第十三毕)。 百字真言法品第二十三。 说菩提性品第二十四。 三三昧耶品第二十五。 说如来品第二十六。 世出世护摩法品第二十七。 说本尊三昧耶品第二十八。 说无相三昧地品第二十九。 出世世持诵品第三十。 嘱累品第三十一(已上九品义释疑经十四毕)。 问。第七第五品何。答。 第七卷。 真言行学处品第一。 增益守护清净行品第二(已上二品疏上卷释之。疏者不思议疏也云云)。 (已下三品疏下卷释之) 供养仪式品第三。 持诵法则品第四。 真言事业品第五。 问付此经梵本相何。答。义释第一云。阿阇梨云。昆卢遮那大本有十万偈。以供广难持故。传法圣者RE其宗要凡三千余颂。高野御释云。颂文三千卷七。 问。传法圣得谁人耶。答。指龙猛大士欤问。此经于何处说之耶。答。广大金刚界宫。 问。此经说保法门耶。答。一经三十一品。其意虽多。住心品意者。总言之者。因根究竟三句。别言之者。如实知自心一句也。所以行者被大日三密加持之时信本来成觉旨。自心发菩提心。安信法界缘起道。指之如实知者名为一切智者。释。从因至果皆以无所住而住其心。释也。此上具缘品已后发相与有相事与理二法也。 大日三义者。 一。除暗遍明义。 二。能成众务义。 三。光无生减义。 薄伽梵六义者(出佛地论东寺边云薄伽梵依法相等名目欤)。 一。自在义(永不系属诸烦恼故)。 二。炽盛义(炎猛智火所绕练故)。 三。端严义(三十二相等庄严故)。 四。名称义(一切二相等庄严故)。 五。吉祥义(一切民间亲近供养成称赞故)。 六。尊贵义(具一切功德常方便利益安乐一切有情无懈废故)。 初一断德。次一智德。后四恩德。 略颂(金疏出之)云。自在炽盛与端严。名称吉祥及尊贵。如是六种义差别。应知总为薄伽。 三句大宗者。 一。菩提心为因(如实知自心)。 二。菩提心为因(如实相自心)。 三。方便为究竟(菩提涅槃)。 三身者。 一法身。二报身(自受用他受用)。三应身。三密者。 一。身密(印契论云。如结契印召请圣众是也)。 二。口密(真言论云。如密诵真言全文句了了分明无谬误也。文)。 三。意密(诃字月轮等论云。如往瑜伽相历白净月圆满观菩提心也)。 六大者。 一。地大(种子阿字。形相方。色相金色)。 二。水大(种子UQ字。形相圆。色相白色)。 三。火大(种子览字。形相三然色相亦色)。 四。风大(种子字。形相半月。色相黑色)。 五。空大(种子缺字。形相圆形。色相青色。且南州意也)。 六。识大(种子口传形相同上。色盯同上)。 已上称五大亦号五轮。 四种曼荼罗者。 一。大曼荼罗(畀趣释云。以五大色书诸尊形尊形)。 二。三摩耶曼获罗(理趣释云。诸尊所持标帜。文契印)。 三。法曼荼罗(理趣释云。诸尊种子诸字。种子)。 四。羯磨曼荼罗(理趣释云。若铸若告诸尊形像。作用)。 四种念诵者。 一。先持念诵。二。意支念诵。三。具支念诵。四。作成就念诵。 五种三味道者。 一。佛地三昧道。二。菩萨三味道。三。缘觉三昧道。四缘闻三昧道。五。世间三道人天。 三种萨FT者(菩提心义一云。大目义释云。金刚顶宗云。萨FT有三种。问。正出金刚顶释经何文耶。答出五秘密瑜伽伽中也。文)。 一。愚童萨FT(义释云。六道凡夫不知实谛因果。心行邪道修习苦因恋着三界坚执不舍故也为名矣)。 二。有识蒴FT(义释云。即二乘也。缘觉知生死过患自求出离得至涅槃。染着化人减度想。认如来功德未生愿众之心。以为名)。 三。菩提萨FT(义释云。无上菩提出过一切臆度戏论种种过失。是一向纯善白净微妙。不可譬类义。即是众生本性不思议心也。能思如是成道事。愿乐修行坚固不动。故名菩提索多天)。 五种障者。 一。烦恼障(根本类恼等)。 二。业障(释云。过同在造诸重罪)。 三。生障(乘行镤更无暇身即以报生为障不入佛法)。 四。法障(以先世曾有障法所缘故。不逢中友不得听闻正法。) 五。所知障(有种种因缘多不和合妨修般若波罗蜜)。 七乘七义者。 一。法大(释云。谓诸佛广大甚深秘密藏。昆卢遮那遍一切处大人所乘。文)。 二。发心大(谓一向志求平等大惠起无尽悲愿。誓当普授大法界众生。又)。 三。信解大(谓初见心明遍时。具足无量功德。能通至恒沙佛刹以大事因缘成就众生。文)。 四。性大(谓自性清净心金岁宝藏无有缺减。一切众生等共有之。文)。 五。依止大(中是妙乘即法界众生大依止处。犹如百川同趣大海草衣地而生。文)。 六。时大(谓寿旱长远出过三时。师子奋迅秘密神通之用未曾休息。文)。 七。智大(地无边故等卢空。心自然妙惠亦复无边穷实相源底。文)。 顺世八心有亦有二种。羝三岁羊。 一。种子心(粗食持齐数数勤修)。 二牙种心(于五由人六齐日施与父母族)。 三。^2□种心(后以此施授与非亲讥者)。 四。业种心(后以此施与器量遍德者)。 五。花种心(后以此施欢喜授与妓乐人等及献尊宿者)。 六。成果心(后以比施发亲受心而供养之)。 七。受用种子心(彼护戒生天)。 八。婴童心(以此心生死流转。于诸天神龙等恭敬顺行。是愚童异生生死流转无畏依)。 十心者。八种如前。 九。殊胜心(此第主中台求解脱智生)。 十。决定心(已于空法作证)。 释云。此二种心未知佛法所说缘起法故。是外道三宝凡夫八心者。 次归依三宝凡夫八心者。 菩提心义三云。第二归依三宝凡时。若善知识为说三宝真归依处。渐识现世因果故即能信受。如彼修齐时。是种子。若善知识为说离贪现世安乐。命终生天。后得涅槃。受八齐法信受修行。如彼六齐布施是药种。乃至生天后得涅槃。是受用种子。不起异归依心。是生死流转凡夫第八真实无畏依。此中亦有殊胜决定想。故有主亦有十心又直归依三宝。一日受八齐法数数修习。是最初种子。乃至生天后得涅槃。是受用种子。不异归依。是生死流转凡夫第八真实无畏依。此中亦有殊胜信决定想。故有入心十心。此二主中。虽后得涅槃是归依三宝凡夫。必知后得涅槃。可名违世。然为人天持八齐法。且名顺世。 私以此释归依三宝八心可见。 违世八心有二种。 初显示三乘违世八心者。 菩提心义三云。第三显示三乘违世八心。如义释云。从此即发声闻菩提。初种子心。皆唯傍前文广分别说。乃至三乘一一地皆具十。心迄第十地亦具种子牙叶花果等。有求佛地智生。观毕竟空到金刚际也。经云。彼离违顺八心相续业烦恼细者。说种子牙^2□等及归依三宝。为人天乘行齐施善法。皆名顺世八心。若三乘初发道意。迄拔业烦恼根本无明种子生十二因缘。名违世八心。大乘行者了达蕴性空故。双离违顺八心也。 次秘密一乘违世八心者。 又云。第四秘密一乘违世八心。如义释净菩提心位以十地中云。就前三心作十心说之。若通论信解地。则初地为种子。二地为芽。三地为^2□。四地为叶。四地为叶。五地为花。六地为果。七地为受用种子。八地为无畏依。于所得果中。九地有嘲求佛地惠生。是最胜心。十地此心决定。此二心无别境界。第八心中约方便生开出之耳。若一一地中亦有此十心问。义释文言总合难知。一一释之云。答。私以总别二义释之。若总释者。证契经四乘各有十地。天台以为四教地位故。以彼各各十地今十心。双天台云。四教地地各有十乘。亦以彼地地十乘为今位位十心。若别释者。且约五戒人因十善天因。菩持戒菩是种。若为父母等持是芽。叵为悲亲等持是^2□。若为高德等持是叶。若为尊宿等持是花。若以亲受心持是果。若心生人天等是受用种子。若常依三宝是无畏依。如说戒说一切皆然。若约三藏声闻位。初发心及七贤以为八心。世第一法胜进决定二心加为十心。八忍八智以为见道八心。真相二见加为十心二果二向七反家家一间身证以为八心。身证二心加为十心三德智二种涅槃以为无学八心。无余二加为十心支一佛三惠逆顺三观种相好相得道归随数以为八心。二种涅槃加为十心菩萨发心槃加为十心。或以信箱上为八。二减加为十心通教声闻发心七地为八。二减加为十心支佛八地为八。二减加为十心菩萨八地为八。亦与二乘共行证故十为十别教发心七阶为八。菩提涅槃加为十心若真言菩萨拟前五乘四教四乘地位释之。准前可知。义释且拟别教十地释为十心。若别释这说圆教(又从凡夫至佛地各有八心十心。云云)。 胡阿僧只劫者(释云。梵云劫破有二义。一者时分。二者妄执。阿僧只者。此无数。云云)。 第一阿僧只劫(释云。若秘密释。超一劫瑜伽释。超一劫瑜只行即一阿僧劫。文。 是心久云。断见思也。云云取意。证寂然界。云云。三藏二乘。通教三教。别教十住中第八住。圆教并真言第八信。云云。证空观位。云云)。 第二阿僧只劫(释云。超二劫瑜只行。又度一百六十心等一重细妄执。名二阿僧只。文。菩提心义云。断麈沙位也。云云取意。经云。觉自心不生文。藏通入减二乘。别九位。圆密九信位。此中接楞伽深密等经。瑜伽唯议等菩萨)。 已上二僧只位尚显示教分事。 第三阿僧只(释云。真言行者复超一劫。更度百六十心行一重极细妄执。复至佛惠初心故。云三阿僧只劫成佛也。文。菩提心义云。断无明位也。云云。经云。所谓空性极无自性心生。文。真言净菩提心位入初地法明道也。别初地。圆密初住。云云)。 问。真言行者实经三阿僧只时分欤。答。劫者有浅深二义今约深秘故。以妄执名劫。非时分。依这义释云。若一生度此三妄执。即一生成佛。何论时分耶。 问。真言教意。三妄执外立微细执耶。答东寺立之。山门义不立之。 问。其各意据如何。答。山门意者。任经论常途说。五住三惑之外。全不立惑障故。今三妄搪即如次三惑得意也。义释意尤分明欤。传闻东寺意。显宗妙觉人断三妄执证显教果。此上有微细执障秘密深致故。华严法花等佛皆不断微细妄 。仍无明旨也。 问。微细妄执证据如何。答。经文此四分之一度于信解立四妄执欤。 问。此文实。其义闻欤。山门何不许之耶。答。尚如前违经论说故不可用之。至经文者。此文意释三句大宗之时。初地(菩提心为因)二地已上(方便为究竟也)于八地已上中。以佛地为上上方便故。自初地至佛四分也(三句加上方便)而超三阿僧只劫之时。四分中至初地故。此四分之一度于信解。说也全约所断惑不可得意之也。能能可思之。 六无畏者。 一。善无畏(经云。彼愚童凡夫修诸业害不善籽。当得善无畏文。释云。如得顺世主渐受归戒。于无量世生人天中。后至涅槃槃以免三途。名最初苏息处。若真言行者入三昧耶。依三密供养修行位。与此齐)。 二。向无畏(经云。若如实知我。当得身无畏文。释云。如修身受心法离四种颠倒。于身报缚得苏息处。若真言行者本。尊三昧众相现前时位。与此齐。文)。 三。无我无畏(经云。若于取蕴所集我身舍此自色像。当得无我无畏文。释云。亲唯蕴无我乃至证湛寂之心。离一切初过于我扼缚得苏息处。若真言和者于瑜伽境界。一切分段中能观心不可得不生此齐。文)。 四。法无畏(经云。若害蕴住法攀缘。当得法无畏文。释云。约幻炎等喻观诸蕴即空。离违右八心证寂蜀。离蕴扼缚于十缘生句法得苏息处。若真言行者现觉瑜伽境绵如镜像水月无性无生时。与此齐。文)。 五。法无我无畏(经云。若害法住无缘。当得法无我无畏文。释云。即无缘乘心观法无我。心主自在觉本不生。离法扼缚于法无我得苏息处。若真言行者于瑜伽道中心得自在用时位。与此齐。文)。 六。一切法自性平等无畏(经云。若复一切蕴界处能执所我人寿命等。及法无缘空自性无性。此空智智生。当得一切法生平等无畏文。释云。观自心毕竟空性时。我异蕴法及无缘皆同一性。所谓自性无性。此实智生即极无自性心生也。于业烦恼等都无缚无脱。于有为无为界二种扼缚得苏息处。即真言行者处空无垢菩提心。文)。 问。真言行者实经三劫六无畏位欤。答。实不经文也。依这义释云。今所以广明三劫六无畏处众多心相者。皆是拟仪外迹以明修证之深浅。多可思之。 十缘生句者(经云。若真言门修菩萨行诸菩萨。深修观察十缘生句。当于真言行通达作证。文。释除心垢。是知最为旨要。真言行者特宜留意思之。又云。此经所以次无后菩提心即明十喻者包括始终综XY诸地等)。 一。幻(经云。云何为幻。谓如咒术业力能靠造种种色缘。惑自眼故见希有事。展转相生往来十方。然彼非去非不去。何以故。本性净故。文)。 二。阳炎(释云。释论云。以日光风动麈故。旷野中动如野马无智人初见之。 之为水。众生亦尔。结使烦恼日晃动诸行麈。邪已念风生死旷野中转等。文)。 三。梦(经云。如梦中所见。书日○住种种异颠受诸苦乐。觉毕无所见如是梦真言行应知亦。尔文)。 四。影(经云。以显喻解了真言能发悉地。如而缘于镜。而现面像文。释云。此中言显即是释论镜中像喻。文)。 五。者闼婆城(释云。释论云。日初出时。见城橹宫殿行人出入。日轮高转减。此量可眼见而无实有等。文)。 六。响(释云。释论云。若深山同伴谷中。若深绝涧中。若空大舍中。以语言声相击故。从声名为响。无智人谓为有实。智者心念是声无人作等。文) 七。水月(经云。如因月出故照于净水而现月影像等。文)。 八。浮泡(经云。如天降雨生泡。文经云。如臧时雨水。自雨水中随IU之大小生种种浮泡。形类各异。然水生一味等)。 九。虚空花(经云。如空中无众生无寿命。彼作者不可得。以心迷乱故而生如是种种妄见。文)。 十。旋火轮(经云。譬如火右人执持左手而以旋转空中有轮像生)。 九识者(杂心论云。集起名心。思量名意。了别名识。文)。 一。眼识(梵云斫乞刍二合眼昆阇那识。眼根缘色麈。根麈相对分色法。最初一念云眼识第二追分别意分别云第六识。余耳识等如此)。 二。耳识(梵羯赖VC耳昆阇那议。依耳根闻声麈分别)。 三。鼻识(梵云曩波鼻昆阇那依鼻根闻香分别)。 四。舌识(梵云尔贺缚舌里阇那。依奶勤味分别)。 五。身识(梵云舍里罗身身昆阇那。依身根得触分别)。 六。意识(梵云昆婆电昆阇那。了别识也。依意根像一切法)。 七。末陀那识(思量议也。缘第八识见分我知我 爱我温四烦恼也)。 八。阿梨耶识(此云藏。万法含 藏染净具足识也)。 九。AD摩罗识(此云无垢识。又云识。又云如来藏)。 已上九识经论常途所立也。但菩提心义云。基师云。西方净识三家不同。一龙树提婆依般若经唯明六识不许八识。二天亲护法唯明八识不许九识。三真谛三藏广明九识不许八识等。十识者。 八识如前。 第九。一切一心识(真如差别义。一切众生各识各心。云云)。 第十。一心一心识(真如平等义。一切众生一座一心。云云)。 已上五大院依释摩诃衍论立之。慈觉智证人云。彼论第九第十二识。于天台所立第九识中。依双非双照不同开立二识故九识十识开俣不同欤。 问。此十缘生句者大意如何。答。明一切诸法不生不减即空如幻旨也。 问。此空观有几不同耶。答。有三种义释云。然统论此品中十缘生句略有三种。 一。即空之幻(释云。一者以没药中。欲对治宝法故。观十皆此十缘生句。如前所即空之幻是也)。 二。即心之幻(释云。二者以心没法中欲对治境界攀缘故。观此十皆生句。如前所说蕴阿赖耶即心之比是也)。 三。不思议之幻(释云。三者以心没实际中。俗离有为无为界故。观此十缘生句如前所说解说一工成语一烦恼具依即不思议之幻也)。 问。三种幻中者。以何为真言行者观法即。答。释云。今中云深修察者即是意明第三重。故用第三也。 问。如纪无生观。是权教所谈也。真言行者何用此观耶。答。此观可互权实显必也。依之生台释云。一心三幻破一心三惑文。妙乐释云。幻炎之名于偏圆等今又可例也。 高野大师所立十住心者。 一。一羝羊心(羝三岁羊)。 二。遇童持齐心。 三。婴童无畏心(已上三心世间心)。 四。唯蕴无我心(志声心。大日经云。如是解唯蕴无我。文)。 五。拔业种子心(刍心。大日经云生十二因缘。已上二心小乘心)。 六。他缘大乘心(瑜伽深密等。法相宗大日经云。大乘行发无缘乘心。文)。 七。觉心不生心(般若经等。三论宗大日经云。心王自在觉自心本不生。文)。 八。一道无为心(法华经。天台宗。大日细云。所谓人性。文)。 九。极无自性心(华严经。花严宗。大日经云。极无自性。文)。 十。秘密庄严心(真言宗。云云)。 问。此十住心。山门可用之耶。答。不用之。山王院井五大院破之给。不义释等释给。 六十心者。 一。食○五十九。受生心(已上如经文等)。 六十心猿猴心(经文不说之。阿阇梨相传加也)。 百六十心者(经云。一二三四五再数凡百六十心。文)。 付烦恼有五根本惑。 一贪。二嗔。三痴。四愠。五疑。 一二三四五再数者。五烦恼。一度再数之十也。又十。又再数之者二十也。二十。又再数之者四。四十又再数之八十也。八十又再数之百十心也。 问保不说五见耶。答。释云。所以不说五见者。以属见烦恼多在六十心中也。意上说六十心中。五见闻故。今说百六十心时。不约五见云。可思这。但尚有不审问。再数者其意如何中。答。释云。以众生烦恼心常依二法不得中道故。随事中辄分为二。 分为二。 胎藏界四重曼荼罗者。 一。中台八叶。 二。初重(上方遍守佛。部。下方金刚手院金部。观音院莲部。下方五大院金部)。 三。第二重(上方文殊。左方除盖障。右方地藏。下方卢空护院)。 四。第三重(释迦生身眷属等)。 问。保以中台不名初重耶。答。 问。今四得次第与现图曼荼罗相违欤。如何。答。以今说可为本位。 略。 三部者。 一说佛说部大日。 又佛部初重。 二莲华部(观音阿弥陀)。 又莲华部第二重四菩萨。 三一说金刚部(金刚手释迦文)。 金刚部。释迦世天。 十三院者(十一院如转字品。十院者。十一院中除四大护陀。云云。苏悉地属处空藏。护世天接释迦眷属叹。四大护接释迦眷属欤)。 一。中台。二。遍知院。三。观世间。四。金刚手。五。二明王。六。四大护。七。释迦文。八。文殊师盖障。十。地藏。十一。虚空藏(已上大日经了品说此十一院)十二。佃悉地。十三。护世天(大仪。中上十一院加后二院为十三院)。广。 二十部者。 一。中台。二。遍知院。三。佛眼。四。真陀宝。五观音。六马头。七。金刚手。八。孙婆。九十动。十。胜三世。大护。十二。连。十三。帝释。十四。十五。阎王。十六。罗刹。十七。水天十八。风天。十九。多闻。二十。伊舍那。二十一。梵天。二十二。地天。二十三。日天。二十四。月天。二十五。文殊。二十六。除盖障。二十七。地藏。二十八。虚空藏。 已上京台藏曼荼罗略中广三说也。 四重中有九类者。 一。大日。二。佛部。三。莲华部。四。金刚部。五二明王。六。佛眼。七。诸。菩萨。八。释迦。九。四菩萨(若加二乘诸天可为十类欤。云云)。 三云者。 一。者悲坛。二。成就坛。三。秘密坛。三。种灌顶者。 一。手印权顶。二。事业灌顶。三。以心灌顶。五种三示耶(三示耶此云不堞拆义也)。 初三昧耶。遥见曼荼罗。 第二三昧耶。投华结缘灌顶。 第三三昧耶。学法许可分可。 第四三昧耶。传法灌顶分也。 第五三昧耶。秘密灌顶分也(义释云。即前所说第三灌顶时所人也文)。 四TD阿阇梨(出五大院御释)。 一。传阿阇梨。广传一切诸瑜伽故。 二。都法阿阇梨。遍学一切诸瑜伽故。 三。佛部阿阇梨。遍学佛部诸瑜伽故。 四。随行持明者。乐学不动等一瑜伽故。 四TD曼荼罗者。 一。大悲都会坛曼荼罗(如四重曼荼罗)。 二。喜会坛曼荼罗(如四重曼荼罗)。 三。都中别坛曼荼罗(诸尊各一重曼荼罗也。只图一尊眷属别不立二重位也)。 四。都外别坛曼荼罗(诸尊各三重曼荼罗也。中台本尊。第二重诸尊各眷属。第三重八部。又说云。中合本尊。第二重自余诸尊。第三重八部)。 十地者(初地已上皆名信解行地)。 初地(菩提心为因)二地。三地。四地。五地。六地。七地(已上六地大悲为限)八地。九地。十地(已上三地方便为究竟)佛果(上上方便)。 三种悉地宫(出义释)。 上品密严国(寂光上。唯佛与佛境界)。 中品下方净土(安养等)。 下品(诸天乃至长寿仙等也。修罗宫也。清辨论师为决空有论修观音一印法。入修罗崛期慈氏下生。云云)。 次金刚顶经。 问。于当经有几会等耶。答。总就金刚顶部有十八会。于其中当时现行教王经初今用也。 金刚界一十三处。十八会者(指归云。金刚顶瑜伽有十万偈十八尊)第一会(名如业真实教王舍。遥四大品一金刚和三世。三遍调伏。四一切义成就。表智印说六曼荼罗阿伽尼中)。 金刚界中六曼荼罗者。 一。金刚界大曼罗(说五相成身等)。 二。陀罗尼曼荼罗(具三十七尊)。 三。微纲曼荼罗(具三十七尊)。 四。一切如来广大供养羯磨曼荼罗(具三十七尊)。 裹书云。 金疏七云。略释中卷已毕。经次。当广说金刚弟子入金刚弟子入金大曼荼罗仪轨。以下第四说教授弟子仪轨等。比明广说灌顶阿阇梨轨范以/及以诸尊秘密真言印契等。传法圣翥主裹记录。是故且止也。 私云。前唐院御么释上中下二卷也。不释第三卷也。传法圣心裹记录是故且止者。不释第三卷故。释给也。可思之。 心裹记录者指何事耶。 五。四曼荼罗。 六。一印曼荼罗。 降三世品六曼荼罗者。 一。曼荼罗仪则(具三十七尊)。 二。秘密曼荼罗。 三。法曼荼罗。 四。阉磨曼荼罗。 五。四印紧荼罗(具三十一尊)。 六。一印曼荼罗(具十七尊)。 遍调伏品六曼荼罗者。 一。大曼荼罗(具三十七尊。皆观自在及现说引入弟子仪并十六种成就等)。 二。三摩耶曼荼罗(具三十七尊。说相同上但说钩召敬爱等)。 三。法曼荼罗(具三十七尊同上。但说修心求智慧等)。 四。羯磨曼荼罗(具十三同上。但)。 五。莲华部四印曼荼罗(具二十尊同上)。 六。同一印曼荼罗(具十三同上)。 一切义成就品六曼荼罗者。 一。大曼荼罗(具三十七尊。说引入弟子仪等)。 二。秘密三摩耶曼荼罗(具三十七尊同。但)。 三。法曼荼罗(具三十尊同上。但)。 四。羯磨曼荼罗(具三十七尊同上。但)。 五。四印曼荼罗(具三十一尊)。 六。一印曼荼罗(具三十一尊)。 第二会(名一切如来秘密瑜伽。具四大品。广说微细实相及降魔醯首罗天等。于色究竟天说)。 第三会(名一切教集瑜伽。说一百二十种护摩坛于法界宫说)。 第四会(名降三世金刚瑜伽。金刚藏等八菩萨各说大三法羯上曼荼罗并秘密禁戒修行。于须弥顶)。 第五会(名世间出世间金刚瑜伽。五佛曼荼罗及诸菩萨外金刚部曼荼罗等求悉地法。于波罗奈国空界中说)。 第六会(名大安乐大空三^2□真实瑜伽。说普贤菩萨曼荼罗等乃至引入弟子授理趣般若波罗蜜法于他化自在天说)。 第七会(名普贤瑜伽。说普贤等金刚拳菩萨及外金刚部菩萨修行人。无时无方不依世间禁戒。以菩提心为先。无为戒为本。于普贤普萨宫殿中说)。 第八会(名胜初瑜伽。说普贤等外金刚部等。广于第苯会。云云。于同处说)。 第九会(名一切佛集会荼吉尼戒网瑜伽。说立自身为本。阿身外立主形像。并瑜伽法具九昧。自金萨至昆卢并九味也。乃至五部中歌赞舞仪等。于真言宫石中说)。 第十会(名大三昧耶瑜伽。说十六菩萨名说四曼荼罗。于法界宫说)。 第十一会(名大乘现证瑜伽。说昆卢遮那至昆首羯磨菩萨及八供四接等。于阿伽尼吒天说)。 第十二会(名三昧最胜瑜伽。说昆卢遮那八菩萨等乃至自本尊瑜伽。又广说阿字门通达染净无碍。于法界宫菩提场说)。 第十三会(名大三昧耶真实瑜伽。说十方一切佛界异同音请金刚萨FT说真实教法等于金刚界道场说)。 第十四会(名如来三昧耶真实瑜伽。说普贤菩萨十六大菩萨四接成一身。广 五部图融于同处说)。 第十五会(名如来会瑜伽。说法法坛印真住禁戒等。于秘密处。喻师婆伽处号般若波罗蜜宫)。 第十六会(名虚空瑜伽。说大日外金刚部各说四印曼荼罗。行者与一一尊相应。皆量同虚空法身等于实际宫说)。 第十七会(名金刚宝冠伽。说金萨请佛为大梵天等说五部曼荼罗引入弟子仪具三十七尊并字轮观等于第四静处说)。 重会者。阿伽尼噬天二会(初会。二会)法界宫三会(第二。第十。第十六会)普贤宫二会(第七。第八会)金刚界道场二会(第十三。十四会)若色究竟与阿经吒天同所者十二年欤。高丽觉苑十四处甚不得甚意欤。 问。同行流布三卷金刚顶经者十八会中初会者何耶。答。初接王会也。于此会有品。今三卷经第一金刚界也(有六曼荼罗。于其中唯说大曼荼罗也)。 问。此十八会广本并当经相承次第如何。 答。此经广本有十万颂。广本不到唐朝。只三千颂略本许。唐土弘通。 演密云。谓此大本有十万颂。正诠一切总的明咒又云。此明藏大本十万颂以其大广。传法圣者检其宗要。凡三千颂等。 次相承次第相。如来减后七百年中。龙猛大土生中天竺。自开铁塔传之。 义决(智藏不空异名)云。其中天竺国佛法渐衰时有大德。先诵持大昆卢遮那真言。得卢虚那而文字章句。次第令写讫即减。即昆卢遮那念诵法一卷。是时大德持诵成就愿开此塔。于七日中YU塔念诵。以白芥子七粒打此塔门乃开。塔内诸佛一时踊怒不令得入。唯见塔内香灯光明一丈二尺。名华宝盖满中悬列。又闻赞声闻。此时大备至心忏悔发大誓愿。然后得入此塔中。入已其塔雪闭。经于多日诵此经王广本一遍为如食顷。得诸佛菩萨指授所堪记持不忘。便令出塔塔门还闭如故。尔时书写所记持法有百千颂。此经名金刚经者。菩萨大藏经塔内广本绝世所无。塔内灯光明等至今不减。此经百各本颂此国未有。此略本至此土。 金刚顶疏一云。义决云。此略瑜伽西国得灌顶者诸授相付。其大经本。阿阇梨云。经箧广长如DI。厚四五尺。有无量颂在南天竺界铁塔之中。故知此经撮其旨要以为三卷。阙流通分良有以也。 十八会指归云。瑜伽教十八会。或四千颂或五千颂或七千颂。都成十万颂。 问。此经三卷中胆几法门耶。答。于大曼荼罗作三分。如次三卷说之。而序正二也。注通无之。于正说中又为二。 金疏云。经婆伽梵大菩萨提心○犹如胡摩。释曰。此以下大段第二正说也。大分为二。初明秘密庆严内证大智见法成就得如来处。即自行也。次从第二卷末尔时世尊为一切如来召集故作金刚弹指以下。第二明善阿建立秘密智相接取众生令入佛位。利他利也。 金刚曼界荼罗者有二说。 一。四会曼荼罗。 一。成身会。二羯磨会。三。三摩阿会。四供养会。 已上仪轨说觉大师净来(当时山现行次第也)。 二。九会曼荼罗者(次第并名宇虽有异说。依山门相承)。 ○(十七尊又号理趣会)○(降三世会)○(降三世三昧耶)○(一印会)○(成身会)○(成身三昧耶)○(五普贤会又号四印会)○(微细会又号供养会)○(微细会)。 已上觉大师御相承。 ○(一印会)○(成身会)○(成身不耶会或成身羯磨会)○(十七尊会理趣会降三世三昧耶会)○(降三世会)○(降三世三昧耶会)。 只左右异也。 三十七尊者。 五佛。 大日。阿UW。宝生。弥陀。不空。 四波罗蜜(大日四亲近)。 金刚宝法业。 十六大菩萨。 萨王爱喜。宝光幢。法利因语。业护邪拳。 八供。 香华灯涂(已上四供)吉曼歌舞(已上内四供)。 四摄。 钩索锁铃。 就十六大菩萨有定惠二门不同。 一。惠门十六(上菩萨王等是也)。 二。定门十六(八供四摄四波罗蜜也)。 菩提心义一云。又金刚有五种。一者青色金刚。能除一切灾障。二者金刚。能TA空身轻。三者赤色金刚。能得出入。四者白色金刚。能得出水亦能澄水。五者碧色金刚。能消诸毒。如是金各各具二义(文二义者坚固。利用也)。 五相成身者(此五相前说迦楼罗观。如幻无生观)。 一。通达心(又名彻心明法界体性智)。 二。修菩提心(又名无染心大日观音)。 三。金刚心(平等性智)。 四。金刚身。 五。证无上菩提(成所作智)。 五部者。 一。佛部。二。金刚部。三。宝部。四莲华部。五。羯磨部。 五智者(梵云云牛左枳攘行)。 一(中央)法界体性智。梵云达磨驮都KH野性枳攘思考经七识成此智。 二大圆镜智。梵云摩诃大底摩圆洒耶镜转第八识成此智。 三。平等性智。梵云三昧耶KH野转第七识成此智。 四妙观察智梵云摩苏部罗始萏转第六识此智。 五成所作智。梵云迦里氟计吒转前五识成此智。 四种法身者。 分别圣位经引入楞伽偈颂云。自性及受用变化并等流。佛德三十六。皆同自性身。并以法异身。总成三十七。 一。自性身(理法身智法身)。二受用身(自受用他受)。三。变化身(胜应身劣应身)四。等流身(六道等形)。 三种菩提心者(菩提心论说)。 四咱释者(从二释在不思议思疏。初一释大院加之欤)。 一。浅略(梵王说阿字)。厌求妄心菩提心。 二。深秘(大日说阿字)。修性不二菩提心。 三。秘中深秘(阿字自说阿字)。四曼三菩提心。 四。秘密中深秘(真如理智说阿字)。不变随皆菩提心。 已上就阿字并菩提心注之。一切法准之。 五门菩提心者(五门提心义说)。 一。释名义。二。识体性。三。辨一异。四。明相状。五。述行愿。 十六大菩有百八德者。 一。萨德(王铡勇。二大心。三金刚诸如来四普贤。五刚刚初。六种刚手)。 二。王六种(一金刚王。二妙觉。三金刚钩。四如来。五不空王。六金刚召)。 三。爱七种(一金刚染。二大乐。三金刚箭。四能伏。六大金刚。七金刚弓)。 四。喜七德(一金刚善。二萨FT。三金刚戏。四大适。五欢喜主。六金刚。七金刚喜)。 五。宝八德(一金刚宝。二金刚。三金刚。四空。五大宝。六空藏。七金刚丰。八金刚藏)。 六。光七德(一金刚成。二大OV。三金则日。四佛光。五金刚光。六大威。七金刚光)。 七。幢七德(一金刚幢。二善利。三金刚幡。四妙善。五宝幢。六大金刚。七金刚刹)。 八。KT七德(王金刚笑。二大笑。三金刚笑。四大寄。五爱喜。六金刚胜。七金刚爱)。 九。明德(经云。复从金则出金刚形。种种色相野遍照曜一切世界。文疏云)。 十。显实(经云。从彼旬光明门出一切世界微麈等如来身。文疏云)。 十一。普现(经云。周遍法界究竟一切卢空。通一切世界云海。遍证一切如如平等智神境通。文疏云)。 十二。感应(经云。一切如来大菩萨心成辨普贤种种行。承事一切如来。往诣大菩提场。摧诸魔军。证诚一切如来平等大菩提转正法轮。乃至拔济一切利益安乐等。文疏云)。 问。真言教行有几不同耶。答。大日经明五种三昧道并三种三摩耶不同。金刚 一。一切泛明根性(疏云。昆卢遮那一切故。有情有佛性。是故无非秘密根性等。文)。 三乘五乘乃至十界悉具佛性故。有可令成佛义之欤。 二。当经所被根性(疏云。今此秘密教非对三乘显教根性。但与上心地眷属说秘密道等。文昆卢遮那自性所成三十七尊为眷属也。出生义云。削地位之渐阶立等妙之顿旨云云)。 又立上中下三根并顿渐二机(见觉大师释云。具缘方进是为中下。阙缘而缘而是为上也。文)。 问。付佛教立二藏三藏等中。今睦言教何藏摄耶。答。先立诸藏不同。 一。菩萨藏。二。声闻藏(缘觉摄之)。 三藏者。 一。昆奈耶。二。索咀NJ。三阿昆达磨。 四藏者。 一。声闻藏。二。菩萨藏。三。杂藏。四。佛藏又。 一。经藏。二。律藏。三。论藏。四。陀罗尼藏五藏者(六波罗密经说)。 一二三(已上三藏如前)四。般若波罗蜜藏。 五。陀罗尼藏。 六藏者(菩萨声各有三藏故也)。 八藏者(处胎经说)。 一。胎化藏。二。二中阴藏。三。摩诃衍方等。四。戒律藏。五。十往藏。六。杂藏。七。金刚藏。八。佛藏已已。 于此诸藏中。总真言教中皆虽有其义。别云之时。二藏中菩萨藏。六藏又尔。三藏中索咀NK藏。四八藏中佛藏。五藏中陀罗藏中也(已上金疏意各合点毕)。 问。真言教立几次交位耶。答。胎藏界立三劫六无畏十地等皆其次位也金刚界。 问。真言教立向次位耶。答。胎藏界立三劫六无畏十地等皆其次位也金刚界意立四种地。菩提心义二出仁王经轨及良贲仁王疏。 一。解行地(又云信解地谓三十也心)。二。普贤地(谓十地也)。 三。大普贤地(谓等觉也)。四普照耀地(谓妙觉也) 已上菩提心义第四意。与圆四十二位同。 又立名字行相似。 菩提心义四云。不空所持金刚顶瑜经有种地。一者解行。谓十三心也。二普贤地。谓十地也。三大普也。四普照耀地。谓妙觉也。若分析之即四十二地。是同天台圆教真位。若加似。此前更有十信之位。大日经中名六无畏。若加假名。此前天台更有五品。或假初言。或约超入竖假十信。摄真言等名五三昧。若加闻惠。此前天台更有名字。大日经名第一第二第三昧耶也。此等位中随分皆具三十七尊。 私寻云。东寺大师理具加持显得三种即身成佛义立之欤。今凡位圣位二种义同异如何。 即身成佛有二(凡位成佛圣位成佛)。 苏疏云。然于成佛有二种义。谓凡位成佛。圣位成佛。言凡位成佛者。若得如来智惠。虽未断惑。依正二报随解融通。于一一微具见十方三世。于一一身分具见法界相好。凡夫信报从本以来如来遍法界之依。愚缚正报法然道理等虚之正。由未遇缘不得显现。今依如来三密加持。此身法界依正始渐显现。将似圣位昆卢遮那。但以凡情粗劣不能观见。唯佛能见。为凡位成佛也。故大兴善寺和尚云。诸法无定性。为诫之所转。若三密解起。此凡夫之身转为如业。此身之外无别佛身故。五字陀罗尼云。即于凡夫身现成就佛。应以为证也。次精进无懈昼夜修习断除惑障。弥增显现。依正二报互相融通。神力自在。上圣下凡互同得见是为圣位成佛。 顿入果海。 出生义云。削地位之渐阶立等妙之顿旨。 十六生。 三摩地仪转云。现世证得欢喜地。后十六生成正觉。如意轮法要云。现世证初地。过此十六生成无上菩提。 六即(两经疏立相似分证究竟三位。菩提心义加初妆闻理具三为六即位)。 一。理即(一切众生本有隆FT)。 二。名字即(闻自心成佛不生疑虑)。 三。观行(一念观行相应)。 四。相似。 五。分真。 六。究竟。 问。真言天台宗师并相承如何。答。先天台宗祖师者。 惠文禅师。南岳大师。天台大师。 章巡大师。智威大师。惠威大师。玄良大师。妙乐大师。道遂和尚。行满和尚(已上唐朝)。 传教大师(最澄。遇道邃行满传之)。 慈觉大师(圆仁。遇本朝山家大师并唐朝示睿志远两师传之)。 智证大师(圆珍。遇本我真和尚并唐朝良YN和尚传之)。 问。天台宗。传教大师始渡之欤。答。圆顿止观玄义文句四教义维摩疏等。鉴真和尚天平胜宝处中渡之。然而依无真机不及弘传之。山家大师未入唐之时。延DT年中于本朝感得彼本披鉴之。弥催入唐求法之志。 次真言宗祖师者。 龙猛菩萨。天竺云那伽揭刺树菩萨。秦云。龙树唐云龙猛受法于文殊。又传金刚萨FT。出世时代或云七百年。摩诃摩耶经云。我减度后七百年中有一比丘曰龙树。善同之。或云八百年(并释门正统新度同之)三国高僧碑云。○出现八百年住寿三百岁(文。付法传同之)楞伽经第九云。我乘内证智。妄觉非境界。如来减度后。未来当有人。大惠汝谛听。有人持我法。于南大国中。有大德比丘。名龙树菩萨能破有无见。为人说我乘经无上正法金刚义决云。○如上金刚顶下书之。 龙智菩萨。唐云普贤阿阇梨。高野付法传云。于中天竺云掬多。于南天云龙智也善无畏传云。掬多者龙智异名依此等说者。胎藏相承大那烂陀寺达磨掬多者此菩萨也。年七百岁。住南天妨师子国。无畏传胎藏。金刚智不空传金界玄奘行状云。DD迦国AD罗林有一长命婆罗门。年七百余岁。观其面貌可称三十许。法师就住学中百论等。又唐土白马寺千僧齐会。来贞元年中犹见在南天竺是弘法大师传般若三藏说欤。 善无畏三藏(唐玄宗代之人。当日本。正圣武天皇御字。云云)梵云。戎婆揭罗僧诃。唐云净师子。又云解脱师子。义翻为善无畏。中印度摩诃陀国王也。唐开元四年(开元录演密同年云)来唐(或三年七年)释大日经苏悉地经等。即依请演大日经。义释是也。受法于达磨掬多胎藏界将业之。开元二十一年十一月。年九十九入减三国高僧碑说。或开元二十三年十一月七日。春秋九十。僧夏八十。 金刚智三藏(玄宗代之人。当日本元正圣武天皇御)梵云缚日罗吉VY那(又曰缚曰罗菩提)唐云金刚智。南印度。受法于龙智。七年承事穷三密教。三国高僧碑说。开元食物上初到东都。同二十九年八月十五日终荐福寺。春秋七十三。或说云。开元二年来唐(云云。传并和汉和代记说也。又年七十一。AE五十一入减。云云。和汉年代记说也。本朝天平十三年)智证大师在唐记云。金刚顶瑜伽记云。不空三藏从金刚和上所受胎藏法。金刚和上从无畏和上所受得胎藏。无畏从金刚和上受金刚界。互为和上同杂记云。金刚智谒无畏。述云。我曾闻有胎藏法。示遇其人。不曾禀学。又江寺济暹记云。又依胎藏付法弟子者。无畏付金刚智。金刚智付不空。 一行禅师(唐玄宗代之人。当日本元正圣武御宇)真言传集(睿山集)云。沙门一行者。俗姓张。名遂。剡国衰公谨之曾孙太仅亟NS之子也○从嵩岳大师禅师咨受禅法。深达心要契悟无生。每研精一行三昧。同以名正○开元十五年十月八日勿长逝。春秋四十有五受法于无畏三藏。为在昆笔受。又记义释诸家教相云。问有人云。一行阿阇梨是天台后。事云何。答。相传云。章安大师弟子道索律师。道索律师弟子弘景律师。弘景律师弟子一行阿阇梨也。而窃学真言有同名一行阿阇梨。此即我祖。非彼天台一行禅师者。犯大漫语。菩提心义云。一行和尚元是一行三昧禅师。能持天台圆满宗趣。凡所说文言义理。合天台演蜜密云。弘忍大师门下有二弟子。一是惠能即南宗也。一是神秀即北宗也。弟子名曰普寂。即众生之师也。 不空三藏(唐玄宗肃代宗三代国师。云云。当日本圣武孝谦淡路废帝称德御字)梵云阿目伎跋折罗唐云不空金刚(智证释云。沙门智藏不空三藏旧名也)南天竺国 人。神龙元年诞生。初从金刚智受法。从依金刚智遗言再渡天。遇龙智重受学。天宝元年归朝。法授金阁含光。大兴惠朗。青龙昙贞。何寿觉超。青龙惠果(已上五人)大DT九年六月十五日迁化。春秋七十。法AE五十。未勘来唐年。右从金刚智来唐欤。尔开元八年(云云。私云。旬智来唐砌。不空童形随从。云会)。 玄超(唐肃宗代宗代之人。当日本者废帝称光仁御宇)住亲罗国保寿寺从无畏受胎藏。或云。从无畏受苏悉寺授法于惠果。 义林传教大师付法文云。大唐国开元朝。大三藏婆罗门国土法号善无畏。从佛国大那兰陀寺传大法轮。至上唐国付属传法弟子僧义林。亦是国师大阿阇梨。一百三岁今在新罗国传大法轮。 顺晓阿阇梨(唐代宗德宗顺宗代人。当日本孝谦废帝称德光仁桓武御宇)。 住大唐泰MQ灵MQ寺。胎受义林。金受不空授两部大法于传教大师传教大师付法文云○又付法大唐弟子僧顺晓。是镇国道场大德阿阇梨或云。秘书惠果谈合顺晓定青地行事凡意也。 惠果阿阇梨(唐代宗德宗顺宗三代国师也。当日本废帝称德光仁桓武御宇)住青青龙寺东院受胎藏于玄超受金界于不空三国高僧碑云。俗姓马氏。就兆应人也。见不究三藏○永贞元年十二月十日五更去世。春秋六十一付法弟子胎藏。义操。义愍。法润。金界。同学惠应。惠则。成都惟尚。汴州辨弘。新罗惠日。日本空海。青龙义满。义明。义操。义照。义愍。义政。一俗吴段(已上十四人)传载宗睿(大师于扬府学悉昙中天音)。 全邪(受旬于辨弘大师受金界灌顶)。 元政(受金界于惠则)。 义真(受胎于义操大师于青龙寺受胎藏灌顶并苏悉地等)。 法全(受金于义操受胎于法润。初住青龙寺。大师于玄法寺重受胎藏)。 宝月(南天竺三藏大师于青龙寺习悉晏)。 海云。 WK谨(卫西净影寺)。 已上两阿阇梨不惜秘卷为之指授对授记云。慈觉大师于法全义真全雅元片元 政海云宗睿宝月可阇梨广学奥义。 觉大师御释云。对全雅元政义真法全。元WK宝月义操法润受三部秘密(云云取意)。 此八人名被出受法相貌毕。依为秘书且略之(尤可为指南欤)。 已上横诸师。 觉大量师巡礼记云。 觉大师巡礼记云。每向诸僧寻问持念知法人。未得的实。当院僧怀庆语曰。WT能知一需内解大法人。青龙寺润和尚但解胎藏。大兴善寺文悟阇梨解金刚界。青龙寺义真和尚兼解两部。大兴善寺元政和尚解金刚界事理双解。大安寺元简解金刚界兼悉昙。玄法寺法和尚妥三部大法令简择知法人。文悟阇梨不及政阿阇梨法润和尚解金刚界。年七十三风疾老毛。 已上唐朝了。 本朝传法八家。 传教大师(又号山延DT至弘仁。桓琥平家大师城嵯峨三代国师也)。 大师讳最澄。俗姓姓三津首。江洲溺人也。先祖后汉考献帝苗裔也。父百枝。母应神天皇第九女神护影云元年江洲滋贺地诞生。十二岁随大安寺僧近江。大国师行表出家。二十进(显化缘起云。延DT四年四月四日大师十九岁。云云)受具足戒。延DT四年七月中旬始登睿岳下居草庵。延DT。七向长冈京咫尺龙 灵山芳诺。同年建立根本一乘止观院。祈天子之本命。为镇之道场。同十三年九月三日延崛南都善修益正共养仪。同二十三年七月(大唐贞元二十年四申)入唐着明州。贞元二十年九月上旬向天台山同月下旬到天台山国清寺。时天台山国清寺。时天台山修禅地座主道邃(妙乐弟子也。天台第七祖)见求法志忽传心要。佛胧寺会主同授圆顿法。欢天台大师诞同二十一年三月二日初夜二更。与义真等于台临海县龙兴寺西厢极乐净土院谒道邃和尚。受圆顿佛乘戒毕。和上慈悲一心三观传于一言。菩萨圆产至信。天台一家法门已具同年四月上旬遇越府龙兴寺镇国道场大德内供奉沙门顺晓。学真言奥旨。终遂灌顶。传受三部三昧科样契印法文道具延DT二十四年五月中晚上第一船着长门国。即便上京。所将来天台法门并真言法门道具等。帝王迎字安内裹。同年八月二十七日。捧奏状公家。赐显密弘以验于大师。同九月于高雄寺授灌顶。本朝灌顶最初。受者道证修因(与福寺法相)勤操(赠僧正号石渊僧正。三论。弘法师)正能秀广圆。丰安灵福(已上八人依敕受之。日本顶元)子圆澄法师依韶于紫共勤五佛顶修法即顶得度(云云。文德实录最同之)被下御持僧官府。本朝御法并御持僧之最初也。双观六年为劝进六年部法华经内二千部。赴东国上下两野国。于两国内撰十人器用授灌顶。慈觉大师其十人随一也。广智德圆同受之同九年暮春告诸弟子。撰誓愿改声闻威仪永弃舍二百五十戒。同十年作四条式定一学生法则。奏公家睿山圆顿菩萨戒坛。而南都七大寺僧徒加难破诤之。仍作显戒论三卷血永谱一卷得奉之。于弘仁十三年六月四日大师于此睿山中道院右肋而入寂减。春秋五十六。帝王悲此入减。RM六UJ诗被送于山中。门弟各和之奉奏之同十一日下圆顿菩萨戒坛建立敕许。其后吾山真言止观得度僧徒悉超过于他门他宗者也。是皆大师弘通之眉目者哉。贞观人年七月十四日(清和天皇御宇)僧谥号称传教大师是本朝大师号始也。 弘法大师(自延DT至承和桓武平城嵯峨淳和仁明五代)。 大师讳空海。俗姓佐伯氏。赞岐国多流郡宝龟五年诞生。年甫十二岁。从石渊动操僧正受求闻持并能满所愿等法。入心念持。延DT十四年月九(年二十一)于东大寺受具足戒。师石渊勤操。同二十三年六月入唐奉遇上都长安青龙寺东塔院大德内供奉阿阇梨惠果和尚和尚欢喜。六月受大悲胎藏灌顶同七月受传法阿阇梨位之顶即得遍照旬。和尚告曰。汝密教之器。两部在耕秘密即信同之。授与大同四年八月归埋弘仁十四年以东寺永赐大师建立灌顶院遍准青龙寺风为敕愿勤修每年二季结缘灌顶。以惠果相承健陀色国支袈裟并念诵等永施入之。或有五笔一度成五行。故号五笔和尚。承和三年三月二十一日入寂(年六十三AE四十二)付法弟子真邪真济赠谥号弘法大师。 慈觉大师(又号前院大师。又号四国大师。自承和至贞观。仁明文德清和三代国师大师讳圆仁(延DT寺第三座生)俗姓壬生氏。下野国都贺人也。其先祖崇神天皇第一皇子丰云覆至缁素惊异。大师幼推梦。一沙门长六尺余。来含KT禅师登山入律教大师室。祥大师风仪宛如梦告。弘仁五年(年二十一)受沙弥戒。同七年东大寺。受具足戒。同年于东国从传教大师受灌顶。同八年三月六日于睿山根本中堂大戒。斯后(弘仁十四年己未)传天台法门。夜亦修练一行三昧。限之以十二年。送六年之后。因山众重请。未竟年限强于山门(天长五年年三十五欤)或财都或天王寺等随有缘开讲演说利生无限。天长十年年及四十。身嬴暗知命不久。遂此山北洞结草为庵绝迹待命。今首楞严院是也。三年练行(本朝如法经最初也)夜梦。从天得药。其形似花KD之半行。其味如密。傍有人语曰。此是三十三天不死妙药也。梦觉曰。有余气疲有更健。暗眼还明。以石墨草笔手自如法书写妙法华经一部八卷。即以彼纳宝塔安置堂中。叼此堂为如法室。承和二年朝家有敕宛入唐请益。同三年与大使常嗣相共到太宰府。依未得顺风。从送二TD年。同五年四十五六月十三日上第一船。二十二日解缆进发。七月二日得着大唐扬州海陵县。唐开成三年也。弟子惟晓(会昌三年七月于异域逝去)惟正及仆雄万等三人奉相伴相者。从志远宗XT二师学天台宗。谒八TD阿阇梨穷秘密三部秘奥(左唐十年)会昌七年会昌天子旨法。但军中下条之。日本国僧等早归本国和尚怀喜赴船所。大唐李元佐等众官皆佥曰。我国佛法既以绝减。唯今随和尚奉去。而若复有家求法者。必当向日本国唐大中元年秋九月(本朝承和十四年)还着大宰府同十五年(改嘉祥元年)春。大师随诏即登本山。 (嘉禅二年奉状云。国忝卫天命访道巡方尼搜秘门投身绝域晏万里望本朝而无期表山千里罔于岭而造见云云)。 嘉禅三年准大唐国街东青龙寺建皇帝本命道场号总持院。同年九月始定置十四禅众。每日令修炽盛光法。是十四禅众始也。仁寿元年移五台山念佛三昧法。始修常行三昧。齐衡三年二十一日。请大师于冷泉院南殿受两部灌顶。天安三年。天皇又受菩萨面。贞观二年五月。淳和太后请和尚受菩萨大戒。奉大后。法名良祚。今年始立文殊楼同三年五条大皇大后随和尚受菩萨大戒三昧耶戒灌顶。同六年正月十三日。令诸弟子暂避屏外。召常济引入内DI。口诵真言手结印契授与曰。是名密印灌顶。常济不堪欢悦。流泪如雨。同十四于东谷习禅房手结印契口诵真言。北首右肋永以迁化。奉秋七十一同八年七月十四日。供养总持院。千部法华经。于会赐谥号赠法印大和尚位号慈觉大师。付法弟子。安惠。惠亮。长意。性海。道海。最圆。相应。安然。令KK。玄然等也。于都下灌顶受男女一千二百七十一人也灵MK寺圆行和上。 承和五年入唐。同六年归朝。从青龙寺义真和上受法。四天王了初别当。 安禅寺惠运僧都。 承和五年入唐。同年归朝。同从义真受学。心觉阇梨说。承和九年入唐。 小栗栖常晓律师。 承和五年随AP原中真入唐。表云。表云。五年六月进发。八月到南城。六年归朝。栖灵寺文GP弟子元昭受三论。贞观六年任律师。七年十一月三十日入减。 智证大师(又号山王大师。自承和至 平仁明文德清和光孝宇多六代之人也)人师讳圆珍(延DT寺第五座主)俗姓和气氏。赞岐国那郡金仓乡人也。父宅成。母佐伯。故高野大师这民。弘仁六诞生。两目有得瞳顶骨隆起。十五岁随叔父益仁德功初登睿山。入第一座主义真和尚室。天长十年四月十五日。十九岁受戒为僧。承和五年冬。石龛坐禅之间感金不动。即令书工图写今犹在之。嘉祥二年春梦。山王告云。早可遂入。唐求法求法志等仁寿元年四月十五同太宰府同三年七月(年三十九)解缆进发。同领航朋和日放般入海。十五日午克着岸皆毕。于开元寺中遇中印度摩陀国大那兰陀寺般若怛罗三藏。学悉昙章及受两部秘要等。大中九年(日本济衡二年)六月三日。谒青龙寺传教和尚前长生殿念供奉大德僧法全阿阇梨受瑜伽宗旨。同七月五日。入大悲胎藏坛受学大法灌顶。同十有三日。入金刚界九会大曼大教王最上乘教并两部诸尊瑜伽及苏悉地羯罗大法等毕。同十一月四日。挑香花供养贤圣。当主定受昧耶戒。五更蒙授传两部大教阿阇梨灌顶即般若母菩萨大虚空藏菩萨等法轮大菩萨。於越州开元寺遇天台第九弟子良YN和尚。受学天台向义。天安二年六月二十二日归朝。到太宰府鸿盾(在唐首尾六TD今)或说云。贞观二年归朝。宽平年十月二十八日。右肋入减终无病痛。生年七十八。 圆觉寺宗睿僧正(又号后入唐僧正自。长至元庆。淳和仁明文德清和。)。 俗姓池上氏。右就人也。年甫十四。出家登睿山。天长八年受具足戒。后归睿山回心向大受菩萨勤劳分天台宗。山王托宣告拥护。验双鸟相随。间夜炬火相照。其后到越州白山有验。人奇之。贞观五年。于园城寺随智证大师受两部大法。移住东寺就实惠僧都受金刚界大法。诣真济僧都受阿阇梨灌顶。贞观四年共高岳亲王入诏。遇汴州阿阇梨受金刚界灌顶。就青龙寺法全重受灌顶兼学胎藏或云。玄庆和尚金刚界同八年顺风解缆。三日夜问归朝年七十六。终禅林寺(云云。未勘入减年。若元庆三年欤。可寻之)。 已上八家晶堇具言相承根本也。 此有相承法门圣教等被载五大院八家秘录毕。 元亨三年月日。于QU仓二阶堂奥宗谷为秘教弘通抄之毕。沙门惠镇记贞和五十二月五日。于法胜寺维那寮赐元应寺御本尽写了。同月六校合毕。宗智之。 永和二年二月一日。感得此本毕。 东塔院西谷遮那业沙门圆俊。 应永二十一年闰七月十九日。于西塔院西谷南尾香乘房赐右御本令书写毕。同日令校合毕。 遮那业末学成舜。 应永二十年三年七月九日。以右本令书写毕。 遍照金刚承纯。 校合了。右法印澄舜持本。 天文十九年暮秋吉日。书写了。定舜右一岫令龙毕村助之丞缮写。于四是堂一校毕。 享保食物上九月下浣。天忠主中年三十二享保九甲辰夏。令中村写而校正了。   性渊慈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