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藏 No. 1511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
天亲菩萨造 元魏 菩提流支译
3卷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卷上
天亲菩萨造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
法门句义及次第 世间不解离明慧
大智通达教我等 归命无量功德身
应当敬彼如是尊 头面礼足而顶戴
以能荷佛难胜事 摄受众生利益故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舍婆提城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婆提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食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如常敷座结加趺坐。端身而住正念不动。
尔时诸比丘来诣佛所。到已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退坐一面。
尔时慧命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坐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向佛合掌恭敬而立。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应供正遍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
论曰。善护念者。依根熟菩萨说。善付嘱者。依根未熟菩萨说。云何善护念诸菩萨。云何善付嘱诸菩萨。偈言。
巧护义应知 加彼身同行
不退得未得 是名善付嘱
云何加彼身同行。谓于菩萨身中与智慧力。令成就佛法故。又彼菩萨摄取众生。与教化力。是名善护念应知。云何不退得未得。谓于得未得功德中。惧其退失付授智者。又得不退者。不舍大乘故。未得不退者。于大乘中欲令胜进故。是名善付嘱。应知。
经曰。世尊云何菩萨大乘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修行。云何降伏其心。
尔时佛告须菩提。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如菩萨大乘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修行。如是降伏其心。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是愿乐欲闻。佛告须菩提。诸菩萨生如是心。所有一切众生众生所摄。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所有众生界众生所摄。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众生相。即非菩萨。何以故非。须菩提。若菩萨起众生相人相寿者相。则不名菩萨。
论曰。云何菩萨大乘中住。问答示现此义。偈言。
广大第一常 其心不颠倒
利益深心住 此乘功德满
此偈说何等义。若菩萨有四种深利益菩提心。此是菩萨大乘住处。何以故。此深心功德满。足是故四种深利益摄取心生。能住大乘中。
何等为四种心。一广二第一三常四不颠倒。云何广心利益。如经诸菩萨生如是心所有一切众生众生所摄。乃至所有众生界众生所摄故。
云何第一心利益。如经我皆令住无余涅槃而灭度之故。
云何常心利益。如经如是灭度无量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众生相即非菩萨故。此义云何。菩萨取一切众生犹如我身。以此义故。菩萨自身灭度。无异众生得灭度者。若菩萨于众生起众生想。不生我想者则不应得菩萨名。如是取众生如我身。常不舍离。是名常心利益。
云何不颠倒心利益。如经。何以故非。须菩提。若菩萨起众生相人相寿者相。则不名菩萨故。此示现远离依止身见众生等相故。
论曰。自此以下说菩萨如大乘中住修行。此事应知。
经曰。复次须菩提。菩萨不住于事。行于布施。无所住行于布施。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想。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聚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汝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佛言如是。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聚亦复如是不可思量。
佛复告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是行于布施。
论曰。偈言。
檀义摄于六 资生无畏法
此中一二三 名为修行住
何故唯檀波罗蜜。名说六波罗蜜。一切波罗蜜檀波罗蜜相义示现故。一切波罗蜜檀相义者。谓资生无畏法檀波罗蜜应知。此义云何。资生者。即一檀波罗蜜体名故。无畏檀波罗蜜者有二。谓尸波罗蜜羼提波罗蜜。于已作未作恶不生怖畏故。法檀波罗蜜者有三。谓毗梨耶波罗蜜等不疲惓。善知心如实说法故此即是菩萨摩诃萨修行住。如向说三种檀摄六波罗蜜。是名菩萨摩诃萨修行住。云何菩萨不住于事行于布施。如是等偈言。
自身及报恩 果报斯不著
护存已不施 防求于异事
不住于事者。谓不著自身。无所住者。谓不著报恩。报恩者。谓供养恭敬种种等门。如经无所住故。不住色等者。谓不著果报。何故如是不住行于布施。偈言。护存已不施防求于异事。若著自身不行布施。为护此事于身不著。若著报恩果报舍佛菩提。为异义行于布施。为防是行于事不著。
自此以下说云何菩萨降伏其心。此事应知。云何降伏心。名之降伏。偈言。
调伏彼事中 远离取相心
及断种种疑 亦防生成心
此文说何义。所谓不见施物受者及施者。偈言。调伏彼事中远离取相心故。如经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想故。
次说布施利益。何以故。此中有疑。若离施等相想。云何能成施福。彼人如是布施。其福转多故。
次说布施利益。如经。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聚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如是等。何故说修行后。次显布施利益。以得降伏心故。是以次说布施利益。此义云何。不住相想行于布施。成就义故。
自此以下一切修多罗。示现断生疑心。云何生疑。若不住于法行于布施。云何为佛菩提行于布施断彼疑心。
经曰。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相成就见如来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不可以相成就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相即非相。
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妄语。若见诸相非相。则非妄语。如是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论曰。偈言。
分别有为体 防彼成就得
三相异体故 离彼是如来
此义云何。若分别有为体。是如来以有为相为第一。以相成就见如来。为防彼相成就得如来身。
如经。不可以相成就得见如来故。何以故。如来名无为法身故。如经。何以故。如来所说相即非相。偈言。三相异体故离彼是如来。彼相成就即非相成就。何以故。三相异如来体故。
如经。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妄语。若见诸相非相。则非妄语。如是诸相非相。则见如来。此句显有为虚妄故。偈言。离彼是如来。示现彼处三相无故。相非相相对故。彼处生住灭异体不可得故。此句明如来体非有为故。菩萨如是知如来为佛菩提行于布施。彼菩萨不住于法行于布施。成如是断疑故。
自此以下。尊者须菩提生疑致问。
经曰。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末世。得闻如是修多罗章句生实相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颇有众生于未来世末世。得闻如是修多罗章句生实相不。佛复告须菩提。有未来世末世。有菩萨摩诃萨。法欲灭时有持戒修福德智慧者。于此修多罗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
佛复告须菩提。当知彼菩萨摩诃萨非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所修行供养。非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所而种善根。
佛复告须菩提。已于无量百千万诸佛所修行供养。无量百千万诸佛所种诸善根。闻是修多罗。乃至一念能生净信。须菩提。如来悉知是诸众生。如来悉见是诸众生。须菩提。是诸菩萨生如是无量福德聚。取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须菩提。是诸菩萨无复我相众生相人相寿者相。须菩提。是诸菩萨无法相亦非无法相。无相亦非无相。何以故。须菩提。是诸菩萨若取法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须菩提。若是菩萨有法相。即著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何以故。须菩提。不应取法。非不取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筏喻法门。是法应舍。非舍法故。
论曰。此义云何。向依波罗蜜说不住行于布施。说因深义。向依如来非有为体。说果深义。若尔未来恶世人不生信心。云何不空说。为断彼疑。佛答此义。
如经。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乃至非舍法故。此义云何。偈言。
说因果深义 于彼恶世时
不空以有实 菩萨三德备
此义云何。彼恶世时。菩萨具足持戒功德智慧故。能生信心。以此义故名不空说。又偈言。
修戒于过去 及种诸善根
戒具于诸佛 亦说功德满
如经。佛复告须菩提。当知彼菩萨摩诃萨非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所修行供养。非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所而种善根。
佛告须菩提。已于无量百千万诸佛所修行供养。无量百千万诸佛所种诸善根故。此经文明于过去诸佛具足持戒供养彼佛。亦种诸善根。如是次第。彼持戒具足。功德具足故。又偈言。
彼寿者及法 远离于取相
亦说知彼相 依八八义别
此义云何。复说般若义不断故。说何等义。明彼菩萨离于寿者相离于法相故。以对彼相故说此义。偈言。依八八义别故。此复云何。依四种寿者相。有四种义故。依四种法相有四种义故。是故依八相有八种义差别故。此义复云何。偈言。
差别相续体 不断至命住
复趣于异道 是我相四种
此义云何。明寿者相义故。何者是四种。一者我相。二者众生相。三者命相。四者寿者相。我相者见五阴差别。一一阴是我。如是妄取是名我相。众生相者。见身相续不断。是名众生相。命相者。一报命根不断住故。是名命相。寿者相者。命根断灭复生六道。是名寿者相。如经。何以故。须菩提。是诸菩萨无复我相众生相人相寿者相故。云何及法。偈言。
一切空无物 实有不可说
依言辞而说 是法相四种
何者是四种。一者法相。二者非法相。三者相。四者非相。此义云何。有可取能取一切法。无故言无法相。以无物故。彼法无我空实有故。言亦非无法相。彼空无物。而此不可说有无故言无相。依言辞而说故。言亦非无相。何以故。以于无言处依言相说。是故依八种差别义。离八种相。所谓离人相离法相。是故说有智慧。
如经。须菩提。是诸菩萨无法相。亦非无法相。无相亦非无相故。有智慧便足。何故复说持戒功德。为示现生实相差别义故。云何示现。偈言。
彼人依信心 恭敬生实相
闻声不正取 正说如是取
此义云何。彼人有持戒功德。依信心恭敬能生实相。是以说彼义故。次言闻说如是修多罗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是故不但说般若。又有智慧者。不如声取义。随顺第一义智正说如是取。能生实相。是以说此义故。次言须菩提不应取法非不取法。不应取法者。不应如声取法。非不取法者。随顺第一义智正说如是取。彼菩萨闻说如是修多罗章句生实相故。又经复言。须菩提。如来悉知是诸众生。如来悉见是诸众生。如是等。此明何义。偈言。
佛非见果知 愿智力现见
求供养恭敬 彼人不能说
此义云何。彼持戒等人。诸佛如来非见果比知。云何知。偈言。愿智力现见故。如来悉知是诸众生便足。何故复说。如来悉见是诸众生。若不说如来悉见是诸众生。或谓如来以比智知。恐生如是心故。若尔但言如来悉见是诸众生便足。何故复说如来悉知是诸众生。若不说如来悉知是诸众生。或谓如来以肉眼等见。为防是故。何故如是说。以有二语故。又何故如来如是说。偈言。求供养恭敬彼人不能说故。此义云何。若有人欲得供养恭敬。自叹有持戒等功德。彼人则不能说。是人自知故。诸佛如来善知彼何等人有何等行。是故彼人不能自说。
又是诸菩萨生如是无量福德聚。取如是无量福德者。此义云何。生者能生因故。取者熏修自体果义故。又何以故。须菩提。是诸菩萨若取法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此义云何。但有无明使无现行粗烦恼。示无我见故。又经言。以是义故。如来常说筏喻法门。是法应舍非舍法者。有何次第。偈言。
彼不住随顺 于法中证智
如人舍船筏 法中义亦然
此义云何。示修多罗等法中证智不住故。以得证智舍法故。如到彼岸舍筏故。随顺者。随顺彼证智法。彼法应取。如人未到彼岸取筏故。
自此以下。说何等义。为遮异疑故。云何异疑。向说不可以相成就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非有为相得名故。若如是云何释迦牟尼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说名为佛。云何说法。是名异疑。为断此疑。云何断疑。
经曰。复次佛告慧命须菩提。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何以故。一切圣人皆以无为法得名。
论曰。以是义故。释迦牟尼佛。非佛亦非说法。此义云何。偈言。
应化非真佛 亦非说法者
说法不二取 无说离言相
此义云何。佛有三种。一者法身佛。二者报佛。三者化佛。又释迦牟尼名为佛者。此是化佛。此佛不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不说法。如经无有定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若尔何故经言。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如是等。有人谤言。如来一向不说法。为遮此故。偈言。应化非真佛亦非说法者故。说法不二取无说离言相者。听者不取法不取非法故。说者亦不二说法非法故。何以故。彼法非法非非法。依何义说。依真如义说。非法者。一切法无体相故。非非法者。彼真如无我相实有故。何故唯言说不言证。有言说者。即成证义故。若不证者。则不能说。如经。何以故。一切圣人皆以无为法得名。此句明何义。彼法是说因故。何以故。一切圣人依真如法清净得名。以无为法得名故。以此义故。彼圣人说彼无为法。复以何义。如彼圣人所证法。不可如是说。何况如是取。何以故。彼法远离言语相。非可说事故。何故不但言佛。乃说一切圣人。以一切圣人依真如清净得名故。如是具足清净如分清净故。
经曰。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须菩提。于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婆伽婆。甚多修伽陀。彼善男子善女人得福甚多。何以故。世尊。是福德聚即非福德聚。是故如来说福德聚福德聚。
佛言。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复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无量不可数。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一切诸佛如来皆从此经生。须菩提。所谓佛法。佛法者即非佛法。是名佛法。
论曰。此说胜福德譬喻校量。示现何义。法虽不可取不可说。而不空故。偈言。
受持法及说 不空于福德
福不趣菩提 二能趣菩提
何故说言。世尊是福德聚即非福德聚者。偈言。福不趣菩提二能趣菩提故。此义云何。彼福德不趣大菩提。二能趣大菩提故。何者为二。
一者受持。二者演说。如经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故。何故名福德聚。聚义有二种。一者积聚义。二者进趣义。如人担重说名为聚。如是彼福德聚以有积聚义故。说名为聚。于菩提不能进趣故。名为非福德聚。此二能趣大菩提。是故于彼福德中此福为胜。云何此二能得大菩提。如经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一切诸佛如来皆从此经生故。云何说一切诸佛菩提法皆从此经出。云何说一切诸佛如来皆从此经生。偈言。
于实名了因 亦为余生因
唯独诸佛法 福成第一体
此义云何。菩提者名为法身。彼体实无为。是故于彼法身。此二能作了因。不能作生因。余者受报相好庄严佛化身相好佛。于此为生因。以能作菩提因。是故名因。显彼福德中此福胜故。如经。何以故。须菩提乃至皆从此经生故。云何成此义。偈言。唯独诸佛法福成第一体故。
须菩提所谓佛法佛法者即非佛法者。彼诸佛法余人不得。是故彼佛法名为佛法。是故言唯独诸佛法。第一不共义。以能作第一法因。是故彼福德中。此福为胜。如是成福德多故。
经曰。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须陀洹。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佛言。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斯陀含。是名斯陀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那含是名阿那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最为第一。世尊。说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世尊。则不说我无诤行第一。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无诤无诤行。
论曰。向说圣人无为法得名。以是义故。彼法不可取不可说。若须陀洹等圣人取自果。云何言彼法不可取。既如证如说云何成不可说。自下经文为断此疑。成彼法不可取不可说故。偈言。
不可取及说 自果不取故
依彼善吉者 说离二种障
此义云何。以圣人无为法得名。是故不取一法。不取者不取六尘境界。以是义故。名不取逆流者。如经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故。乃至阿罗汉不取一法。以是义故。名为罗汉。然圣人非不取无为法。以取自果故。若圣人起如是心我能得果。即为著我等者。此义云何。以有使烦恼非行烦恼。何以故。彼于证时离取我等烦恼。是故无如是心我能得果。何故尊者须菩提。自叹身得受记。以自身证果。为于彼义中生信心故。何故唯说无诤行。为明胜功德故。为生深信故。何故言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无诤无诤行者。偈言依彼善吉者说离二种障故。二种障者。一者烦恼障。二者三昧障。离彼二障故言无所行。以是义故。说名二种诤离彼二种障故。名为无诤无诤行。
经曰。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论曰。复有疑释迦如来昔在然灯佛所受法。彼佛为此佛说法。若如是云何彼法不可说不可取。为断此疑。说彼佛所无法可取。如经不也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何故如是说。偈言。
佛于然灯语 不取理实智
以是真实义 成彼无取说
此义云何。释迦如来于然灯佛所。言语所说不取证法故。以是义故。显彼证智不可说不可取。偈言以是真实义成彼无取说故。
又若圣人无为法得名。是法不可取不可说。
云何诸菩萨取庄严净佛国土。云何受乐报佛取自法王身。云何余世间复取彼是法王身。自下经文为断此疑。
经曰。佛告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庄严佛国土。彼菩萨不实语。何以故。须菩提。如来所说庄严佛土者。则非庄严是名庄严佛土。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而无所住。不住色生心。不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须菩提。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彼身非身是名大身。
论曰。此义如是应知。云何知。偈言。
智习唯识通 如是取净土
非形第一体 非严庄严意
此义云何。诸佛无有庄严国土事。唯诸佛如来真实智慧习识通达。是故彼土不可取。若人取彼国土形相。作是言我成就清净佛土。彼不实说。
如经。何以故。须菩提如来所说庄严佛土者。则非庄严是名庄严佛土故。何故如是说。偈言非形第一体非严庄严意故。庄严有二种。一者形相二者第一义相。是故说非严庄严。又非庄严佛土者。无有形相故非庄严。如是无庄严即是第一庄严。何以故。以一切功德成就庄严故。若人分别佛国土。是有为形相。而言我成就清净佛国土。彼菩萨住于色等境界中生如是心。为遮此故。如经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而无所住。不住色生心。不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故。前言云何受乐报佛取自法王身。云何余世间复取彼是法王身。为除此疑。说受乐报佛体同彼须弥山王镜像义故。此义云何偈言。
如山王无取 受报亦复然
远离于诸漏 及有为法故
此义云何。如须弥山王势力高远故。名为大。而不取彼山王体我是山王。以无分别故。受乐报佛亦如是。以得无上法王体故名为大。而不取彼法王体我是法王。以无分别故。何故无分别。以无分别故。
如经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彼身非身是名大身故。何故如是说。偈言远离于诸漏及有为法故。彼受乐报佛体离于诸漏。若如是即无有物。若如是即名有物。以唯有清净身故。以远离有为法故。以是义故。实有我体以不依他缘住故。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卷上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卷中
天亲菩萨造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
经曰。佛言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佛言。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世界。以施诸佛如来。须菩提。于意云何。彼善男子善女人得福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彼善男子善女人得福甚多。佛告须菩提。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世界持用布施。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法门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无量阿僧祇。
论曰。前已说多福德譬喻。何故此中复说。偈言。
说多义差别 亦成胜挍量
后福过于前 故重说胜喻
此义云何。前说三千世界譬喻明福德多。今重说无量三千世界故。何故不先说此喻。为渐化众生令生信心上妙义故。又前未显以何等胜功德能得大菩提故。以此喻成彼功德。是故重说胜喻。
经曰。复次须菩提。随所有处说是法门。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此经。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若尊重似佛。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法门。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须菩提。是法门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何以故。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则非般若波罗蜜。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言。世尊。如来无所说法。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须菩提言。彼微尘甚多。世尊。何以故。须菩提。是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佛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大人相见如来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大人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大人相。
论曰。云何成彼胜福。偈言。
尊重于二处 因习证大体
彼因习烦恼 此降伏染福
此义云何。尊重于二处者。一者所说处。随何等处说此经。令生尊重奇特相故。二者能说人。随何等人能受持及说。以尊重经论故。非七宝等。随何处舍随何人能舍。如是生敬重故。此法门与一切诸佛如来证法作胜因故。如经须菩提言世尊如来无所说法故。此义云何。无有一法唯独如来说。余佛不说故。彼珍宝布施福德是染烦恼因。以能成就烦恼事故。此因示现远离烦恼因故。是故说地微尘喻如经须菩提是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故。何故如是说。彼微尘非贪等烦恼体。以是义故名为地微尘故。彼世界非烦恼染因界。是故说世界。此明何义。彼福德是烦恼尘染因。是故于外无记尘彼福德善根为近。何况此福德能成佛菩提故。及成就大丈夫相福德中胜故。是故受持演说此法门。能成佛菩提胜彼福德。何以故。彼相于佛菩提非相故。以彼非法身故。是故说大丈夫相。以彼相故。此受持及说福德能成佛菩提。是故彼非胜故。又彼福德能降伏珍宝等福。何况此福故能降伏是故。此福最近最胜。如是彼檀等福德中此福德最如是成已。
经曰。佛言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法门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无量阿僧祇。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扪泪而白佛言。希有婆伽婆。希有修伽陀。佛说如是甚深法门。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法门。何以故。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则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实相。世尊。我今得闻如是法门。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其有众生。得闻是法门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何以故。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非第一波罗蜜。如来说第一波罗蜜者。彼无量诸佛亦说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
论曰。自下经文重明彼福德中此福转胜。此义云何。偈言。
苦身胜于彼 希有及上义
彼智岸难量 亦不同余法
坚实解深义 胜余修多罗
大因及清净 福中胜福德
此二偈说何义。捐舍身命重于舍资生珍宝等。彼如是舍无量身命。果报福德此福德胜彼福。何以故。彼舍身命苦身心故何况为法舍故。念彼身苦。慧命须菩提尊重法故。悲泣流泪。如经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故。此法门希有。何以故。尊者须菩提。虽有智眼昔来未曾得闻。是故希有如经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法门故。又此法门第一。以说名般若波罗蜜故此云何成以上义故。如经何以故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故。何故如是说彼智岸故。彼智岸无人能量。是故非波罗蜜又此法门不同。何以故。此中有实相故。余者非实相。除佛法余处无实故。以彼处未曾有未曾生信。以是义故。如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故。又此法门坚实深妙。何以故。受持此经思量修习。不起我等相故。又不起我等相者。示可取境界不倒相故。我等相即非相者。示能取境界不倒相故。此二明我空法空无我智故。如是次第如经何以故。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何以故。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此一切诸相则名诸佛故。如来为须菩提说如是义。惊者谓非处生惧是故名惊。以可诃故。如非正道行故。怖者心体怖故。以起不能断疑心故。畏者一向怖故。其心毕竟惊怖堕故远离彼处。如经不惊不怖不畏故。又此法门胜余修多罗如经。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非第一波罗蜜故。又此法。门名为大因。如经如来说第一波罗蜜者故又此法门名为清净。以无量佛说故。如经彼无量诸佛亦说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故。彼珍宝檀等无如是功德。是故彼福德中此福为胜。如是成已。
论曰。自下经文复为断疑。云何疑。向说彼身苦以彼舍身苦身果报而彼福是劣。若尔依此法门受持演说。诸菩萨行苦行。彼苦行亦是苦果。云何于此法门不成苦果。为断此疑故。
经曰。须菩提如来说忍辱波罗蜜。即非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相亦非无相。何以故。须菩提。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何以故。若心有住则为非住。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是故佛说菩萨心不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须菩提言。世尊。一切众生相即是非相。何以故。如来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论曰。此示何义。偈言。
能忍于苦行 以苦行有善
彼福不可量 如是最胜义
离我及恚相 实无于苦恼
共乐有慈悲 如是苦行果
此二偈说何义。虽此苦行同于苦果。而此苦行不疲惓。以有羼提波罗蜜名为第一故。彼岸有二种义。一者波罗蜜清净善根体。二者彼岸功德不可量。如经即非波罗蜜故。非波罗蜜者。无人知彼功德岸故。言非波罗蜜。是故为得第一法。此苦行胜彼舍身。何况离我相嗔恚相故。又此行无苦。不但无苦。及有乐以有慈悲故。如经我于尔时无我相。乃至无相亦非无相故。此明慈悲心相应故如是说。若有菩萨不离我相等。彼菩萨见苦行苦。亦欲舍菩提心。为彼故说如经。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等。此明何义。未生第一菩提心者。有如是过。为防此过。偈言。
为不舍心起 修行及坚固
为忍波罗蜜 习彼能学心
此义云何。为何等心起行相而修行。为何等心不舍相。偈言为忍波罗蜜习彼能学心故。又第一义心者。已入初地得羼提波罗蜜故。此名不住心。如经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故。何以故。示不住生心义故。若心住于色等法彼心不住佛菩提。此明不住心行于布施。此经文说不住心起行方便。以檀波罗蜜摄六波罗蜜故。云何为利益众生修行。而不名住于众生事。为断此疑。如经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故。此明何义。偈言。
修行利众生 如是因当识
众生及事相 远离亦应知
此义云何。利益是因体故。彼修行利益众生。非取众生相事故。何者是众生事。偈言。
假名及阴事 如来离彼相
诸佛无彼二 以见实法故
此说何义。名相众生及彼阴事故。云何彼修行远离众生事相。即彼名相相非相。以无彼实体故。以是义故。众生即非众生。以何等法。谓五阴名众生。彼五阴无众生体。以无实故。如是明法无我人无我。何以故。一切诸佛如来。远离一切相故。此句明彼二相不实。偈言如来离彼相诸佛无彼二以见实法故。此说何义。若彼二实有者。诸佛如来应有彼二相。何以故。诸佛如来实见故。
经曰。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所说法。无实无妄语。
论曰。此中有疑于证果中无道。云何彼于果能作因。为断此疑。如经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异语者故。此四句说何等义偈言。
果虽不住道 而道能为因
以诸佛实语 彼智有四种
此义云何。彼境界有四种。是故如来有四种实语。云何四种。偈言。
实智及小乘 说摩诃衍法
及一切授记 以不虚说故
此明何义。以如来实智不妄说。佛菩提及小乘大乘授记之事皆不妄说。以是四境故。次第说四语。如经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异语者故。不妄说小乘者。说小乘苦谛等唯是谛故。不妄说大乘者。说法无我真如故。真如者即是真如故。不妄说授记者。一切过去未来现在授记故。如彼义如是说不颠倒故。经复言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所说法无实无妄语者。何故如是说。偈言。
随顺彼实智 说不实不虚
如闻声取证 对治如是说
此义云何。诸佛所说法。此法不能得彼法。而随顺义故。以所说法不能得彼证法。何以故。如所闻声无如是义故。是故无实。以此所说法随顺彼证法。是故无妄语。若尔何故说。如来所得法所说法。以依字句说故。何故如来前说如来是真语者。复言所说法无实无妄语。偈言如闻声取证对治如是说故。
经曰须菩提。譬如有人入闇则无所见。若菩萨心住于事而行布施。亦复如是。须菩提。譬如人有目。夜分已尽日光明照见种种色。若菩萨不住于事。行于布施亦复如是。
论曰。复有疑。若圣人以无为真如法得名。彼真如一切时一切处有。云何不住心。得佛菩提则非不住。若一切时一切处实有真如。何故有人能得有不得者。为断此疑故。说入闇等喻。此明何义。偈言。
时及处实有 而不得真如
无智以住法 余者有智得
此义云何。一切时者。谓过现未来。一切处者。谓三世。众生实有真如法何故不得。偈言无智以住法故。彼无智以心住法故。此复何义。不清净故。以有智者心不住法。是故能得。以是义故。诸佛如来。清净真如得名。是故住心不得佛菩提。又此譬喻明于何义。偈言。
闇明愚无智 明者如有智
对治及对法 得灭法如是
此义云何。彼闇明喻者。相似法故。闇者示现无智。日光明者。示现有智。有目者明何义。偈言对治及对法得灭法。如是故如是次第。又有目者。如能对治法故。夜分已尽者。如所治暗法尽故。日光明照者。如能治法现前故。如经须菩提譬如有人入暗则无所见如是等故。
经曰。复次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法门受持读诵修行。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悉觉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聚。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舍恒河沙等无量身。如是百千万亿那由他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法门。信心不谤。其福胜彼无量阿僧祇。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修行为人广说。
论曰。自下复说何义。偈言。
于何法修行 得何等福德
复成就何业 如是说修行
于何法修行者。示现彼行。云何示现。偈言。
名字三种法 受持闻广说
修从他及内 得闻是修智
此说何义。于彼名字得成闻慧。此有三种。一者受二者持三者读诵。此云何知。偈言受持闻广说故。受持修行依总持法故。读诵修行依闻慧广故。广多读习亦名闻慧。此是名字中三种修行。如经复次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法门受持读诵故。彼修行云何得。偈言修从他及内得闻是修智故。此义云何。为修得相。于他及自身。云何于他及自身。谓闻及修如是次第。从他闻法内自思惟为得修行故。向说名字及以修行。此为自身。偈言。
此为自淳熟 余者化众生
以事及时大 福中胜福德
此义云何。彼名字闻慧修行为自身淳熟故。余者化众生广说法故。得何等福德者。示现胜挍量福德故。偈言以事及时大福中胜福德故。此舍身福德胜于前舍身福德。云何胜以事胜故。以时大故。即一日时多舍身故。复多时故。如经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乃至若复有人闻此法门信心不谤。其福胜彼无量阿僧祇。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修行。为人广说故。
经曰。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此法门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修行此经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成就不可思议不可称无有边无量功德聚。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则于此经不能受持读诵修行为人解说。若有我见众生见人见寿者见。于此法门能受持读诵修行为人解说者。无有是处。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花香而散其处。复次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为人轻贱。何以故。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祇阿僧祇劫。于然灯佛前得值八十四亿那由他百千万诸佛。我皆亲承供养无空过者。须菩提。如是无量诸佛。我皆亲承供养无空过者。若复有人于后世末世。能受持读诵修行此经所得功德。我所供养诸佛功德。于彼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后世末世。有受持读诵修行此经。所得功德若我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疑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法门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论曰。复成就何业修行者。今显彼修行业。偈言。
非余者境界 唯依大人说
及希闻信法 满足无上界
受持真妙法 尊重身得福
及远离诸障 复能速证法
成种种势力 得大妙果报
如是等胜业 于法修行知
此三行偈。说何等义。有不可思议者。示不可思议境界故。不可称量者。谓唯独大人不共声闻等。以为住第一大乘众生说故。此示依止大人故。又说大乘者。最妙大乘修行胜故。以信小乘等则不能闻此。示希闻而能信法故。如经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故。希闻者。谓不可思议等文句。得不可思议等福德显满足性故。以福德善根满足故。此说不可思议等文句。如经皆成就不可思议不可称无有边无量功德聚故。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示现受持真妙法故。受持法者。即是荷担大菩提。如经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在在处处供养者。当知是人必定成就无量功德。如经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花香而散其处故。受持读诵此经为人轻贱者。示现远离一切诸障故。何故为人轻贱而离诸障。以有大功德故。如经是人先世罪业则为消灭故。于然灯佛前供养诸佛功德。于后末世受持此法门功德福多于彼者。此示速证菩提法故。以多福德庄严速疾满足故。如经若复有人于后世末世。能受持读诵修行此经所得功德。我所供养诸佛功德。于彼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故。当知。是法门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者。此明何义。偈言。成种种势力。得大妙果报故。所谓摄受四天王释提桓因梵天王等。成就势力故。若闻此事其心迷乱者。以彼果报不可思议甚为胜妙。示非思量智境界故。住彼修行中成如是等功德。是故彼修行等业。应知。如经当知是法门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故。
经曰。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住。云何修行。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须菩提。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令入无余涅槃界。如是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众生相人相寿者相。则非菩萨。何以故。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故。
论曰。何故前说三种修行。今复重说此有何胜。偈言。
于内心修行 存我为菩萨
此即障于心 违于不住道
此义云何。若菩萨于自身三种修行。生如是心。我住于菩萨大乘。我如是修行。我如是降伏其心。菩萨生此分别。则障于菩提行。偈言。于内心修行存我为菩萨。此即障于心故。障何等心。偈言。违于不住道故。如经何以故。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故。
经曰。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须菩提白佛言。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于然灯佛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然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作如是言。摩那婆。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何以故。须菩提言。如来者即实真如。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是人不实语。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不实不妄语。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论曰。此中有疑。若无菩萨云何释迦如来于然灯佛所。行菩萨行。为断此疑。如经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是等。此明何义偈言。
以后时授记 然灯行非上
菩提彼行等 非实有为相
此义云何。于然灯佛时。非第一菩萨行。何以故。我于彼时所修诸行。无有一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我于彼佛所。已证菩提。则后时诸佛不授我记。是故我于彼时行未成佛故。偈言。以后时授记然灯行非上故。若无菩提即无诸佛如来。有如是谤。谓一向无诸佛。为断此疑。如经何以故。须菩提言。如来者即实真如故。实者非颠倒义故。真如者不异不变故。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此示何义。偈言。菩提彼行等故。此义云何。彼菩萨行若人言有实者此则虚妄。如是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人言得者。此亦虚妄故。言菩提彼行等故。若如是有人谤言。如来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断此疑。如经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不实不妄语故。此义云何。以如来得彼菩提故。偈言。非实有为相故。有为相者。谓五阴相。彼菩提法无色等相故。此复云何。偈言。
彼即非相相 以不虚妄说
是法诸佛法 一切自体相
此义云何。彼即于色等非相。无色等相故。彼即菩提相故。是故偈言。彼即非相相。以不虚妄说故。是故如来说一切法佛法如是等。此义云何。以如来得如是法。偈言。是法诸佛法一切自体相故。自体相者。非体自体故。此明何义。一切法真如体故。彼法如来所证。是故言一切法佛法。彼处色等相不住故。彼一切色等诸法非法。如是诸法非法。即是诸法法以无彼法相。常不住持彼法相故。
经曰。须菩提。譬如有人其身妙大。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妙大则非大身。是故如来说名大身。
论曰。大身譬喻示现何义。偈言。
依彼法身佛 故说大身喻
身离一切障 及遍一切境
功德及大体 故即说大身
非身即是身 是故说非身
此二偈示何义。毕竟远离烦恼障智障。毕竟具足法身故。此复云何有二种义。一者遍一切处。二者功德大。是故名大身。偈言。功德及大体故。遍一切处者。真如一切法不差别故。偈言。非身即是身是故说非身故。如经世尊如来说人身妙大。则非大身。是故如来说名大身故。此说何义。非身者无有诸相。是名非身大者。有真如体。如是即名妙大身。如经是名妙大身故。
经曰。佛言。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则非菩萨。佛言。须菩提。于意云何。颇有实法名为菩萨。须菩提言。不也世尊。实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众生无人无寿者。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庄严佛国土。是不名菩萨。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佛国土。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菩萨。
论曰。此中有疑。若无菩萨者。诸佛亦不成大菩提。众生亦不入大涅槃。亦无清净佛国土。若如是为何义故。诸菩萨摩诃萨。发心欲令众生入涅槃。起心修行清净佛国土。自下经文为断此疑。云何断疑。偈言。
不达真法界 起度众生意
及清净国土 生心即是倒
此义云何。若起如是心即是颠倒非菩萨者。起何等心名为菩萨。如经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菩萨故。此示何义。偈言。
众生及菩萨 知诸法无我
非圣自智信 及圣以有智
此明何义。知无我无我法者。谓众生及菩萨。何等众生何等菩萨。于彼法若能自智信。若世间智出世间智。所谓凡夫圣人。是人名为菩萨。此言摄世谛菩萨出世谛菩萨。是故重说菩萨菩萨。如经如来说名真是菩萨菩萨故。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卷中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卷下
天亲菩萨造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
经曰。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须菩提言。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佛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须菩提言。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佛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须菩提言。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佛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须菩提言。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佛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须菩提言。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佛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须菩提言。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佛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世界宁为多不。须菩提言。彼世界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尔所世界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住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住皆为非心住。是名为心住。何以故。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以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持用布施。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须菩提言。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彼善男子善女人。以是因缘得福德聚多。须菩提。若福德聚有实。如来则不说福德聚福德聚。
论曰。复有疑。前说菩萨不见彼是众生。不见我为菩萨。不见清净佛国土。何以故。以不见诸法名为诸佛如来。若如是或谓。诸佛如来不见诸法。自下经文为断此疑故。说五种眼。偈言。
虽不见诸法 非无了境眼
诸佛五种实 以见彼颠倒
何故说彼非颠倒。为显断疑譬喻。是故说我知彼种种心住如是等。此示何义。彼非颠倒。以见颠倒故。何者是颠倒。偈言。
种种颠倒识 以离于实念
不住彼实智 是故说颠倒
此义云何。种种颠倒者。彼种种心缘住。是名种种识。以六种识差别颠倒。何故彼心住名为颠倒。偈言。以离于实念不住彼实智。是故说颠倒故。如来说诸心住皆为非心住者。此句示现远离四念处故。此以何义。心住者住彼念处。以离彼念处故云不住。又住不动根本名异义一。若如是不住是故说心住。此明不住相续不断行因是故不住。示彼相续颠倒如经。何以故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以过去未来故不可得。现在心虚妄分别故不可得。如是示彼心住颠倒。诸识虚妄以无三世观故。何故依福德重说譬喻。偈言。
佛智慧根本 非颠倒功德
以是福德相 故重说譬喻
此说何义。复有疑。向说心住颠倒。若如是福德亦是颠倒。若是颠倒何名善法。为断此疑示现心住。虽颠倒福德非颠倒。何以故。偈言。佛智慧根本故。云何示现根本。如经。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则不说福德聚福德聚故。此义云何。明有漏福德聚是其颠倒。以此福德聚是有漏故。所以如来不说福德聚。又福德聚者。即福德聚。何以故。若非福德聚者。如来则不说为智慧根本。是故福德聚者。即福德聚。
经曰。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故如来说名具足色身。佛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故如来说名诸相具足。
论曰。复有疑。若诸佛以无为法得名。云何诸佛成就八十种好三十二相。而名为佛。为断此疑。是故说非成就色身。非成就诸相得见如来。又色身摄得八十种好三十二相。如经。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故如来说名具足色身。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故如来说名诸相具足故。何故如是说。偈言。
法身毕竟体 非彼相好身
以非相成就 非彼法身故
不离于法身 彼二非不佛
故重说成就 亦无二及有
此二偈说何义。彼法身毕竟体。非色身成就。亦非诸相成就。以非彼身故。非彼身者。以非彼法身相故。此二非不佛。即彼如来身有故。何者是二。一者色身成就。二者诸相成就。以此二法不离于法身。是故彼如来身成就相好。亦得说有。云何说有。经言。色身成就诸相成就故。是故偈言。彼二非不佛故。是故此二亦得言无故。说非身成就非相成就。亦得言有故。说色身成就诸相成就故。偈言。亦无二及有故。何故如是说。以彼法身中无。即于是义说。如来色身成就。诸相成就。以不离彼身故。而法身不如是说。以法身非彼体故。
经曰。佛言。须菩提。于意云何。汝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则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法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论曰。复有疑。若如来具足色身成就不可得见。若相成就不可得见。云何言如来说法。自下经文为断此疑。如经。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则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此义云何。偈言。
如佛法亦然 所说二差别
不离于法界 说法无自相
何故重言说法说法者。偈言。所说二差别故。何者是二。一者所说法。二者所有义。何故言无法可说是名说法者。偈言。不离于法界。说法无自相故。此以何义。所说法离于真法界。不可得自相见故。
经曰。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论曰。复有疑。若言诸佛说者。是无所说法不离于法身。亦是其无有何等人。能信如是甚深法界。自下经文为断此疑。偈言。
所说说者深 非无能信者
非众生众生 非圣非不圣
何故言须菩提非众生非不众生者。偈言。非众生众生非圣非不圣故。此以何义。若有信此经。彼人非众生。非众生者。非无圣体。非无圣体者。非凡夫体故。非不众生者。以有圣体故。彼人非凡夫众生。非不是圣体众生。如经。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故。如来说非众生者。非凡夫众生。是故说众生众生。以圣人众生是故说非众生。
经曰。佛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世尊无有少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众生无人无寿者。得平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切善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善法者。如来说非善法。是名善法。
论曰。复有疑。若如来不得一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云何离于上上证。转转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自下经文为断此疑。示现非证法名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此义云何。偈言。
彼处无少法 知菩提无上
法界不增减 净平等自相
有无上方便 及离于漏法
是故非净法 即是清净法
此明何义。彼菩提处无有一法可证。名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经世尊无有少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故。彼复有何义。偈言。法界不增减。不增减者。是法平等。是故名无上。以更无上上故。如轻。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又诸佛如来清净法身。平等无差别。于彼处无有胜者。是故说无上。如经以无众生无人无寿者。得平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又彼法无我自体真实。更无上上故。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又彼法有无上方便。以一切善法满足故。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余菩提者善法不满足。更有上方便。如经。一切善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须菩提所言善法善法者。如来说非善法。是名善法者。何故如是说。偈言。及离于漏法是故彼漏非是净法此即是清净法故。此以何义。彼法无有漏法故。名非善法。以无有漏法故。是故名为善法。以决定无漏善法故。
经曰。须菩提。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万分不及一。歌罗分不及一。数分不及一。优波尼沙陀分不及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论曰。复有疑。若一切善法满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则所说法不能得大菩提。何以故。以所说法无记法故。为断此疑。重说胜福譬喻。示现何义。偈言。
虽言无记法 而说是彼因
是故一法宝 胜无量珍宝
此义云何。虽言所说法是无记。而能得大菩提。何以故。以远离所说法不能得大菩提。以是义故。此法能为菩提因。又言无记者。此义不然。何以故。汝法是无记而我法是记。偈言。是故一法宝胜无量珍宝故。是故此所说法。胜彼阿僧祇须弥等珍宝故。如经。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一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如是等。此示何义。偈言。
数力无似胜 无似因亦然
一切世间法 不可得为喻
此说何等义。示于前福德此福为胜。云何为胜。一者数胜。二者力胜。三者不相似胜。四者因胜。是故偈言。一切世间法不可得为喻故数胜者。如经百分不及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故。以数无限齐故。摄得余数应知力胜者。如经。不及一歌罗分故。无似胜者。此福德中数不相似。以此福德不可数故。如经数不能及故。因胜者。因果不相似。以此因果胜彼因果故。如经。乃至优波尼沙陀分不及一故。又此法最胜无有世间法可喻此法故。偈言。一切世间法不可得为喻故。如是此福德中彼福微少。是故无法可喻。
经曰。须菩提。于意云何。汝谓如来作是念。我度众生耶。须菩提。莫作是见。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佛言。须菩提。若有实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者相。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则非有我。而毛道凡夫生者。以为有我。须菩提。毛道凡夫生者。如来说名非生。是故言毛道凡夫生。
论曰。复有疑。若是法平等相无有高下者。云何如来名为度众生。自下经文为断此疑。云何断疑。偈言。
平等真法界 佛不度众生
以名共彼阴 不离于法界
此义云何。众生假名与五阴共故。彼名共阴。不离于法界。偈言。不离于法界故。彼法界无差别故。偈言。平等真法界故。是故如来不度一众生。偈言。佛不度众生故。如经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故。佛言。须菩提。若有实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者相者。此明何义。偈言。
取我度为过 以取彼法是
取度众生故 不取取应知
此义云何。若如来有如是心。五阴中有众生可度者。此是取相过。以著彼法故。偈言。取我度为过故。以取彼法是者。以取五阴中是众生故。取度众生故者。欲令众生得解脱。有如是相故。经复言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则非有我。而毛道凡夫生者。以为有我者。此义云何。偈言。不取取应知故。此以何义。以彼不实义。是故彼不取。以不取者即是毛道凡夫取而即是不取故。言不取取故。又须菩提毛道凡夫生者。如来说名非生者。不生圣人法故言非生。
经曰。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相成就得见如来不。须菩提言。如我解如来所说义。不以相成就得见如来。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不以相成就得见如来。佛言。须菩提。若以相成就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应是如来。是故非以相成就得见如来。
论曰。复有疑。虽相成就不可得见如来。以非彼体。以如来法身为体。而如来法身以见相成就。比知则知如来法身为福相成就。自下经文为断此疑。云何断疑。偈言。
非是色身相 可比知如来
诸佛唯法身 转轮王非佛
此义云何。有人言。福德能成是相果报。以成是相故。则知福德力得大菩提。若如是如来则以相成就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遮此故。如经。若以相成就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应是如来。是故非以相成就得见如来故此义云何。偈言。
非相好果报 依福德成就
而得真法身 方便异相故
此明何义。法身者。是智相身。福德者。是异相身故。
经曰。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若以色见我 以音声求我
是人行邪道 不能见如来
彼如来妙体 即法身诸佛
法体不可见 彼识不能知
论曰。此二偈说何义。偈言。
唯见色闻声 是人不知佛
以真如法身 非是识境故
此示何义。如来法身不应如是见闻。不应如是见闻者。不应如是见色闻声。以何等人不能见。谓凡夫不能见故。偈言。唯见色闻声是人不知佛故。如经。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故。是人者。是凡夫人不能见真如法身。如经。彼如来妙体即法身诸佛。法体不可见彼识不能知故。
经曰。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相成就。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以相成就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汝若作是念。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相。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不说诸法断灭相故。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菩萨知一切法无我。得无生法忍。此功德胜前所得福德。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取福德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云何不取福德。佛言。须菩提。菩萨受福德不取福德。是故菩萨取福德。
论曰。有人起如是心。若不依福德得大菩提。如是诸菩萨摩诃萨则失福德。及失果报。自下经文为断此疑。云何断疑。偈言。
不失功德因 及彼胜果报
得胜忍不失 以得无垢果
示胜福德相 是故说譬喻
是福德无报 如是受不取
此义云何。虽不依福德得真菩提。而不失福德及彼果报。何以故。以能成就智慧庄严功德庄严故。何故依彼福德重说譬喻。偈言。得胜忍不失以得无垢果故。此义云何。有人起如是心。诸菩萨摩诃萨得无生法忍。以得出世间智。失彼福德及以果报。为遮此故。示现福德不失。而更得清净殊胜功德。是故不失。如经何以故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故。若复有菩萨知一切法无我。得无生法忍者。有二种无我。不生二种无我相。是故受而不取。如经佛言。须菩提。菩萨受福德不取福德。是故菩萨取福德故。云何菩萨受福德不取福德。偈言。是福德无报。如是受不取故。此义云何。取者彼福德得有漏果报。以有漏果报故。彼福德可诃。如是取者名之为取。如取非道故。此福德无报。无报者。无彼有漏报。是故此福德受而不取。
经曰。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去若来。若住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至去无所从来。故名如来。
论曰。若诸菩萨不受彼果报。云何诸菩萨福德众生受用。偈言。
是福德应报 为化诸众生
自然如是业 诸佛现十方
此义云何。明诸佛化身有用。彼法身诸佛。不去不来故。偈言。自然如是业。诸佛现十方故。此复何义。偈言。
去来化身佛 如来常不动
于是法界处 非一亦不异
此明不去不来义故。如经何以故如来者。无所至去无所从来故。此义云何。若如来有去来差别。即不得言常。如是住常如是住者。不变不异故。
经曰。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复以尔许微尘世界碎为微尘阿僧祇。须菩提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须菩提言。彼微尘众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则不说是微尘众。何以故。佛说微尘众则非微尘众。是故佛说微尘众。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则非世界。是故佛说三千大千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实有者。则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则非一合相。是故佛说一合相。佛言。须菩提。一合相者。则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何以故。须菩提若人如是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所说为正语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世尊如来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如是不住法相。何以故。须菩提所言法相。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须菩提若有菩萨摩诃萨。以满无量阿僧祇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萨心者。于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其福胜彼无量阿僧祇。云何为人演说。而不名说是名为说。
论曰。碎微尘譬喻者。示现何义。偈言。
世界作微尘 此喻示彼义
微尘碎为末 示现烦恼尽
此明何义。偈言于是法界处非一亦非异故。彼诸佛如来。于真如法界中。非一处住。亦非异处住。为示此义故。说世界碎微尘喻。此喻示现何义。偈言微尘碎为末示现烦恼尽故。此喻非聚集微尘众。示现非一喻。此义云何。偈言。
非聚集故集 非唯是一喻
聚集处非彼 非是差别喻
此义云何。如微尘碎为末非一处住。以无有聚集物故。亦非异处差别。以聚集微尘差别不可得故。以差别不住故。如是诸佛如来。远离烦恼障。住彼法界中。非一处住亦非异处住。如是三千世界一合相喻。非聚集故。此以何义。如经如来说一合相则非一合相是故如来说一合相故。若实有一物聚集。如来则不说微尘聚集。如是若实有一世界。如来则不说三千大千世界。如经若世界实有者则是一合相故。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者。以彼聚集无物可取。虚妄分别。是故凡夫妄取。若有实者即是正见故知妄取。何故凡夫无物而取物。如经佛言须菩提一合相者则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如是等。此示何义。偈言。
但随于音声 凡夫取颠倒
非无二得道 远离于我法
如经何以故。须菩提。若人如是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如是乃至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故。此复何义。偈言非无二得道远离于我法故。此义云何。非无我无法。离此二事而得菩提。云何得菩提。远离彼二见故得于菩提。偈言远离于我法故。此复何义。偈言。
见我即不见 无实虚妄见
此是微细障 见真如远离
是故见即不见。无其实义以虚妄分别。以是无我。是故如来说彼我见即是不见。以其无实。无实者。即是无物。以是义故。说我见即是虚妄见。如是示现我见不见故。见法者亦是不见。如经须菩提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如是不住法相故。此复何义。以见法相即不见相。如彼我见即非见故。何故此二见说名不见。偈言此是微细障见真如远离故。此复云何。彼见我见法。此是微细障。以不见彼二故。是以见法而得远离。偈言见真如远离故。又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者。此示何义。偈言。
二智及三昧 如是得远离
化身示现福 非无无尽福
此义云何。示现世智第一义智。及依止三昧得远离彼障。是故重说胜福譬喻。此示何义。偈言化身示现福非无无尽福故。此复何义。虽诸佛自然化身作业。而彼诸佛化身说法。有无量无尽无漏功德故。云何为人演说而不名说是名为说者。何故如是说。偈言。
诸佛说法时 不言是化身
以不如是说 是故彼说正
此义云何。若化身诸佛说法时。不言我是化身。是故彼所说是正说。若不如是说者。可化众生不生敬心。何以故。以不能利益众生。即彼说是不正说。是故不说我是化佛。
经曰。
一切有为法 如星翳灯幻
露泡梦电云 应作如是观
论曰。复有疑。若诸佛如来常为众生说法。云何言如来入涅槃为断此疑。是故如来说彼偈喻。此义云何。偈言。
非有为非离 诸如来涅槃
九种有为法 妙智正观故
此义云何。诸佛涅槃非有为法。亦不离有为法。何以故。以诸佛得涅槃。化身说法示现世间行。为利益众生故。此明诸佛以不住涅槃以不住世间故。何故诸佛示现世间行。而不住有为法中。偈言九种有为法妙智正观故。此以何义。如星宿等相对法。九种正观故。此九种正观。于九种境界应知观何境界。偈言。
见相及于识 器身受用事
过去现在法 亦观未来世
云何观九种法。譬如星宿为日所映有而不现。能见心法亦复如是。又如目有翳则见毛轮等色。观有为法亦复如是。以颠倒见故。又如灯识亦如是。依止贪爱法住故。又如幻所依住处亦如是。以器世间种种差别无一体实故。又如露身亦如是。以少时住故。又如泡所受用事亦如是。以受想因三法不定故。又如梦过去法亦如是。以唯念故。又如电现在法亦如是。以刹那不住故。又如云未来法亦如是。以于子时阿黎耶识。与一切法为种子根本故。观如是九种法。得何等功德成就何智。偈言。
观相及受用 观于三世事
于有为法中 得无垢自在
此义云何。观有为法三种。一观有为法以观见相识。二者观受用。以观器世间等。以何处住。以何等身受用何等。三者观有为行。以何等法三世转差别。如是观一切法。于世间法。中得自在故。偈言于有为法中得无垢自在故。
经曰。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菩萨摩诃萨。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乾闼婆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诸佛希有总持法 不可称量深句义
从尊者闻及广说 回此福德施群生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卷下